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13, 2011

再谈美国的就业

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失业已经成为美国的头号难题。美国的家庭收入增长达到历史的最低点,贫困率在持续增加。 问题的本质其实在于技术的进步和全球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变少,而全球化使得美国的生活水平向世界平均水平看齐。美国必须要接受这个现实。因为美国已经不可能维持过去那样比世界其他地方高得多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美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去“创造”多少工作机会。美国政府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考虑,怎么去“分享”现在剩下来的工作机会。而“分享”就意味着,社会的每个人 都必须做出牺牲。一些可以考虑的措施包括:     * 增加对富人和大资本的税收。增加对公司的税收。取消资本收入的税收优惠。     * 降低劳动时间,考虑每周4天。     * 延长对失业救济的补贴时间。但是失业补贴的标准大幅度降低。     * 大幅度的降低Social Security和Medical Aid的标准,但是从更低的年龄55岁开始。     * 强迫55-60岁退休,给年轻人腾出职位。     * 降低医生,律师和教师的标准,取消他们的行会和垄断。 任何敢采取上面的措施的,估计都会被赶下台,因为没有人敢于承认现实,而且愿意作出牺牲。美国在这个时候缺少的是强硬的,有号召力的领导人。然而,该来的最后都会来的。不经过阵痛,美国没有机会重新崛起。 奥巴马同学提出了新的刺激计划,主要的想法还是靠政府消费来带动就业。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美国的政治上的毒瘤注定这个计划不会有太大的成效。他没有考虑最后钱从哪里来,而且就算有钱,现在的建筑行业都是机器模块化生产,吸收不了多少劳动力。而且他保持对pay check和公司的减税。但是现在需要帮助的不是有pay check的人,而是那些没有pay check的人。有一份$50,000工作的人不会因为多了$1,000就多花一点,而公司也不会为了$5,000的减税就多雇一个人。 在我看来,政府的职能在于分配和管理,而不应该太多的干涉经济。政府可以给钱给那些需要的人,但是同时要保证这些钱来自于那些有富余的人。印出来的钞票,和借来的钱,或者预支的钱,最终都会有代价的...
当前,美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失业率日益增加的问题。这个问题,根子上是在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不需要那么多人劳动就能养活全部的人口。失业率的增加是整个人类技术进步的标志,实质上来讲,并不是一件坏事情。问题只是,如何安排这剩下来的人口? 如果你承认这个结论的话,那么解决的方案就很简单。征税。既然企业和那些富人通过技术的进步而获利,那么他们就没有理由不和剩下来的人一起来分享。技术的进步毕竟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更高的赋税是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和党说,提高赋税会降低企业的盈利从而降低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的意愿。这是一派胡言。如果技术上他们只需要那么多人,那么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也不会雇佣多余的人。资本的本性就是盈利,要他们自己主动发善心养活一大堆闲人,那是痴心妄想。QE2发了那么多钱,失业率不降反增,为什么? 很多人,包括一些自以为是富人的穷人,都反对加税。问题是,你如果不增税,你还是要养活社会的其他人。钱丛哪里来?唯一的办法是更加不断的印钱,发钱。但是历史证明,通货膨胀是饮鸩止渴,最终钱还是会流入富人腰包,而穷人更穷。解决得了一时的危机,而根本解决不了就业的问题。而且对美国来讲,再持续的印钱等于国际地位上的慢性自杀。 增税和通胀,你必须二选其一,别无它途。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增税,虽然会抑制企业的利润,但是作为一个社会整体来讲,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它能够在所有的人中间维持平衡,并且维持每个人的生存,是一个更好的办法。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技术无限进步了,所有的事情机器人都可以做,用不着一个人劳动,所有的人都失业,社会会怎么样?社会必然有一个法则,你劳动不劳动自由选择,不劳动的人发给最低生活保障。这是人类发展的最终趋势。 有些有工作的人生怕自己赚的钱和别人分享,但是他们意识不到,他们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沦为技术进步的牺牲品。 还有一些人说,美国的失业问题不是由于技术进步,而是美国企业的外包。但是本质上来讲,外包也是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如果企业选择了雇佣外部更加廉价的劳动力,那么它也应该以税收来补偿国内被它替代的劳动力。毕竟,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也是当初大家一起创造的。 美国反对增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民族的认同感差。如果是一家人,有钱的人当然不介意周济一下穷亲戚。但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现在的趋势,是白人越来越没有把黑人,墨西哥人,亚...

Fwd: [CSSAMSU] Vote for HELP, Vote for Charity, Vote for the Volunteers from MSU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CSSAMSU < cssamsuinfo@gmail.com > Date: 2011/11/17 Subject: [CSSAMSU] Vote for HELP, Vote for Charity, Vote for the Volunteers from MSU To: CSSAMSU@list.msu.edu 大家好, * *HELP*(*Human and Environment Linkage Programme)是一个由在MSU的 中国留学生和教授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HELP主要致力于在中国环境脆弱地区开展"绿色扶贫",目前的主要的工作地区包括四川卧龙、四川凉山和青海玉树。 2008年汶川地震后,HELP是第一个在卧龙开展震后救援的非营利性组织。HELP 致力于帮助汶川和玉树震后自然环境重建,帮助当地居民建立环境可持续生计,帮助重建震后学校,资助失学儿童。从2006年HELP 成立至今,至少数千少数藏、羌及彝族群众从HELP的项目从中获得帮助。(HELP完成的具体项目见HELP的网站 http://www.helppanda.org/ < http://www.helppanda.org/program.jsp >) 现在,HELP希望得到在MSU的中国学生帮助,在Facebook上为HELP投上一票。HELP将有可能在Chase社区捐赠计划(Chase Community Giving)活动中获得Chase为前100名的慈善机构捐助的25000美元善款。只要您有心,无需出钱,只要出力,只要简单的 Click就可为帮助HELP为中国西部山区的扶贫和生态保护事业作出自己的一分贡献。该活动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22日12:00 结束,希望大家能行动起来,为HELP投出自己的一票。 以下为投票流程: (1)用你的Facebook账户登录(没有账户的可以注册新账户) (2)前往HELP在Facebook上"Chase社区捐赠计划"的链接 - http://apps.facebook.com/chasecommunitygiving/charities/262512964 ...

教你开车省油十四招

第一招:确保轮胎气压正确。不够气或是气太多,都会增加耗油量,因此应该定时检查轮胎气压。 第二招:先想好路程再上路。许多车主都没有养成这个习惯,结果往往走了不少冤枉路。 第三招:不要随意更换轮胎的大小。选择更宽的轮胎或许让你的车看来更有“跑车味”,但轮胎越宽,车轮阻力越大,所以除非你真的很需要那额外的抓地能力,否则你只是在白白浪费汽油钱。 第四招:定期检查你的驾驶盘和轮胎是否调准。车子旧了,轮胎和驾驶盘往往会失准,这也会耗油。 第五招:用粘度最低的发动机油。你的汽车手册上应有说明汽车所能用的最低粘度发动机油。发动机油粘度越低,引擎就越“省力”,也就越省油。 第六招:好好保养引擎,有问题立刻修好它。因为不论问题大小,它们都会减低引擎的效率,浪费你的汽油。 第七招:好好保养车身。车身出现凹陷就会增加汽车行驶时所遇到的气流阻力。另外,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品,也同样只会增加阻力,干脆就把它们拆下来算了。 第八招:别相信汽油辛烷值越高越好的说法。如果你的汽车只需要93辛烷值的汽油,你硬给它97辛烷值汽油它也不会提高效率或动力。所以,先查一查你汽车所需要的汽油辛烷值,不要让加油站白赚你的钱。 第九招:不要“热身”过度。有些车主喜欢在早上开车前,先开动引擎让它热一热后才上路,这是个好习惯。但热身太久无疑是跟自己的口袋过不去。另外,你其实也可以先让车子慢慢行驶一两公里来达到热身的效果。 第十招:汽车没动时,不要开动引擎。如果你需要在车上等一段时间,把引擎熄掉。 第十一招:不要猛踩油门来加速。这只会大大增加耗油量,但省不了你多少时间。 第十二招:什么速度就换什么挡。在低挡行车太久只会让引擎咆哮,但不会提高速度。 第十三招:不要超速。对一般车子而言,80公里的时速是最省油的速度,每增加1公里的时速,就使你的耗油量增加0.5%。 第十四招:清理你的车后行李箱。多余的东西,不论那是一双很少用到的球鞋,还是半罐用剩的机油,都只是增加你的汽车的负担,也就是说增加你口袋的负担。

关于 “Steve Jobs”

刚刚读完 “Steve Jobs”,一点感触: (1)关于“天才”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确有天才,就像JOBS,似乎就是天使陨落人间。 天才总是桀骜不驯,离经叛道,与众不同的。天才总是只关注自身,以取悦自身为目标,而不会去管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如果有了机会,会做出很大的成就。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这样的性格的人,也往往不容易出头。JOBS如果不是他当初有自己的一桶金,谁会真正在乎他怎么我行我素?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很大的可能 JOBS已经混迹到“占领华尔街”的队伍中去了。 (2)关于艺术与技术 JOBS本质上是一个艺术家,但是他的幸运在于他始终浸润在最新的电脑技术发展之中。JOBS的天才使得二者互相结合,但是JOBS的真正贡献在于他提高了整个大众的审美水平。他的作用其实更像是达芬奇的油画或者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艺术的一个特征就是非大众化。苹果一贯的原则就是“Think Different”,但是现在的结果就是,If you are NOT using Apple products, you are different。不知道这是不是JOBS曾经能够预料到的。 艺术大众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资源利用的低效率。JOBS会不惜工本的追求美学效果,而采用更加昂贵的材料或者技术来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不是大众化,本来无可厚非,宝时杰的跑车也有很多人欣赏。但是大众化之后,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当然这是我自己作为工程师的一种看法,值得商榷) 过犹不及。其实在功能和美学上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平衡。希望现在的Amazon Fire,能够在和IPAD 2的竞争中做得好一点。 (3)关于苹果公司和它的未来 苹果公司本质上也是一个贩卖艺术的公司,有深深的JOBS本人的烙印。JOBS的去世绝对是对苹果公司有影响的。 苹果原来有三驾马车,Tim Cook作工程技术和日常管理,Jony Ive作艺术设计,JOBS负责战略和市场。JOBS去世以后,让Jony Ive接班其实更加能够适合苹果的一贯传统。但是问题是Jony Ive只是一个纯艺术家,缺少资历和威望,更加缺少在IT技术上的人脉和市场眼光。没有JOBS的支持,Jony Ive根本就不可能强制实施自己的美学观点。而对于现在的接班人Tim,如果真的像JOBS所说的,“Tim...

中国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人 精英流失占全球第一

“一面是积极地吸引海外投资,一面是投资移民“蠢蠢欲动”,中美两国的资本流向格 局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国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 为吸引投资移民,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美国国会提案称“外国人购房超50万美元可 获美国居民签证”,道理似乎很简单:在国内购买力相对住房需求极度饱和的情况下, 借助移民的力量消化过剩的房屋存量,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50万美元换来的美国永 久居留权(即“绿卡”),并不能直接找工作,但可以带来更具财富实力的消费,进而能 够打破消费萎靡不振的僵局。 美国还准备成立跨23部委的办公室,大力推动美国“招商引资”行动,并通过本国的市 场、资源优势重振美国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投资外移以及内需后续增长乏力,很多国家都把移民政策作 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也经历了从劳工移民、留学移民到如 今以智富阶层为主力的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中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 潮”。 在国际移民大潮中,近几年中国海外移民也呈扩大趋势。中国社科院2007年发布的《全 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 也成为全球之首。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而只有27.5万人回国,有 近3/4的人才流失海外。

自动档省油方法

    今天跟人聊起车子的换挡问题,得到一些技巧,看了觉得挺有道理,特收藏:     自动档车的省油技巧网上有些,可是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有人能指点一二将万分感谢。 问题1:启动时能从空档或P档直接到D档么?我原来有先踩刹车再启动的习惯。 问题2:在行进中快要停车时直接换到N档会省油么?不换N档是正确的还是换? 问题3:暂时停车要不要换到N档?老踩着刹车脚累啊。。。 问题4:加油加半箱好还是每次都加满好?是不是加满了太重会费油,我有个朋友开大车每次才加100元的油呢? (1)只有在P、N两挡时才可以发动车辆,从P挡摘出排挡杆必须踩住刹车。N挡启动的使用是当车辆发动后直接向前行驶时,你可以先接通电源(不打着发动机),踩住刹车把挡位拉到N挡,再点火,之后挂入D挡直接前行,这样可以避免在P挡打火后,需要经过R挡,使变速箱经过一次反向冲击。 (注:一般直接在P档点火,踩住刹车进D档,不会对变速系统有特别的影响。除非使用者需要特别精细保护变速箱。) (2)一般挡位在N、D、3挡间切换时不用按换挡按钮,从3挡往下的限制挡上挂必须按换挡钮,从低挡往高挡挂不用按换挡钮。排挡杆上的按钮,也有错位排列的排挡杆没有换挡按钮,如别克凯越等。 (注:此条不适用HRV) (3)行驶中切不可挂入N挡滑行,因为自动变速箱内需要润滑,行驶时把挡位放在N挡上面时油泵是无法正常地供油进行润滑,会使变速箱内部件温度升高,造成彻底损坏!另外高速时空挡滑行也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并不省油!低速时滑至停止可以提前挂入N挡,倒没有什么影响。 (4)自动挡车在行驶中切不可推入P挡,除非你不想要车了,在行驶方向变动时(前进改后退或者后退改前进)即从倒挡挂入前进挡或前进挂挂入倒挡时,一定要等车辆停稳后再操作。 (5)行驶结束时,自动挡车必须熄火挂入P挡才能抽出钥匙。很多人习惯停下来直接推到P挡再熄火,拉手刹,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样操作,熄火后一般车辆因路面不平会前后小小挪动一下,而这时P挡变速箱有个咬合装置是和变速齿轮咬住的,这时的挪动会对变速齿轮造成一点冲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车进入停车位置后,踩住刹车将排挡杆拉到N挡,拉起手刹,松开脚刹然后熄火,最后再将排挡杆推入P挡。当然这也是属于对变速箱精益求精的保护。要说明一点,P挡和N...

欧洲问题何去何从 2011-11-14 09:37:23

欧洲 / 欧元问题的根源: 有人一直认为欧元问题出自于某些不负责任的政府(比如希腊)的无节制花费,其实不然。欧元的问题其实是来源于经济,和次级贷款的问题相似。有人在泡沫的时候以低利率买了房,但是几年以后利率升高,同时自己的收入没有增长甚至在下降,于是房屋贷款成为坏帐。欧洲政府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以当时很低的市场利率取得大量贷款用来刺激经济和就业,但是现在利率上涨,同时经济并没有给政府带来预期的额外的收入,于是政府还不起贷款造成欧元的危机。所以本质上欧元的危机和美国一样,都可以归咎于在上一次危机中不适当的低利率政策。 在2008年以前,爱尔兰和西班牙的财政一直都是盈余的,但是现在都属于PIIGS之一,就是因为房市崩溃造成的政府收入下降。政府的过度消费当然也是造成欧元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增加政府开支是经典的刺激经济的做法。 欧洲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实大家都明白,欧洲问题的彻底解决,在与欧洲接受政治上的统一,并且加强自身的经济上的竞争力。紧缩财政起到的作用将是有限的。 欧元想要渡过难关,只能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一方面控制政府的支出,另一方面加强欧洲整体的在全球化下的市场竞争能力,争取政府的更多收入,也就是所谓节源和开流并举。有盈余的国家像德国和荷兰,必须做出牺牲来支持其他国家。欧洲银行ECB发行欧元债券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来为欧元国家债务担保。 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证实,人民对于紧缩财政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欧洲问题的难处: 一是政治上统一的代价太大。现今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对其成员国家的控制是很薄弱的。欧盟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不同利益,对待欧盟的态度就很不相同。强国比如德国和法国,想的是通过欧盟在政治上控制其他国家,并且为本国的经济创造市场。他们认为自己在施恩于其他国家。但是弱国想的只是从强国获得经济上的好处,并不想交出政治上的控制权。欧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些国家的政治家都归为己有,认为是自己的英明领导,但是把所有的坏处都归咎为欧盟。事实上,对于弱国来讲,技术和生产效率上的落后,却还要承担和德法一样的强势货币,对于他们的经济竞争力的确是不利的。 而德国现在是否真的希望一个统一的欧洲也是一个问题。德国的经济以出口为主,但是现在更依赖于对中国的出口,欧洲内部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德国一向自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政...

Life

    * Life is not a tragedy, it is a comedy, to be alive means to have a sense of humor(生命不是悲剧,她是一出喜剧。想要生活出味道,一个人必须有点幽默感)     * Life is a cosmic joke, when you get it, you are liberated, when you don't get it, you are enslaved to it(生命是宇宙的一个笑话。当你懂得怎样掌控她时,你就解放了;当你不明白她时,你将被她奴役)

下山的长坡尾部容易刹车失灵

汽车当然可以下山,但是下山的长坡尾部容易刹车失灵,这个可以说是常识中的常识吧 我下长坡的时候,如果需要长时间减速,一定是挂低档的 其实现在电喷的发动机带档溜车比空挡溜车更省油,空挡溜车还要费油维持怠速,用最 高档溜车的话也不会增加多少额外的阻力,如果是下坡需要刹车的话用低档溜车还可以 省刹车,大货车司机不知道这些的应该不多。 但是要注意换低档时的车速,车子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挂低档非常毁车。所以一定要 先刹车把车速降到对应的速度范围再换低档。档位越低,牵引力越大,车速也就越慢。 我的经验是车子在30mph到40mph之间的时候,可以换到3档。20mph左右的时候可以换到 2档,15mph以下可以换到1档。 我下过特别陡的山坡,但是挂到1档,也几乎不用踩刹车就能稳稳得下来,所以很省刹 车片。 不过不同车子不一样,你要摸自己车子的规律:档位-车速范围的对应关系。你可以以 我说的为出发点开始摸索,平常没事的时候开车中途就可以换挡来试。如果换到低档的 时候车子有很明显的向后猛拽一下的感觉就说明你降档降早了,车速没有降到合适的范 围。如果降档时的车速正确的话,车子应该不会有大的顿挫的感觉。

中国禁片《Hello!树先生》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語片奖《窃听风暴》(中文字幕)

【“在遮荫的栗树下,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1984》 乔治·奥威尔著   《窃听风暴》(德文:Das Leben der Anderen,又名《他人的生活》、港《窃听者》),2006年德國影片。影片是德國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的处女作,并由他亲自編劇。影片於2006年3月23日在德國發行。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語片奖。       http://v.pptv.com/show/gFwjoQlv3x2AicgI.html   夺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窃听风暴》,正是还原这一历史的精彩电影。从告密、出卖、伤害,到掩护、同情、转变。影片精彩地描述了一个冷漠的斯塔西秘密警察是如何在一次监听行动中良心发现,最终作出了人性的选择。电影关乎国家罪行,也关乎残酷的大时代下个人的选择。主演乌尔里希·穆埃的表演克制、冷静、内敛却极其细腻,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也曾是斯塔西的受害者,被挚爱的人出卖。 穆埃曾经的妻子简妮·格罗尔曼是东德著名的话剧明星,与穆埃曾是一对在东德时代就家喻户晓的名人伉俪,然而最终离婚并成为陌路人。当《窃听风暴》上映后,穆埃向媒体自爆他曾经挚爱的简妮就是斯塔西的线人,曾经替国家暗中监视自己的丈夫。已经卧病在床的简妮也不甘示弱,与穆埃对簿公堂,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当穆埃从档案处调取了自己往日的机密档案来佐证时,简妮却突然撒手人寰,不久之后穆埃也辞世而去,让这银幕外的一切纷扰显得愈加无奈与悲剧。   影片在2004年10月26日到2004年12月17日短短的37天内拍摄完成,整个摄影过程几乎都在柏林。剧作家德雷曼的家坐落在Marchlewskistra&#223;e。有一部分场景在卡尔马克思街的法兰克福门(Frankfurter Tor)。影片拍摄还借用了原史塔西的办公楼,位于诺曼街(Normannenstra&#223;e)。但是,原史塔西监狱纪念馆的负责人却拒绝了馮·杜能斯馬克在原来的监狱内拍摄,理由是据他所知,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史塔西的官员暗中保护过他所监视的人。

陈丹蕾杀夫案审理 女硕士称她想和丈夫白头偕老

发信人: Geisha (和谐), 信区: Missouri 标  题: 陈丹蕾杀夫案审理 女硕士称她想和丈夫白头偕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2 22:25:03 2011, 美东) 昨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留美女硕士陈丹蕾杀夫案。当书记员 宣布完法庭纪律后,9时40分,在法警的押解下,脸色苍白、身材瘦小的陈丹蕾戴着手 铐走进审判庭。自去年8月25日持丈夫何雷的护照在浦东边检被查获以来,陈丹蕾有大 半年没有面对如此凌厉的目光———这目光来自旁听席上受害人何雷的亲属,也有来自 前来旁听此案的市民。在这目光下,她低下头匆匆走向被告席。在长达3小时的庭审中 ,她没有向旁听席看上一眼,只是不停地重复:“我错得太离谱,给何雷的家人造成了 很大的损失,我愿意尽我所能赔偿他们……” 陈丹蕾在向法庭详细回述了自己去年8月20日在美国杀害丈夫何雷前后的细节,尽 管案件已经发生将近一年,许多媒体都对此案进行了深入报道,但犯罪当事人首次案情 忆述所透露的细节,依然让在场的人唏嘘不已。双方诉讼代理人则围绕案情的一些关键 细节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陈丹蕾:我想过和他白头偕老 被法警带入审判庭的陈丹蕾脸色苍白、表情冷漠,但是健康状况显得不错。身穿一 件有些偏大的黑色短袖运动上衣的她站在法庭上显得形单影只———母亲早已去世,父 亲也未能出席旁听,丈夫何雷早已在她自己的枪口下魂飞魄散。身高155厘米的陈丹蕾 在高大的囚椅中看起来像一个初中学生。头低垂,目光游离的她面对审判长和公诉人的 询问时显得唯唯诺诺。 “我其实是很喜欢何雷的,我想过和他一起白头偕老,没有想到我们历经千辛万苦 到了美国生活在一起后,却因为一些小事经常发生争吵。唉……我本来以为可以和他重 新开始,但我错得太离谱了,他现在已经走了……”说到此处,陈丹蕾轻轻地抽泣起来 ,在接下来的庭审中,她带着哭腔回答了所有问题。 “何雷坚持离婚让我起杀心” 陈丹蕾回忆,自己1995年以四川省高考总分第五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在清华园,她和同年级的上海男生何雷恋爱。2000年,两人本科毕业,陈丹蕾考取美 国普度大学并取得全额奖学金,为让男友一起赴美,她于2001年与何雷登记结婚。 当公诉人询问陈丹蕾与丈夫的婚后...

留学生奇文:贫穷落后的美国 一个留学生的感叹!

(一)一点流水账 本人在芝加哥读研。家境不算富,也不算穷,算个小投资者。之前嘲笑美国99%很穷,虽然觉得美国不给力,但也懒得说他,今天自己也被民煮了,实在忍无可忍要说说美国了 下面先流水账 刚到芝加哥,下飞机,发现机场破旧又小(在民煮国家应该算不错了,芝加哥自称国际大都市),和浦东机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机场附近不知道有没有宾馆,反正就算有也不像中国那么好找,打了出租车去个最近最便宜的宾馆,住一晚一百多刀吧,那破宾馆很破,有客厅,客厅很大,但不知道为什么卧室很小。客厅有电视,但不知道为什么卧室没有。 接下来两天,我震惊了,芝加哥几乎每条道路都有开裂的,要不是我自己看见我也不信,美国人对破旧的道路应该习惯了,等路破的实在不行了,才会去修,但都是很短很短的一小段,国内估计一两个小时就修完的一小段,美国要好多天,很多小段处于施工状态很久,但不知道为什么一般看不见人在施工。JY(精英)说民煮国家牛逼一条路能用很久其实是真的,但那是无奈的用很久,坏了也没办法,国家没钱,资本家又不愿意做没利润的事情,大家就这样耗着 所谓的大都市,竟然市区还不如苏州大,还不如上海的一个区大。没来过的估计不信,我没来前也不信,比我想象的还要小。出了市区就是大农村啦(虽然田好像没怎么见),基本就是公共交通瘫痪,没有什么服务业的。 去办电话卡,大约两点钟去的,前面有人在办,也是中国人,期间营业员总在说他好忙,我纳闷了,一共才几个办卡的,您在忙什么呢。折腾了两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营业员态度很好的和我们说他五点下班的,就剩一个小时左右我们这个卡来不及办的,你们明天来吧。囧 后来电话卡办卡办了,才知道美国不是专制国家,是几个私人巨头竞争的,结果就是哪家的都覆盖不全面,然后我在教室里就经常没有信号了,这还是在市区,偏远的地方不知道怎么样。给家里打了两电话,一百多刀的账单,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必须交。民煮的国度,一切皆有可能 买家具,床都很软,我不怎么适应,太软了。床啊桌子的都是送的零碎的东西,要自己组装,很累,民煮国家不是讲分工吗,怎么都不负责把家具装好的,我至今不了解,其实在分工合作上,中国已经不知不觉领先很多了。在中国很多雇人做的事情,美国都是自己做的。 JY 说民煮国家的清洁工都能每小时几十刀,我想可能是真的,我们这一室一厅的屋子,请清洁工草草的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