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留言问:为什么不能把屎把尿?有没有更具体的文章说明下?把屎把尿真的像网上说的会「祸害娃终身」?
这次就让我们来深度聊聊把屎把尿,看看儿科医生到底是怎么说的。
把屎把尿,并不是中国特色
大人端坐,双脚分开,双手扶握宝宝的大腿,让宝宝双腿分开皮肤或者腰部依坐在大人的腿上,暴露出宝宝肛门和生殖器。上面的把屎把尿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随着大人「嘘---嘘,嘘---嘘」或「嗯---嗯,嗯---嗯」的声音鼓励引导,宝宝开始排尿或者排便……
其实,把屎把尿并不是中国特色,在世界范围内,包括非洲,美洲,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地方都有类似习俗:
- 1929 年美国《父母》(Parents) 杂志称,大多数健康的婴儿可以在 8 周龄时开始训练;
- 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Dr.Benjamin Spock 等儿科专家开始倡导,家长应在观察到其儿童发育准备就绪的征象时再开始如厕训练。他们认为贸然的严格训练可能不成功,且会导致行为问题;
- 20 世纪 60 年代初,出现关于如厕训练的两大理论:以家长为中心的方法 (主要贡献者为 Azrin 和 Foxx) 及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 (由 T.Berry Brazelton 提出) 。
英国的 Andrea Olson 在网上备受争议,她从宝宝 10 周起来开始「把屎把尿」,捕捉宝宝排便排尿信号(图为利用厨房流水声促进宝宝排便)。
把屎把尿,两种不同做法和态度
顺势训练派:
以孩子为中心,通过观察孩子的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来判定孩子是不是想排尿排便,发现(孩子)有想排便的迹象,「临门一脚」,帮助孩子顺利排出。
刻意训练派:
以家长为中心,为了把而把。不管宝宝有没有想排尿排便的意向,想到了就给宝宝把一泡,强行、频繁的把便。
相比顺势训练,刻意训练更加的省心省力,大人不用花时间前去盯着宝宝,按照自己心里的时间表去定时把即可。
但刻意训练的劣势,恰恰也在于大人的主观臆测,由于无捕捉宝宝是否有大小便,在把屎把尿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宝宝哭闹抗拒,一不小心把便把尿频率过高(上次没把出来),或者时间过长(等着把出来)。
把屎把尿,到底对宝宝有哪些危害?
对于把屎把尿对危害,网上随便搜下就一大串:脱肛、肛裂、脊椎发育不好,心理阴影……到底是真尤其是,还是危言耸听?
这 3 种危害,和把屎把尿相关性不大
有些文章说,宝宝在把屎把尿的过程中长时间频繁用力,会造成这些后果。但是目前,没有确切证据正面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所以还存在争议性。
1. 直肠脱垂(脱肛)
在一项纳入 54 例直肠脱垂儿童的回顾性研究中,导致脱垂的原因为:慢性便秘占 28%、腹泻疾病占 20%、囊性纤维化占 11%、神经系统或解剖问题占 24%,剩下的 17% 未识别出潜在病因 。没有提到和把屎把尿有相关性。
2. 肛裂
肛裂主要原因由大便干燥、长期腹泻、经阴道分娩或肛交等局部创伤引起。和把屎把尿没啥关系。
3. 成年后的痔疮
痔疮的发生通常与年龄增长、腹泻、妊娠、盆腔肿瘤、久坐、用力和慢性便秘有关。儿童痔疮非常罕见,至于成年人的痔疮,归罪于宝宝短时间的把便而不归罪于几十年间的生活排便习惯那也是醉了。
这 4 种危害,和不当的把屎把尿有关
不当的把屎把尿,对宝宝还是有一定的潜在危害的:
1. 容易引起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在新生儿期,不正确的宝宝护理方式,会导致导致髋关节偏心接触,骨头在髋臼内滑行或移动到髋臼外。如果这些因素持续存在,那么髋关节异常接触将导致解剖结构改变。
建议不要给新生儿持续性把屎把尿,诱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
2. 容易造成宝宝尿床
学会控制尿尿和便便是一个渐进的成熟过程;孩子首先要能感知尿意和便意,随后学会协调自己的肌肉组织来控制自己何时大小便 。
通俗的说,儿童通常要在 4 岁左右才学会这些技能,但到 5 至 7 岁后才学会夜间控尿也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如果把尿过于很频繁,宝宝的膀胱始终没有办法感知到充盈,宝宝那就没有机会学会协调括约肌和逼尿肌功能,不会自主尿尿,长大后很有可能习惯性憋尿,甚至尿床。
3. 如厕的心理障碍
宝宝自己玩的正专注的时候忽然被大人揪过去强行把尿把便,还有的时候,宝宝因为抗拒把便或者把尿把便拉不出被大人训斥,这些都会让宝宝对把屎把尿产生排斥。
4. 会造成宝宝便秘
在 1 岁及以上的健康儿童中,95% 以上的便秘为功能性便秘。
当怀疑为功能性便秘时,可能影响的因素:排便疼痛、如厕训练困难、排便克制、摄入牛奶和饮食。
强迫性的把屎把尿,会让孩子对排便有排斥心理和恐惧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去憋屎,从而引起了便秘。
还能给孩子把屎把尿么?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来表明把屎把尿有危害,但也并没有说把屎把尿就一定没有健康隐患。
把屎把尿到底对不对,不是一句话好或者不好就可以说清楚的。
宝宝从一岁半开始,就可以有自我意识,能对不愿意的事情说「不」,也可以感知自己是否准备好了排便并给予表达。
我们的建议,还是尽量不要把屎把尿,遵循孩子自身发育特征「顺势而为」,在学习如厕上,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耐心。
那我按照国外的方法,不给孩子「刻意把」,捕捉信号「顺势把」行不行?
可以是可以,但真的可能费力不讨好。
想想,这宝宝的大便信号可能还比较好捕捉,但是宝宝的小便信号有时候并不明显(特别是在睡梦中尿尿)。
为了清晰地捕捉宝宝的排便排尿信号,可能会导致:
1. 家长老惦记着,不时就要盯着娃的一举一动——真的很累心
2. 打断宝宝的专注玩耍,或者睡眠——宝宝专注力破坏,睡眠受影响
3. 在意「成败」,把不把得出来决定了心情——亲子关系受影响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