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6, 2024

A Decade of Progress: The Evolution of Production Engineering and Reliab...

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 (英语: Gaslighting )是一种 心理操纵 的形式,其方法是一个人或团体隐秘地让受害人逐渐开始怀疑自己,使其质疑自己的记忆力、感知力或判断力,其结果是导致受害者产生 认知失调 和其他变化,例如低下的 自我尊重 等。由于操作者使用否定、误导、矛盾和提供错误资讯,煤气灯效应使受害者心理 失去稳定性 ,以及使受害者不再相信自己原来的信仰。在现实案例中,可以从受虐者否认先前发生过虐待事件,到虐待者意图使受害者迷失方向等怪异事件的发生。 该术语起源于剧本《 煤气灯 》( Gas Light ,1938年,但最初在美国以“安吉尔街”为名称演出)及其1940年和 1944年的 改编版电影。该术语已用于临床心理学文献 [ 1 ] :31–46 [ 2 ] 以及政治评论和哲学中。 [ 3 ] 词源 在1944年的电影 《煤气灯下》 中的 英格丽·褒曼 该术语起源于1938年的舞台剧《煤气灯下》 [ 4 ] ,以及1940年和 1944年 [ 5 ] 发行的电影改编版中,对受害者的系统性心理操纵。在故事中,丈夫试图通过环境中的小细节操纵妻子和其他人,并坚持让妻子认为她自己错了,错误地记住事情或在指出这些变化时有 妄想 的可能,从而说服妻子相信是她自己疯了。这部戏剧的主题包含“虐待”,丈夫如何在家里故意让 煤气灯 缓慢变暗,同时又假装什么都没有改变,目的是使妻子怀疑自己的看法;他还在封闭的阁楼中点灯寻找被他谋杀的女人的珠宝,他搜寻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包括自言自语的声音。妻子一再要求丈夫确认她对调暗的灯光、噪音等声音的感知,但他刻意忽视妻子提及的现实,一直坚持表示灯光没有改变,而是妻子发疯 [ 6 ] :8 ;丈夫打算借此将妻子送进精神病院,之后他将能够获得对她的授权书,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搜索。 自从1960年代以来,“煤气灯下”一词被广泛用于描述操纵某人对现实感知的努力 [ 7 ] ;1970年代至今,该术语已经被文学用以描述这种行为 心理分析 [ 8 ] 。在1980年所出版关于 儿童性虐待 的书籍中, 弗洛伦斯·拉什 根据该剧对 乔治·丘克 (George Cukor)的 《煤气灯》( Gaslight, 1944)进行总结写道:“即使在今天,‘煤气灯’一词也用来描述企图破坏他人对现实的看法。” [ 9 ] 。 特点 煤气灯效应涉及一个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