h 超线程 ( HT , H yper- T hreading) [1] 是 英特尔 研发的一个技术,于2002年发布。超线程技术原先只应用于 Xeon 处理器 中,当时称为“Super-Threading”。之后陆续应用在 Pentium 4 中,将技术主流化。早期代号为Jackson。 通过此技术,英特尔实现在一个 实体 CPU 中,提供两个 逻辑 线程 。之后的 Pentium D 纵使不支持超线程技术,但就集成了两个实体核心,所以仍会见到两个线程。超线程的未来发展,是提升处理器的逻辑线程,英特尔有计划将8核心的处理器,加以配合超线程技术,使之成为16个逻辑线程的产品。 英特尔表示,超线程技术让(P4)处理器增加5%的裸晶面积,就可以换来15%~30%的性能提升。但实际上,在某些程序或未对 多线程 编译的程序而言,超线程反而会降低 性能 。除此之外,超线程技术亦要 操作系统 的配合,普通支持多处理器技术的系统亦未必能充分发挥该技术。例如 Windows 2000 ,英特尔并不鼓励用户在此系统中利用超线程。原先不支持多核心的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却支持超线程技术。 目录 1 运作方式 2 使用HT技术的CPU 3 顾虑 4 另见 5 脚注 6 外部链接 运作方式 每个单位时间内,一个 CPU 只能处理一个 线程 ( 操作系统 :thread),以这样的单位进行,如果想要在一单位时间内处理超过一个线程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有两个CPU的实体单元。 双核心 技术是将两个一样的CPU放置于一个封装内(或直接将两个CPU做成一个 芯片 ),而英特尔的HT技术是在CPU内部仅复制必要的资源、让CPU模拟成两个 线程 ;也就是一个实体核心,两个逻辑 线程 ,在一单位时间内处理两个线程的工作,模拟 实体 双核心、双线程运作。 Intel自 Pentium 开始引入 超标量 、 乱序运行 、大量的 暂存器 及 寄存器重命名 、多指令 解码器 、 预测运行 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原理是让CPU拥有大量资源,并可以预先运行及平行运行指令,以增加指令运行效率,可是在现实中这些资源经常闲置;为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就干脆再增加一些资源来运行第二个线程,让这些闲置资源可运行另一个线程,而且CPU只要增加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