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urDad (YourDad),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对IT界发展历史的一些看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6 15:33:46 2020, 美东)
了解一些历史,可以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特别是中国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不少的。
第一件大发明当然是数字计算机,ENIAC是第一个完整的产品,是为美国军方服务的。
当然在这之前还有别的半成品,理论基础也早已经有了。ENIAC的两个设计者(宾州大
学教授)自己出来开公司造电脑,给企业界和政府部门使用。然后电脑就在民间(主要
还是大企业和政府,因为那时电脑很贵)流行起来。这说明了什么呢?第一,发明者可
以自己凭技术开公司发财,所以发明者有动力把产品做出来卖。第二,另外民间有资金
和意愿使用这些新产品来提高效率,最终花钱达到省钱和更高效的目的。不论是私有企
业还是公有机构,都把效率和省钱放在主要目标上。这点很重要,因为当年苏联的体制
下,吃大锅饭,没效率是通病,没人注意效率和省钱,因为利润不是自己的,政府机构
也缺乏监督。第三点,虽然电脑开始是军用的,美国军方和政府并没有阻碍产品民用化
。这点也很重要。苏联当年军工很厉害,但是没有什么军工产品民用化,间接地阻碍了
苏联经济发展,是苏联最后垮台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大发明是互联网。这个也是军方项目开始,是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发展可靠的
通讯技术做出来的(目标是即使美国通讯系统被重创,还能可靠的通讯)。在这个项目
之前,网络基础技术已经出来了(packet switching),所以这个项目成功的在几年后
做出来了,后来又了tcp/ip协议,加上email,http,html等等核心软件,互联网就进
入民间。在Netscape出来后,互联网爆发性发展,然后有了今天。这说明了什么呢?第
一,美国军方技术很愿意给民间之后,就是上面的第三点,第二,Netscape是风险资金
投资,后面无数IT都是这样的,这种资金对高科技发展至关重要。第三,互联网很多技
术是大学研究项目,也就是说大学的研究同样非常重要,特别是企业不知道这些新产品
时。为什么苏联没有发展出互联网?我猜测是苏联的科技人员没有对数字通讯重要性那
么关切,而且苏联军转民基本不存在,另外对利润和效率的追求没有美国那么执着。
第三个是GPS,同样是军方项目。美苏都是70年代开始搞,美国略早两年。美国在80年
代,里根授权民用。然后各种应用,现在GPS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了。同样道理,及时的
军转民,风险投资,对利润和效率的追求。
你可以看出来,很多大项目都有政府和军队的背景,因为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而且军事
项目往往更有前瞻性。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技术都得靠基础理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中国现在在
这些方面跟美国还是有差距,不过市场化经济下,对利润和效率的追求已经不逊于美国
,但是基础研究,军转民技术(中国应该也有很多军事项目,但是很少听说军事项目民
用化)都得学习。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