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背景是美国top物理博士, 刚办理了EB1A拿卡, 最近找了学界和工业界的工作, 都收到了一些interview, 但准备去赚钱了, 为什么, 谈谈感想。
我和一个老教授聊过, 他的观点是美国从二战以后, 投入科研的钱太少, 培养的博士大于市场opening, 所以美国本土的人不太愿意读博士,
而且他们如果决定读博士, 一般在本科毕业已经做好决定。 美国instead, 通过NIW和EB1A以及工作身份等吸引海外人才来美,
对于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学生来说, 花五六年适应美国生活, 拿身份, 拿学位, 拿到工作, 也是一个很好的deal,
所以美国仍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 在不大幅增加基础科研投入的基础上, 继续促进科研进步。
但是近期, 科技发展停滞, 芯片到了极限, 但量子计算还遥遥无期, 量子计算也还在利用一百年前的量子力学理论, 基础物理更是没有新的突破,
而且探索难度越来越大: 暗物质暗能量占物质总量95%, 但人类目前没有任何clue。 基本在shoot in the dark。
基础物理实验难度越来越大, 探索频率越来越低, reward越来越少, 周期越来越长, 然而经费并没有相应的增加。
科研人员的收入相对于工业界差距越来越大。 实验规模扩大之后, 越来越像创业公司, 但没有配套的收入, 而且探索风险很大 (shoot in
the dark)。
我也注意到, 我周围转专业的人越来越多, 也许现在这是一个sensible choice, 我还是希望科学能够进步,
如果能够掌握暗物质暗能量的规律, 可以引领未来一百年的科学和未来两百年的技术。 但科研从业人员大概率不能成为make the
difference的那个genius, 个人贡献也会被大合作项目稀释, 从这个角度讲, 如果不是不做学术就会死,
那么拿到身份后去时代的风口赚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另外, 从个人的角度上讲, 钱, 权, 名, 和security不可兼得, 科研从业者的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得到了名和security),
但收入相比于工业界低, 银行家和律师能赚到钱, 但社会负面评价多。 一个人往往不能都要, 只能选几个, 所以也看个人选择。 如果都想要,
除非能力特别强, 否则就距离毁灭不远了。 不能太贪心。
当然, 上述评论可能仅适用于某些基础研究的领域。 热点领域不适用。
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接近于现阶段人类的个人智力边界,个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才能掌握某一狭小细分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知识探索的工具。这就导致现代的科学探索越来越依靠系统的军团作战,而不是过去的单兵模式。孤胆英雄的时代造就了科学史的众神,他们单枪匹马地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
军团作战时代,团队最赖以生存的就是团队的funding stability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一个lab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保证有稳定持续的产出(灌水吹牛)来维持lab的funding,大家都在追求短平快,high
risk high
impact的东西没有几个PI有魄力敢去干。这样的科学探索产出就必然是现有知识的重新交叉组合和技术应用。虽然不利于纯智力的科学突破,这种模式对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是巨大的,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如GPS,互联网和基因工程药物等都是靠强大的团队作战实现的。
题外话,现在的绝大多数PI的职能更像‘产品经理’,只不过产品是‘新知识’。向上要忽悠金主爸爸们(NSF, NIH,和DC的大老爷)投入资源,向下要对技术工人们(博士,博后等)进行产出管理。‘产品’质量更多的是依赖团队的协作程度,而不是个人的超群智力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