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团结问题的症结和出路思考
本篇结合一些学术文献,自身的经历、观察、思考,以及版上的一些言论,不妥之处,
欢迎批评(希望提出批评是在读完和了解了全文之后)。(有些观点在另外的帖子里有
所论述)。我认为华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知误区问题,然后才是分析误区的根源和对出
路的探索。
1, 美国社会的特征, weak tie, 族群,voluntary association和两个认识误区
。A,关于个人奋斗的神话。美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总体而言,比较崇尚个人奋斗,这
也是Neo-liberalism 在美国能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种完
全依靠个人,美国人找工作weak tie 弱联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Grannovetter, 1971,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这种weak tie,除了校友圈之类,还包括族群、肤色
、宗教等的认同, 也就是,虽然A不大了解甚至不认识B ,A因为与B同一族群或肤色这
种弱联系,而愿意招聘B,而会排出同等条件的或者略胜一筹的却没有任何联系的C。这
就是表现出来的种族、族群团结/歧视。另外就是职场中的glass ceiling。那种以为招
聘或提拔完全凭个人条件和能力的想法是完全自由经济的理想主义,而实际市场运行和
管理中trust 可以降低自由经济下opportunism 机会主义带来的成本,而提高效率(
Williamson,1981, 1985)。不少华人来美国之前或多或少受过白手起家美国梦的影响
, 个人要努力奋斗,这个很好,但是很多就忽略甚至对这种weak tie 招聘和提拔不以
为然,结果让个人奋斗的成果打了折扣,族群整体上也处于相对劣势,这主要表现在华
人与印度裔、白人的差距,与犹太人差距就更大。美国的职业、地位、收入以族群分层
的研究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足以显示群体抱团的重要性。B, 与这相关的华人第二个认
识误区就是就是对美国individualism 文化的误解。Fisher (2008)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就批评了很多对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误解。这篇文章讲
到这个paradox 表现在一方面美国人比较反感政府权力(捍卫个人权利),另一方面美
国人特别重视voluntary association (Swidler, 1986?)和传统道德,这都是和欧洲的
个人主义相比。Uslaner,(2002) 认为美国的association’s civic engagement 很大
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正是因为各种voluntary associations,让我们看到美国政府
相对无为的情况下,社会并没有处于无序,也就是比较好地实现了个人权利保护和社会
的有序运作。Voluntary association的经历,对于组织、领导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
的,这种经历也会对激励人们contribution降低free riding 有积极意义。 华人在这
方面明显不足。
2, 误区的原因。A,中国人其实是重关系的,中国大陆就是一个关系型社会 (Bian
, 2006),只不过强调强联系strong tie (Bian, 1996), 也就是小圈子。而反感国内关
系型社会,恰恰是不少大陆人出国的一个缘由之一,这可以理解,只是不少人的这种反
感走向了误区。他们中也有部分意识到要群体的重要性,更多却是为了娱乐、排解孤独
无聊。华人的娱乐、兴趣clubs也不少。还有的依旧信奉小圈子 strong tie,比如老乡
会,同学会,有的会细到比如北加州某大学联谊会。这几种做法在高流动的、高
turnover的美国社会里促进个体以至族群的生存发展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效果都不是
很大,不少组织都形同虚设。B,海外华人对政治的冷漠。逃离或厌恶中国政治是一些
华人选择出国的另外一个原因,有的可以追溯到两百年前。版上有人提到国内父母教育
子女时强调要远离政治。而美国的各种civic engagement 其实也是politics,当年和
学校白人管理者斗争时,她给中国学生群体道歉后,向我坦率地说,美国人就是
political animals (另外一次经历是和学校的黑人管理者斗争,还有一次抗议校方涉
嫌有分裂中国的立场). 华人对政治的过渡冷漠,缺乏voluntary association 经历,
以至于相对缺乏公共意识,如果有free riding的机会,不少也很乐意接受,却较少愿
意contribution. 所以华人在weak tie 情况下,相互trust也很低。
3, 其他原因:A,华人技术男、技术女比例高,重细节分析(版友观点);与这相
关的是和印度裔对比,后者学法律、管理的不少(另一版友观点)。这些都有些道理。
后者还认为印度裔因历史原因对西方文化和规则比华人更了解,我前面分析的两种就是
这个文化和规则,或者在原则上是相通的。B, 更深层的文化原因。我在另一篇讨论了
很多宗教和文化的内容,特别提到儒家的内残外仁(忍)虚伪(这个提法可能有点过激
。有版友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提儒家有片面之嫌。不过总体上,学术界基本认同中华
文化甚至东亚文化都受儒家影响很深,也有的说中国文化核心是内法外儒(法指法家思
想,重酷刑),这个提法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表达出中国文化的内残外仁虚伪性)。
Fukuyama福山1995.“Confucianism and Democracy, 文章谈到中国儒家和日本新儒家
的差别,前者是家在国之上(也就是family centered),后者相反,所以中国人没有凝
聚力,一盘散沙,日本团结如granite.文章也提到基督教强调个体,成为制约权力的动
因之一。 平常的表现就是如版上很多指出的我也有同感的, 华人爱内部攀比,相互看
不起,窝里斗、耍狠,而对外却是温良谦恭让,看不到对内的冷漠却爱指责外族的所谓
不道德,更很少想过外族的不道德是对外而不是对内的。另外, 管理学研究中,House
et al (2004)也发现中国儒家文化下的in-group collectivism (也就是抱小圈子
)比较高,而institutional collectivism 也是很低的,后者低于日本韩国。Chen (
2004) 发现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比澳大利亚学生合作性更低,horizontal
collectivism 比较弱。
4, 自卑,自恨,自省,自信,自大。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请版友们不要混淆。我们
要做的是自信和自省。Cklein (Calvin Klein) 提到华人不要妄自菲薄,我很赞同。华
人要奋斗,我们也不可妄自菲薄,日语中借用汉字的很多,还有现在开始兴起的汉语热
。对先进文化、制度的借鉴和学习不只是我们,其他发达国家也走过或正在做,美国在
80年代曾一度兴起学习借鉴日本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只要是有利于促进文明、发展,尤
其有利于本族群的生存、发展,有用的,都可以以我为主地critically借鉴学习,至于
它的原创者是谁并不重要, 我们优秀的依然要保留,比如重教育。Cklein (Calvin
Klein) 认为中国要学习犹太人,只要先打好基础,多生育,将来问题就迎刃而解。我
并不认同这个论证。我也回应了:A,犹太人:犹太人抱团控制影响政治金融媒体等是
经历了种族屠杀几乎灭绝的最惨痛、最血淋淋教训之后,才如此团结的。 二战之前的
犹太人,聪明,勤奋,在实业、金融和科学领域也是相当有作为的。B,华人:东南亚
,除了新加坡这个70%以上的华人国家,在马来西亚等,尤其印度尼西亚,几百年下来
,在实业、经济、教育领域成就显著的华人在政治上依然像个体户一样,一场针对华人
的骚乱、屠杀,让很多华人的多年甚至几代人的奋斗化为乌有。
5, 出路在那里:A, 坚持优秀的传统:重教育,勤奋; B,团结。首先要克服认知
上的误区,要理解海外文化和规则,了解其他族群的教训和经验;其次,要将这种新的
认知institutionalized, 不能停留在版上的发言、平常的感慨中,也就是在各种职场
中,voluntary associations, community, churches等得到训练、强化,让行动胜过语
言。
6, 最后,希望版上的华人,讨论尽量理性,包容,少扣帽子。这样才会尽最大限
度团结更多的华人。那种动不动扣帽子、谩骂,会造成或加深华人间的矛盾和分裂。虽
然有很多的沉默大多数潜水,但这种风气和讨论也或多或少影响到对军版了解不深的人
。军版的影响不小,去年的奥运nature 道歉就是例证之一。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这里有懂甚至精通汉语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和时事的网特,他们不少都不是华人,却经常
在这里冒充华人挑起谩骂,制造华人间的矛盾、仇恨和分裂,但目的是不希望中国强大
,不希望华人团结 (搞乱军版代表的一部分华人精英,这招其实是非常阴险的)。版
上的华人千万要警惕不要陷入这些以此为职业者的陷阱里,被一小撮人弄得四分五裂。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