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15, 2018

凤凰大视野—消失的南斯拉夫(一)

Coffee Lake微架构

Coffee Lake 是Intel继 Skylake 和 Kaby Lake 之后的新一代14 纳米制程的处理器系列分配的代号。 这些处理器上的绘图都支持DP 1.2、HDMI 2.0和HDCP 2.2连接,且原生支持在2666兆赫兹频率下的双通道DDR4内存。 移动端的Coffee Lake处理器据称包括15瓦到28瓦功率,且带有Intel集成显卡或Intel Iris集成显卡的四核低压CPU以及最高可达六核心,35瓦到45瓦功率,带有Intel UHD集成显卡的H系列笔记本标压处理器 [1] 桌面端的Coffee Lake处理器与旧一代酷睿处理器来说主要的变化就是i5和i7均提供六颗核心(i7具有超线程技术),而对于i3来说,Intel第一次提供4核的标准i3处理器。 该架构的芯片已于2017年10月5日推出市场。 它使用300系列的芯片组,与旧的100和200系列芯片组不兼容,而300系芯片组的主板亦无法安装六代或七代的酷睿CPU。 [2] 目录 1 特性 2 与Kaby Lake相比的变化 3 Kaby Lake Refresh和Coffee Lake 4 现已上市的Coffee Lake处理器列表 4.1 桌面上的处理器 5 拓展阅读 6 参考文献 特性 Coffee Lake是基于Intel的第二代14nm制程工艺(14++)的芯片。 [3] 它将晶体管之间的间距缩小,这允许它在与旧款CPU相同的尺寸下拥有更高的电压和更高的频率。 Coffee Lake标志着主流家用计算机中处理器核心数的升级,而上一次这样的升级还要归功于十年前的 Core 2 Duo 。主流的桌面i7拥有6个核心和12条线程,而i5拥有同样数量的六核,i3则从双核变为四核。 与Kaby Lake相比的变化 Coffee Lake系列与旧式的Skylake或Kaby Lake处理器相比,其变化如下表所列: 大部分处理器增加2个核心 提升L3缓存的大小 i5和i7的睿频最高可额外提升200mhz 集成显卡速度提升50mhz i5和i7原生支持2666Mhz的DDR4内存,i3原生支持2400Mhz,停止对DDR3内存的支持。 与第二代1151针脚接口不兼容 采用300系芯片组 Kab

花花酱 LeetCode 464. Can I Win - 刷题找工作 EP165

普京专访,全美轰动

1、 7月16日,普京在芬兰赫尔辛基接受了福克斯新闻台当家主播克里斯·华莱士(Chris Wallace)的专访。 节目当晚播出,全美轰动。 克里斯·华莱士是美国传奇主播迈克·华莱士的儿子。 老华莱士主持CBS王牌新闻节目将近40年,虽然也和各国政要谈笑风生,但他最著名的是强势的采访风格,常常用审讯式的提问让各国政要下不了台。 小华莱士身上同样有父亲的影子。这次他问普京的问题敏感尖锐,从美俄关系、俄罗斯暗中影响美国大选到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等等。 一句话:全都是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最想从普京口里听到答案的问题。 普京会如何回答其实并不重要,单单看到他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什么样的反应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半个多小时的采访里,可以看到普京在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更多的小细节可以看出他内心其实是有被激怒到的。 比如他在小华莱士提问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咧嘴,流露出不置可否略带嘲讽的微笑。 再比如,小华莱士几次不耐烦地打断他滔滔不绝回避问题的废话,试图让他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而普京明显更不耐烦,恶狠狠地说,“你耐心点,先让我说完”。 也许在俄罗斯呼风唤雨的他,早已经不习惯这样被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 两个人最精彩的交锋出现在采访的最后几分钟。 小华莱士提到了普京的改变——2000年他首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还普遍被认为是亲欧洲的民主改革派 ,而现在,他却变成了一个强人、独裁者——所以,这18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普京说:“我没变啊,我当选的时候就已经是成年人了,价值观世界观不可能再发生什么大的改变。变的是你们,是欧洲和美国一直太咄咄逼人欺人太甚,从北约东扩到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从前南斯拉夫的冲突到乌克兰,例子太多了,而且都发生在俄罗斯的家门口。 所以变的不是我,我们只是针对外界形势的变化而做出了调整。” 小华莱士说:“我们不谈国际问题,就说说俄罗斯国内的问题吧。为什么俄罗斯有这么多反对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人,不是死于非命就是濒临死亡? 俄罗斯前特工、双面间谍 Sergei Skripal 在英国遭到神经毒素的攻击;您的反对者Boris Nemtsov,在克里姆林宫附近被枪杀;调查记者 Anna Politkovskaya 在一栋公寓楼里被害。为什么这么多弗拉基米尔

特朗普扑街了

1、 赫尔辛基风暴持续升级,今天美国媒体的重头戏仍然是对特朗普前几天在赫尔辛基与普京见面时的诡异表现口诛笔伐。 报纸和新闻网站上有各种分析文章,新闻杂志则忙不迭地公布了下一期的封面,当然毫不意外地是用特朗普和普京做主题。 比如《时代》周刊的这个封面,把两个人的脸合成在一起。 虽然创意一目了然,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处理方式,有点过于直白,更有点诡异。 《时代》还在推特上发了一段录像,模拟从特朗普的脸到普京的脸的变形过程,看上去就更加让人不适。《时代》有很多优秀的封面,这一次却是败笔。 《纽约客》杂志的封面收到的反响比较好,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有人转发。 这个封面我戏称为“特朗普扑街”。你看他脸着地重重摔倒在电梯上,明明是“epic fail”,他却还倔强地双手翘起大拇指,好像在说“I am OK”。 虽然看不到脸, 但那金发、领带、西服和手势,毫无疑问都是大统领标志性的符号。 除此之外,画面上的电梯和金碧辉煌到处镀金的大厅也很有辨识度,很明显是纽约第五大道上的特朗普大厦。 三年前的2015年6月16日,特朗普就是在这里,在这部电梯上,宣布他要参选总统的。 那天的参选演说,他发表了一系列那时让所有人感到荒唐滑稽怪异 、到最后终于见惯不怪的主张。 小丑登台,闹剧在那一刻正式开场,所有的一切回溯到三年前那一架电梯。 那次《纽约客》杂志同样登了一个封面,特朗普如同一个顽童从天而降跳进泳池,可以想象他肥硕的身躯即将溅起多大的水花,原本在泳池里游泳的其他政客大惊失色唯恐避之不及。 三年之后的新封面,看起来就像是三年前那个旧封面的后续,或者可以干脆把两幅封面拼接在一起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那个从天而降的特朗普,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彻底扑街。 2、 为了到赫尔辛基见普京一面,特朗普正在付出可能比他预想要大得多的代价。 虽然他上任一年半以来几乎每天都在危机和连篇累牍的嘲笑攻击里度过,但这一次他惹下的风波和在美国人心目中所激起的怒气是前所未有的。 之前特朗普见金正恩,虽然过程一波三折闹出很多drama,但特朗普的表现还算是在正常范围。但这一次他和普京的会面,就非常诡异了。 两个人关起门来会谈,原本只安排了半

transaction vs stats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group events.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uses either the transaction or stats command. But when should you use transaction and when should you use stats ? The rule of thumb: If you can use stats , use stats . It’s faster than trans- action , especially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With that speed, how- ever, comes some limitations. You can only group events with stats if they have at least one common field value and if you require no other constraints. Typically, the raw event text is discarded. Like stats , the transaction command can group events based on com- mon field values, but it can also use more complex constraints such as total time span of the transaction, delays between events within the trans- action, and required beginning and ending events. Unlike stats , trans- action retains the raw event text and field values from the original events, but it does not compute any statistics over the grouped events,

标 题: EB1B 140 PP 第14天 等结果之感想

发信人: WLJT (WLJT), 信区: Immigration 标  题: EB1B 140 PP 第14天 等结果之感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9 18:38:22 2018, 美东) 7篇journal   引用128次 15次审稿 5个专利 1个已经大规模生产 但都没有最终issue 博士毕业后工作快四年了 在一家大的医药公司 一直拖拖拉拉在搞绿卡 当我准备完以后 公司指定的律师(实际一直是律师的助手)直 接就提交了 速度之快让我震惊 甚至都没让我review 最后的package 所以也不知道他 们最后搞成了个什么样   7月6日收到receipt 今天是14天 仍然没结果 这两天开始有点心情不太好了 因为15天 日期的临近 所以开始看大家的帖子 越看越郁闷 大家等待的过程都好煎熬 而问题是自 打来美帝以后几乎所有和签证的过程就没顺利过 这里的system也就设计成这样 慢慢折 磨你 又给你希望   心里一个声音告诉自己 用10年以后的眼光看现在 这算什么?心里也已经决定 10年以 后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不管你给我RFE 还是怎样   在这里快10年了 20岁里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这里 当然也收到过这里的reward 可越 往后走 越明白 哪里才是家 股票大跌 还不给我结果 吐哈槽 该来的就来吧 管你什么结果   --

微信发展简史:2011-2018

致敬微信7年。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行者慎思”(ID: shensing) 文 |  陆树燊 微信是互联网圈永远的热点,这不,这两天突然微信又成了话题中心,原因有两个: 1、微信更新版本,做了一个『浮窗』,有了这个小小的浮窗,用户可以在聊天和阅读文章之间随时切换; 2、有人把7年前微信刚上线时App store各种一星差评的截图发出来,整个科技圈投资圈都在惊叹:原来成功者当年也是很落魄的(这个鸡汤真好喝)。 作为微信创始期的亲历者,我想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本文源自2016年9月我在一次产品经理社群分享中的演讲稿。当时已有不少听众把我的一些观点做了笔记发在公共媒体,但现场讲稿却在我的电脑里存放了一年半。 现在把讲稿整理出来,做了一些修改,希望能帮大家还原出一个不一样的微信发展史。也算是对7岁的微信宝宝一个致敬吧。 本文分为三部分: 1、微信发展简史; 2、微信的前身; 3、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一、微信发展简史 微信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微信在上线433天的时候,用户数达到1亿,上线2年的时间,用户数达到3亿,这是非常可怕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在此之前的所有PC互联网产品,这是绝无仅有的。 这样一个几乎可以称为『抛物线增长』的产品,它的发展路径中每一步,其实都是非常有关联的。 下图右边是微信在全盛时期14年2月之前的活跃用户增长情况。左边,是从微信1.0到6.1的每个版本的发展次序。 从1.0版本到2.0版本,这两个版本微信的发展平淡无奇。1.0版本微信主打能发文字、发图片,可以免费替换移动运营商的短信和彩信。早期微信的用户活跃度并不高,或者说,微信跟米聊、Kiki等同类,甚至是跟手机QQ相比,并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大家看到的那么多一星差评就是这个时候了。 微信迎来第一波用户增长是在2.0版本发布了语音功能。这个功能是来自香港的Talkbox率先在智能手机中做出来的,但很快国内外的米聊、微信、Whatsapp等都迅速跟进。 从2.1、2.2、2.5、3.0到3.5版本,这几个版本微信在干什么事情?其实就是一件事:让用户可以不断地去添加好友。 1、熟人关系链 首先,通过匹配通讯录的功能,微信把用户手机里的这些好友都加进来了;通过QQ离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