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无力死亡的3种方式


作者:岳谬
原文:无力死亡的3种方式

偶然得知当年天网纪录片《消失的夫妻》案件里的罪犯于16年6月才被判执行死刑的事件时,我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不可思议的心态重温了这起案件,并写下了我对“人类死亡时无力感”的几点看法:
第一种:自杀。
第二种:他杀。分两种:1,正义与邪恶的对比。2,正义内部的冤杀
第三种:孤独个人与权力意志的对比,虐杀。
第一种自杀是消极反抗生活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有着被哲学形而上化的意义。自杀的原因、过程以及其意义,在我的《作家为什么选择自杀以及它到底离你有多远?》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他杀。当“正义与邪恶力量对比”时,我们的愤怒集中在了邪恶的一方,大的比如战争里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比。比如我在书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中有过相对平衡和理智地分析。当屠杀时,愤怒可以有明确的指向,比如南京大屠杀时惨无人道的小日本。但只要稍微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屠城”是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胜利一方极其常有的事情。再比如白起、项羽坑杀俘虏等等,这样的屠杀我们的愤怒就已经稍显无力了。
这是大一点的战争,还有小一点的诸如抢劫杀人,奸杀、情杀、仇杀等等。比如这起曾经天网栏目报道的《消失的夫妻》的案件纪录。我一遍一遍地看着这个纪录,一遍又一遍对这起案件里4个男人的非人式的入室盗窃、强奸最后虐杀、抛尸荒野感到气愤。我气愤的是两点,一是罪犯最后的杀人,二是案件中夫妻二人的无力反抗,直至无力的死亡。
我上网搜索这期视频,在各处评论中网友问的最多的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反抗?这个男人为什么如此懦弱?”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书评里分析过:恐惧。恐惧使反抗能力的消失。
这起案件最后,4名犯罪分子(平均年龄23岁),2013年5月15日发生的案件,2016年6月22日才下达了死刑执行命令。另一个未成年未判处死刑。
其实,经过笔者在网上不断地查询,终于找到了关于这起案件知情人士根据法医鉴定时说的:“被害妻子,左侧乳头已经被嚼碎,右侧乳头插着牙签,并且断在了里面,全身都是数不清的抓痕、齿痕……受害丈夫头上被砸出三个洞,胸部被捅了一刀。”
如此,夫妻两人出于人类的生存的本能是反抗、挣扎过的。只不过最后都恐惧到无力了。
笔者也为这起案件设想了反抗的方式:“当男主在厨房加热红烧肉时,完全可以用锅底打晕那个付胖子,当夫妻二人最后3分钟相见时,他们应该商量着如何反抗,而不是互相安慰。”
但是我这样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在夫妻二人以为罪犯会走,夫妻二人以为自己不会被杀,当夫妻二人的恐惧心理使肌肉无力时,他们便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让我想起了《我唾弃你的坟墓》电影里的女主角,但现实里毕竟没有电影里后面的高潮反抗,也让我想起了电影《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它的结局或许才是现实世界里大多数的结局。这就是那残酷的现实。但是即便是如此残忍的虐杀,我们也会有一个愤怒对象的集中点,就是邪恶的一方终将被绳之以法。
但是关于恐惧而产生的反抗能力的消失,在“正义内部”的荒诞事件中我们的愤怒却被无形的消解了。
比如这两起令全国震惊的冤杀案件,一个是呼格吉日图案件,一个是聂树斌的案件。这两起案件的具体过程、原因和结果我不再赘述。大家可以在网上、报纸、杂志上看到。
这就是“他杀”里涉及到了一个人与整个权力意志、国家机器相抗衡的情况,这也算是虐杀,如此便上升到了第三种无力的死亡方式上了。
就像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审判》里描写的那样,老K被莫名其妙的逮捕,莫名的审判,最后莫名的杀死一样。
如此胆寒的还有诸如两站时期苏联的“大清洗”,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文革”,你一个人面对整个权力机器的时候,你的死亡就变成了“毫无意义”,这是现代社会里最恐惧,也是最无力的死亡方式了。
就像老年的昆德拉描述着这个世界该到了“庆祝无意义”的时代了。在荒诞的20世纪过后,进入21世纪,时代的“世纪病”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它有着直指“荒芜”的趋势,这才是最令我们最担心的事情。
一幕又一幕的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荒诞的事件活生生的上演着。那些诸如南大碎尸案的世纪之案还悬而未决的时候,恐怖主义、暗杀、残忍的情杀、仇杀、虐杀、奸杀甚至是因为2毛钱、一元钱的怒杀等等都在增加着这个社会的烦躁感与不稳定因素。
于此时,当我再次看过这个报道时,我写下了如下的话:
很久很久以前,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在想,做一个好人真的可以改变一切吗?
小学时,一个班级里,在我们孩子简单的眼里,身边的同学被分为好的,坏的。好学生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坏学生抓紧一切时间玩。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能看到打架、互殴、大波群殴等等,在《古惑仔》里你更能看到。所谓年轻气盛,青春无处安放而已。
初高中时,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好学生,但是随着成绩的一次次下降,我在好与坏之间开始了艰难的抉择,也就是在这青春期时,我与母亲爆发了最大的冲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自杀、死亡、情杀、他杀、抑郁症等一切有关死亡的问题使我痴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迷上了一位哲学家尼采,庆幸我当时不是迷上了叔本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尼采的哲学曾经也被冰心迷恋过,《超人》里那简单幼稚的世界观,说实话,在那个时候的我不能站在辩证思维里,我只能在或左或右中选择一方。当时我就是站在“或右一方自诩为超人和忍者”的孩子。
直到大学,某一个下午,我看完了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那一刻,我的世界观真正被颠覆。我用了后2年的时间看了加缪所有的书与一些传记后,我明白了这样一条逻辑:“接受——反抗——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我给自己划了定位,我处在“接受”与“反抗”之间。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反抗者”,总要先经历些什么,接受些什么,然后在一次又一次“推石上山”的过程里过渡到开始思考“是”与“否”的“反叛者”,而后,不管你是在被生活“流放”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王国”,你都已经可以用极其冷峻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事物了。
这个时候,你方可从“认识你自己”到“成为你自己”直到“找到你自己”,这个时候你才可以朝着“超人”的方向,傲视群雄。但很明显,这是后话。
于今,诸如聂树斌、诸如呼格吉日图,类似这两对小夫妻,他们还没来及成为“反抗者”就被荒诞的杀死。“荒诞”一词,我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词汇,没有之一。他们对待生活,根本就不是“接受”,而是“顺从”。落实到此案,我可以将之理解为是一波“坏学生”把两个“好学生”奸杀了。这类的事情不断地发生,给我的启示,所谓“现代启示录”是什么呢?
就像NBA的球员交易一样,“商业就是商业”,就像两次大战一样,“战争就是战争”,就像诸如大清洗、文革等等,“人性就是人性”。很久以前,梁漱溟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今天李泽厚也在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19世纪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开头给出了每一个时代最完美的答案:“最好也是最坏”。我认为这顶如没说,因为人性就是这样两可的答案。
我认为:每一个所处的时代都是最糟糕的。因此,我们要反抗。消极的就是日趋严峻的“自杀”事件,积极的就是成为“超人”,直到你不会荒诞地死去。成为“超人”后的死亡可以最大限度的克制荒诞的发生,最起码,你的死亡可以换回一个你的好人的身份,否则,我们毕生成为一个好人有他妈什么用呢?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g a shared sec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no_kubectl.sh , but without the use of k

标 题: 关于Daniel Guo 律师

发信人: q123452017 (水天一色), 信区: I140 标  题: 关于Daniel Guo 律师 关键字: Daniel Guo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02:11:35 2018, 美东) 这些是lz根据亲身经历在 Immigration版上发的帖以及一些关于Daniel Guo 律师的回 帖,希望大家不要被一些马甲帖广告帖所骗,慎重考虑选择律师。 WG 和Guo两家律师对比 1. fully refund的合约上的区别 wegreened家是case不过只要第二次没有file就可以fully refund。郭家是要两次case 没过才给refund,而且只要第二次pl draft好律师就可以不退任何律师费。 2. 回信速度 wegreened家一般24小时内回信。郭律师是在可以快速回复的时候才回复很快,对于需 要时间回复或者是不愿意给出确切答复的时候就回复的比较慢。 比如:lz问过郭律师他们律所在nsc区域最近eb1a的通过率,大家也知道nsc现在杀手如 云,但是郭律师过了两天只回复说让秘书update最近的case然后去网页上查,但是上面 并没有写明tsc还是nsc。 lz还问过郭律师关于准备ps (他要求的文件)的一些问题,模版上有的东西不是很清 楚,但是他一般就是把模版上的东西再copy一遍发过来。 3. 材料区别 (推荐信) 因为我只收到郭律师写的推荐信,所以可以比下两家推荐信 wegreened家推荐信写的比较长,而且每封推荐信会用不同的语气和风格,会包含lz写 的research summary里面的某个方面 郭家四封推荐信都是一个格式,一种语气,连地址,信的称呼都是一样的,怎么看四封 推荐信都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套路基本都是第一段目的,第二段介绍推荐人,第三段 某篇或几篇文章的abstract,最后结论 4. 前期材料准备 wegreened家要按照他们的模版准备一个十几页的research summary。 郭律师在签约之前说的是只需要准备五页左右的summary,但是在lz签完约收到推荐信 ,郭律师又发来一个很长的ps要lz自己填,而且和pl的格式基本差不多。 总结下来,申请自己上心最重要。但是如果选律师,lz更倾向于wegree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