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Tunguska event)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现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上空的爆炸事件。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20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8千万棵树焚毁倒下。
据报道,当天早上在贝加尔湖西北方的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当,几分钟后,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天空,稍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附近650公里内的窗户玻璃震碎,并且观察到了蘑菇云的现象,这个爆炸被横跨欧亚大陆的地震监测点所记录,其所造成的气压不稳定甚至由在当时英国刚被发明的气压自动记录仪所侦测。在事发后数天内,亚洲欧洲的夜空呈现出暗红色[1];有假说认为这是由于光线穿过在高纬度地区的极度低温中形成的冰晶颗粒造成的,这种现象常在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时出现[2][3]。在美国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威尔逊山天文台也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至少数个月有降低。
而如果这个物体再迟4小时37分撞击地球,那么这场爆炸将摧毁当时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圣彼得堡,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区,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历史

令人惊讶的是,当时只有很少的科学家对这个冲击感到兴趣,大概是因为通古斯地区过于偏远。就算当时有任何对这地区的调查,那些记录也很可能会在接下来混乱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俄国内战中遗失。
现存对此地区最早的调查是事件发生几乎20年后进行的。1927年,俄罗斯科学院矿物学家昂尼德·库利克到达通古斯河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调查当时陨石撞击的确切地点。他用陨石上的铁可能有助于苏联发展工业的理由,说服苏联政府对科学调查队给予资金。
库列克在1927年时所见倾倒的树,这时通古斯大爆炸已过了19年。
库列克的调查队在1927年终于找到爆炸地点。让他们惊讶的是,没有发现任何陨石坑。烧焦枯死的树横跨了大约50公里。少数靠近爆炸中心的树没有倾倒,它们的树枝和树皮则被脱去。倾倒的树则是向爆炸中心相反的方向倾倒。
接下来10年,有另外3支队伍被派到这一地区。库列克发现一个小沼泽可能是陨石坑,但在排光其中的水后,他在底部发现一些树木残枝,所以确定那不是陨石坑。1938年,库列克又找人来航拍整个区域,显示树是以一个像蝴蝶的巨大形状倾倒,然而他仍然没有发现任何陨石坑。
1950和1960年代的调查队在这个地区发现了极小的玻璃球洒在土地上。化学分析显示球内含有大量的—在陨石中常见的金属,而且也确定它们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另外由根那迪·普列克哈洛夫(Gennady Plekhanov)所领导的研究队发现并没有辐射异常的迹象,这表示这并不是自然的核自爆现象。
1975年,以色列魏玆曼科学院的地震学家阿瑞·本-梅纳海姆(Ari Ben-Menahem)分析了通古斯地震波的资料,认为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引起了天体物理学家的注意,近一步的模拟显示小行 星可能在10公里的高度就蒸发了,但不排除有1米直径的碎片落下。1991年,意大利的探查队前往通古斯勘查,找到了两篇1960年代有关于距离爆炸地点 8公里的契科湖(Lake Cheko)的论文,为这百年悬案带来了一线新的曙光[4],答案可能就在契科湖底。

天体撞击说

陨星空中爆炸

在科学界,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一个陨星在大约离地6至10公里上空爆炸。
陨星通常是从外太空进入地球,速度通常可达每秒10公里。其在通过大气层时摩擦所产生的十分巨大,大部分的陨星在到达地面时便已燃烧殆尽或爆炸。一个直径10米的陨石可以产生约2万吨左右的爆炸,相当于投在广岛原子弹威力。
从20世纪后半开始,对地球大气层的监测让人类开始注意千吨级陨石的空中爆炸。根据美国空军国防支援计划(Defense Support Program)的资料显示,这种爆炸大约一年会发生一次。而类似通古斯那种大小的一千万吨级的是非常罕见的;尤金·舒梅克博士估计这种大小的陨石大约300年才会发生一次。
2013年俄罗斯乌拉尔陨石雨事件为陨石爆炸说提供了强力佐证。比太阳还要明亮的火球,巨大的音爆,和在天空中留下长长的烟雾轨迹无不与通古斯卡巴大爆炸当时的记录相符,只是在通古斯卡上空燃烧爆炸的陨石显然要比2013年的大得多。

爆炸类型

在通古斯爆炸时,在爆炸中心正下方的树被脱去树枝树皮,而稍远的树则因为爆炸波而倾倒,这个现象也被在核试验中发现。
1960年中期,苏联使用模型树跟小型炸药作实验,寻找哪种爆炸方式可以产生像通古斯爆炸相似的蝴蝶型爆炸。实验显示这个物体是以大约与地面夹角30度、与北方夹角约115度接近地面,然后在空中爆炸。

彗星撞击说

在天体撞击说的基础上,由于至今未在地上发现陨石,所以通古斯天体的物质成份一直是个谜。在1930年,英国天文学者惠普尔(Francis John Welsh Whipple)指通古斯天体很可能是一个小彗星。由于彗星主要由冰与尘埃所组成,在撞击爆炸后就已经蒸发殆尽,所以没有留下一般石质天体会留下的陨石。而且,彗星说也解释了为何通古斯大爆炸后周边地区夜如白昼的现象,这可能是彗尾残留在高空的冰、尘颗粒反射阳光照亮夜空的结果[5]。这一理论在1960年代也普遍获得苏联的通古斯调查员所接受[5]
1978年,斯洛伐克天文学者克热塞克Ľubor Kresák)提出,通古斯天体可能是来自短周期彗星恩克彗星的碎片。恩克彗星是6月至7月金牛座β流星雨的来源,而通古斯大爆炸的时间点正好处于该流星雨的高峰期[6],且该撞击体的模拟撞击方向与该流星群的轨道相吻合[5]。已知这类流星通常会在离地表十至数百公里的高空爆炸,这现象一直被军事卫星所观测[5]

其他假说

作为20世纪最大的不解之谜之一的通古斯大爆炸,吸引了无数科学家的研究。因此便有了上百种的假说和解释,但所有的这些假说都不能给所有的怪异现象作出完满的解答。其中较为著名的理论解释和假说有:
  • 尼古拉·特斯拉远距离输电实验的假说
  • 上世纪20年代的陨石撞地说和陨石爆炸气化学说
  • 1930年的彗星彗核爆炸学说
  • 1932年的宇宙尘埃与地球相撞说
  • 1934年的彗尾撞击地球说
  • 1945年的外星宇宙飞船发生核爆炸说
  • 1946年的火星人飞船爆炸说
  • 1947年的反物质陨石湮灭说
  • 1959年的行星内核碎片撞地学说
  • 1961年的外星飞碟解体说
  • 1962年的流星引起地球电离层破坏学说
  • 1964年的外星智能文明利用宇宙激光探测地球生命说
  • 1965年的外星雪人飞船入侵地球假说
  • 1966年白矮星的恒星超密度碎片陨落撞地假说
  • 1967年的自然闪电引起甲烷气体爆炸说
  • 1968年易燃气体爆炸及水分解说
  • 1969年宇宙间反物质彗星坠落说
  • 1993年再次出现了冰陨石坠落假说
  • 1995年出现了反物质进入地球大气引起爆炸的假说
  • 1995年的碳球陨石撞地爆炸说
  • 1996年的小行星坠落说
  • 1996年的含量极高行星撞地学说

黑洞说

1973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杰克逊(Jackson)和赖安(Ryan)提出,通古斯大爆炸是由于一个小型的黑洞(约1023 kg)通过地球所引起的。并且断定小型黑洞是在冰岛纽芬兰岛之间大西洋某地穿过地球的。但由于没有证据显示在黑洞穿出地球时发生的第二次爆炸,所以此假说没有被广泛接受。而后来人们发现黑洞其实一直在向外发射出大量的X射线γ射线。根据史提芬·威廉·霍金所提出的理论,黑洞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样小质量的黑洞早在到达地球以前就“蒸发”殆尽了。

反物质说

1965年,三位科学家(Cowan、Atluri、和Libby)提出通古斯大爆炸是由一个从太空坠落的反物质所 造成的。他们还认为,半克铁和半克“反铁”相撞,便足以产生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威力。但一如其他很多解释,这种解释同样未能解释在当地找到的陨石和当地多 种元素含量异常的现象。而且,现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反物质的存在。如果反物质存在的话,它们应当会在与物质相遇爆炸时,放出大量的γ射线。但一直没有找到 因此发出的γ射线。

飞碟说

飞碟说最早在1945年,由当时苏联的军事工程专家亚历山大·卡萨茨夫(Aleksander Kazantsev)提出。他的灵感来源于二战中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他觉得通古斯大爆炸中那雷鸣般的爆炸声,冲天的火柱,剧烈的地震,强大的冲击波和光辐射都和核爆非常相像。于是他在1945年8月提出了核爆说。主张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场核爆。进一步地,他在1946年大胆地提出这场核爆是由一艘访问地球的外星飞船所引起的。
此解说引起了很多不明飞行物(UFO) 迷的极大兴趣。从此通古斯大爆炸就和地外智慧生命有了紧密的联系。有人认为爆炸是因为外星飞船核爆引起的,也有认为是飞船解体,也有人认为是外星智慧用激 光探测地球,更有人认为是外星人通过通古斯大爆炸为地球解决了一次不明的灾难……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但由于这种解释非常能吸引人的好奇心,所以一直比较 流行。甚至有人称通古斯是俄罗斯的罗斯威尔
http://gengwg.blogspot.com/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