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Forpus (coelestis),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闲侃一下在美华人的眼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 19:34:15 2011, 美东)
前一阵有机会访问一个科技公司,在那遇到一个中国工程师,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说
话时目光游离,眼神不接触对方,在美国的这样的环境里显得突兀。很多天过去了,现
在我一想起这次访问,第一个跳出来的记忆就是他。
眼神应该是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途径了,虽然不出声,瞬间传达的信息却无与伦比。中
美两种文化习俗,眼神方面的差异相对其他来说算小的,但这个差异还是不能忽视。不
注重观察学习,不入乡随俗,会带来很多麻烦。
我刚来美国时在中西部,那里生活富足,居民以德国裔的白人占多数,面子上非常热情
友好。两人在街上擦肩而过时,都要眼神交流一下,打个招呼。在什么距离上投注眼神
?太远了没有回应,还有监视的倾向,太近了侵犯到个人空间,会让人不舒服。这个距
离还与走路相对速度,路径宽窄等有关。恰当的眼神交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眼神相交
后,再根据各自的初始表情,决定最终的定格表情,招呼的声调等。总之,打一个自然
的招呼,不是容易的事。
美国当地人也不是自然就会打招呼,也要多次练习,我注意到十来岁是学习掌握这个习
惯的年龄。有的性急的小男孩会很远就启动,羞涩的小男孩可能会一直侧着头走,等出
了你的正常视角,已经很近时突然“嗨”一声。小女孩这方面要好得多,她们一般睁大
眼睛看着,等看到你的信号,顺着你完成全过程。男女这方面的差别应该是自然选择的
结果,上古年代女人怀孕是很危险的时期,那些主动出击,冒冒失失的女人往往连同肚
子里的婴儿一起被淘汰了。
来美国后第一次看到无家可归的人,我被那双眼神震撼了,那是一双没有灵魂和生命的
眼神,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眼神。后来才明白,现在美国英语指的无家可归,其实是给他
或她一个家也不归。一次我看到电视采访,一个年轻力壮的无家可归者很痛苦无助地反
复说:“我有毛病!”普通的黑人家庭小孩在十来岁眼神也有变化,眉宇间开始出现愁
容,眼里流露出幽怨。很多华人对黑人和西裔缺乏同情,要知道我们从小以到学校上学
为习惯,他们很多人以不上学为习惯。
我初到美国校园的学生中心吃饭,立刻对美中眼神习惯的差别有一个重要发现。大多数
美国学生在这种公共场所就是简单的聊天,看书看笔记,看电视,眉目传情发射能量的
几乎检测不到,后来我检测到一次,是我认识的中国女生在发。在国内的大学食堂可是
完全不同的景象,空中电波无数,碰撞激荡回避羡慕嫉妒恨,应有尽有,我埋头吃饭,
想不看都不行。谁说中国学生缺少社交机会的?中国学生把食堂、图书馆、教室、课堂
到处都变为社交场所了。
言归正传。我老妈来时就不听我的劝,在车上总是趴着窗子看,还指指点点,怎么解释
都没用。在美国开车时要避免目光接触,尤其是在出别扭的时候。即便只是对某种特别
的车的主人好奇,只能用余光看,因为别人也好奇,难保你不是压垮车主的最有一个稻
草。我老妈在路上看到有装束奇异的人,就盯着人家看,从远处一直盯到身前,还要目
送一段。在我的老家这算是关注,没有恶意,但只对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这么做就是
挑衅。也有中国人走另外一端,把眼光收得很近,把自己封闭起来,无视路人的善意招
呼,周围的一起都视为空气。
一次我在大学校园附近开车,前边路口有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分明是中国人,他们在东
张西望,像是在等人。我在停车标记处停下,察看左右两侧,正启动之际,这两个人突
然跳到路上,就在我的车前,几乎出了一场车祸。他们应该径直走过就是,担心车应该
给一点通常的眼神提示,而他们在最不该的时刻跳出来。
先写到这。
标 题: 闲侃一下在美华人的眼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 19:34:15 2011, 美东)
前一阵有机会访问一个科技公司,在那遇到一个中国工程师,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说
话时目光游离,眼神不接触对方,在美国的这样的环境里显得突兀。很多天过去了,现
在我一想起这次访问,第一个跳出来的记忆就是他。
眼神应该是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途径了,虽然不出声,瞬间传达的信息却无与伦比。中
美两种文化习俗,眼神方面的差异相对其他来说算小的,但这个差异还是不能忽视。不
注重观察学习,不入乡随俗,会带来很多麻烦。
我刚来美国时在中西部,那里生活富足,居民以德国裔的白人占多数,面子上非常热情
友好。两人在街上擦肩而过时,都要眼神交流一下,打个招呼。在什么距离上投注眼神
?太远了没有回应,还有监视的倾向,太近了侵犯到个人空间,会让人不舒服。这个距
离还与走路相对速度,路径宽窄等有关。恰当的眼神交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眼神相交
后,再根据各自的初始表情,决定最终的定格表情,招呼的声调等。总之,打一个自然
的招呼,不是容易的事。
美国当地人也不是自然就会打招呼,也要多次练习,我注意到十来岁是学习掌握这个习
惯的年龄。有的性急的小男孩会很远就启动,羞涩的小男孩可能会一直侧着头走,等出
了你的正常视角,已经很近时突然“嗨”一声。小女孩这方面要好得多,她们一般睁大
眼睛看着,等看到你的信号,顺着你完成全过程。男女这方面的差别应该是自然选择的
结果,上古年代女人怀孕是很危险的时期,那些主动出击,冒冒失失的女人往往连同肚
子里的婴儿一起被淘汰了。
来美国后第一次看到无家可归的人,我被那双眼神震撼了,那是一双没有灵魂和生命的
眼神,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眼神。后来才明白,现在美国英语指的无家可归,其实是给他
或她一个家也不归。一次我看到电视采访,一个年轻力壮的无家可归者很痛苦无助地反
复说:“我有毛病!”普通的黑人家庭小孩在十来岁眼神也有变化,眉宇间开始出现愁
容,眼里流露出幽怨。很多华人对黑人和西裔缺乏同情,要知道我们从小以到学校上学
为习惯,他们很多人以不上学为习惯。
我初到美国校园的学生中心吃饭,立刻对美中眼神习惯的差别有一个重要发现。大多数
美国学生在这种公共场所就是简单的聊天,看书看笔记,看电视,眉目传情发射能量的
几乎检测不到,后来我检测到一次,是我认识的中国女生在发。在国内的大学食堂可是
完全不同的景象,空中电波无数,碰撞激荡回避羡慕嫉妒恨,应有尽有,我埋头吃饭,
想不看都不行。谁说中国学生缺少社交机会的?中国学生把食堂、图书馆、教室、课堂
到处都变为社交场所了。
言归正传。我老妈来时就不听我的劝,在车上总是趴着窗子看,还指指点点,怎么解释
都没用。在美国开车时要避免目光接触,尤其是在出别扭的时候。即便只是对某种特别
的车的主人好奇,只能用余光看,因为别人也好奇,难保你不是压垮车主的最有一个稻
草。我老妈在路上看到有装束奇异的人,就盯着人家看,从远处一直盯到身前,还要目
送一段。在我的老家这算是关注,没有恶意,但只对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这么做就是
挑衅。也有中国人走另外一端,把眼光收得很近,把自己封闭起来,无视路人的善意招
呼,周围的一起都视为空气。
一次我在大学校园附近开车,前边路口有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分明是中国人,他们在东
张西望,像是在等人。我在停车标记处停下,察看左右两侧,正启动之际,这两个人突
然跳到路上,就在我的车前,几乎出了一场车祸。他们应该径直走过就是,担心车应该
给一点通常的眼神提示,而他们在最不该的时刻跳出来。
先写到这。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