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堉(1536年-1610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嫡子,出生于怀庆(今河南沁阳)。为明仁宗第二子郑靖王朱瞻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明代乐律学家、音乐家、数学家、舞学家、乐器制造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散曲作家,首创著名的十二平均律。西方人称赞他为‘东方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目录 1 著述 2 成就 2.1 音乐 2.2 历算及数学 3 地理 4 天文及物理 5 文学 6 参考文献 6.1 引用 6.2 来源 7 外部链接 8 参见 著述 朱载堉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平其父亲获罪被关,朱载堉“筑土室宫门外,席藁席独处者十九年”,直到父亲放出,他才愿意入宫,在这期间,他潜心钻研乐律、数学、历学等。父亲死后,他让出爵位不愿继承,潜心于著作。其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 成就 音乐 舞步 帗舞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律,是以三分损益法所得出的,这种方法最早记载于《管子·地员篇》,其所得出的十二个音,虽然彼此间五度及四度音的相对关系是正确的,但在八度之中各半音的音高位置则并非是等距的,因此不利于音乐的转调。 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乐律全书》中发明的新法密率(亦即十二平均律),以复杂的数学计算及乐器的实际实验,在世界上最先算出以比率 {\displaystyle {\sqrt[{12}]{2}}} \sqrt [12]{2}=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精确到小数点后25位数,将八度音等分等分为十二律,且实际制造出相应的律管及弦乐器,他最晚在1581年即提出这个概念,比比利时数学家兼军事工程师西蒙·斯特芬在西方音乐史上提出类似理论还要早,此外斯特芬并未发表其论文,而文中有关比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