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加州这场妖火,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一件挺重要的事,希望你能耐心读完。

#

加州大火的图片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了,场面非常惊悚,一切看上去就像是一部真实上演的灾难电影。


大火蔓延了整条公路,人们驾着车子在火海和浓烟里夺命狂奔,这是真正的生死时速。


从南加到北加,加州这个全美最富裕、GDP总值如果作为国家可以排在全世界第五的州,度过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混乱狼狈的11月。


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是,所谓加州大火并不只是一场火,而是分布在全加州各处好几场规模大小不一的火。

其中最严重的,是11月8日同一天分别在加州北部和南部突然烧起来的Camp大火和Woolsey大火。

南加的Woolsey大火之所以引起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场火烧到了好莱坞明星在马里布的豪宅区。

Miley Cyrus 和 男友 Liam Hemsworth 的房子,还有 Robin Thicke、Gerard Butler 等等的房子都烧了,其他明星比如 Lady Gaga 和卡戴珊也都早早撤离马里布,成了火灾难民。

但最恐怖的还是北加的Camp大火:

起火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北京五环内的面积;烧毁房屋1万多栋,是加州100多年来破坏最严重的火灾;最新的死亡人数是79人,已经远远超过了加州历史上其他火灾;成千上万人被迫弃家出逃,此外目前还有700多人失踪。

火场中心的北加小城Paradise,人口27000,整个城市完全被火吞没,曾经的天堂城变成了鬼城。


火烧了十多天,烟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过去一个多星期,加州北部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是全球最差,可以PK掉前几天雾霾里的北京。

离天堂镇280公里的旧金山,街上有很多人戴上了口罩。据说甚至连几千公里以外的芝加哥和更远的纽约,空气质量都受到了影响。



# 加州起火,本身不是什么新闻。

加州原本就被称为“地球上最易燃的地方”,这里森林密布,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稍微有点火星就会引起火灾。

山火本身也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因为可以烧掉干枯的植物,为新的植物腾出空间,所以以前加州人还会主动去点火烧山。

但Camp大火非常妖异,燃烧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全都创下了历史记录。

事实上,这几年加州山火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可怕,从去年到今年夏天再到Camp大火,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媒体警告说,这样的“超级大火”(megafire)在今后将会成为加州新的常态。

科学家分析说,其中的原因是气温升高,造成天气格外干燥,土壤和树木内部储存的水分流失,树木一点就着,火只要一烧起来就迅速蔓延,很难再扑灭。

同样是因为气候变暖,加州秋冬的降水也大大减少,往年加州所谓的“火季”随着秋冬下雨就结束了,但今年入冬以来一直没下雨,因此出现了冬季大火。

所以,不管加州这几场火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们规模如此之大的深层次原因,都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 所以,气候变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全球变暖”现象人人都知道,但可能很少会有人认真地思考过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度以上。气温升高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的影响,比如珊瑚

南太平洋澳大利亚海岸的大堡礁,全长2600公里,由几十亿只微小的珊瑚虫所构成。去年美国一部纪录片《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在大堡礁拍摄的时候,发现珊瑚发出了荧光,用以保护自己受到高温的伤害。

那是当地人也没有见过的奇异美景,但其实是珊瑚在死亡之时所作的最后挣扎。



2016年,大堡礁29%的珊瑚虫死亡,北部区域死亡比例更是达到67%。

不光大堡礁,全球各地的海洋都出现了珊瑚白化。按照目前海洋升温的趋势,25年以后全球各地的所有海域都将不再适合珊瑚的生长。

如果你觉得珊瑚离你的生活有点远,那请你想想今年夏天那场让我们记忆犹新的罕见热浪



今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连北极圈内都出现了30度的高温。

Again,未来这一切也将成为常态。

这两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因为气温升高气候变化造成的异象,加州大火是一个例子,夏季的热浪也是一个例子。

所有这些迹象都在表明,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每一天时间都在流逝,我们正在失去挽回人类命运的最后机会。

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提出的《巴黎协议》,提出了要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今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出全球升温2度的真实影响要比原先预测的更严重,意味着把升温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并不能有效避免我们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

因此,IPCC提出要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度,报告里列举了很多在升温1.5度和2度时分别会出现的不同情况。

其中一个例子还是珊瑚,如果升温2度,全球99%的珊瑚将死亡;但如果能控制在1.5度,珊瑚死亡的比例就可以减少到70%-90%。

格陵兰北部,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冰封区,这里有北极最古老、最结实的海冰。但是,今年3月,科学家发现这里的冰也开始融化,这样的融冰在北极已经5000年没有出现了,前所未有,堪称恐怖。



如果真的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度以内,那人类大概还有救。

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面临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再悲观一点,如果人类继续无视地球一次次的警告,继续丧心病狂地烧油烧煤增加碳排放,全球气温一旦升高3度或者更多,我们几乎毫无疑问将踏上一条不归路。

升温3度,全球绝大部分沿海城市将被海水淹没。地球上一次出现这么高的平均温度还是300万年以前。

升温4度,欧洲将出现永久的干旱,中国、印度和孟加拉的大部分地区将变成沙漠;美国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将变成无人区。

如果升温5度,将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彻底灭亡。



是的,事态就是如此紧急: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升温已经超过了1度,从1到5,从2018年到人类文明灭亡,我们只有不到4摄氏度的距离。

这不是某个人的危言耸听,而是全球气象学界的一个共识。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似乎对这样的危急情势还茫然不知,就如同那个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歌女。

要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唯一的做法是减少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可惜科学家只能提出目标和方法,真正能够决定人类是否能够在自我灭亡的道路上紧急刹车的,是各国的政府。

# 30年前,我们曾经有打赢这场战争的机会。

但是,目前全球气象学界和媒体对于人类是否能够赢得这场战争是非常悲观的,普遍的观点是,人类正在输掉这场战争。



《纽约时报》今年8月发过一篇36000多英文单词的长文,标题就叫“输掉地球”。


文章详细回顾了在1979年到1989年间,美国社会从普遍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这个严重问题、到国际社会联合行动寻找对策的过程。

那是人类对抗气候变化这场战争的开始。曾经一度,未来看起来是充满光明的,我们走在控制全球变暖的正确道路上。

但是,这个良好的势头很快终止了。美国政客的愚蠢短视和美国石油公司的贪婪自私,彻底毁掉了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我花了几个小时通读了两遍这篇长文,看完以后心情是无比黑暗而沉重的。

其实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科学家开始意识到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造成了全球气温的升高。

20世纪的历任美国总统,包括肯尼迪、艾森豪威尔、尼克松,也都从他们的科学顾问里了解过这个情况。

但很多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任何重视。

1979年,美国环保民间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的一个负责人 Rafe Pomerance 偶然在一份材料里看到一小段话提及化石燃料会影响大气成分从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深感震惊。

随后他联系上了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的地球物理学家 Gordon MacDonald。

两人一起去见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能源部、《纽约时报》社等等机构和媒体,和他们强调事态的紧急程度,但发现大多数人对所谓的温室效应一无所知。

他们奔走呼喊,最后成功地说服当时白宫的首席科学顾问 Frank Press,后者召集了在这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发布了一份题为“二氧化碳和气候的科学评估”的报告。

这份报告让全美国政府、美国大众乃至全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气候变化的问题,一定要尽快采取行动,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980年卡特总统签署“能源安全法案”,其中一条就是要求美国科学院设专项研究气候变化;包括埃克森公司这样的石油巨头,也投入巨资设立了二氧化碳研究项目。

此后十年,包括 Rafe Pomerance 和 Gordon MacDonald 在内的环保人士和科学家们致力于在美国通过关于碳排放的立法,并且希望美国能够领导全球其他国家制定国际公约。

他们的努力取得了很多的成效,到1988年,美国国会众议院一共提出了32项关于气候变化的法案。其他许多国家也通过了各自的法律法规。

然而,1989年1月老布什上台,他本人对环保问题并不重视。

他的白宫幕僚长 John Sununu 更是认为所谓的温室效应是一个政治阴谋,他也反对美国对碳排放做出承诺,认为这会损坏美国的国家利益。

John Sununu 有次甚至授意要求几个科学家在国会的听证会上说“全球变暖的原因在科学上尚未得到证实,很有可能只是正常的自然进程”。

科学家们当然拒绝违背自己的良心做这样的伪证,把这件事捅给了媒体,成为轰动世界的大丑闻。

1989年11月,全球各国环境官员聚集荷兰小城诺德维克谈判,希望能够就各国减排的具体数量达成协议,大多数国家都同意主办国荷兰提出的协议内容。

但是,John Sununu 为首的美国官员百般阻挠,并且动员了英国、日本和苏联官员一起反对这个协议。

最终,这次会议没有能够达成任何减排的具体目标,只是做了一个象征性的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表态。

此前十年美国全社会对抗气候变化的良好势头到此终止,科学家和环保人士们十年的努力失败了。

那之后的历任美国总统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太合格的表现。

美国的石油巨头更是投入巨资进行公关战,极力向大众灌输“气候变化的原因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的错误观念。

2015年,美国有21名青少年联名起诉奥巴马政府违宪,指控美国政府和石油工业在明知道气候变化危害的前提下还制定错误的能源政策。虽然现在总统已经从奥巴马换成了特朗普,但这个针对白宫的官司到现在还在打。

不管怎么样,对抗气候变化最好的时机可能已经错失了。

人类是短视的动物,远在未来的危险总是不足以让人类采取行动。但现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忧心忡忡的未来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现在最乐观的期待,只能是在2030年前,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度、或者1.5度以内。

《复联3》里,奇异博士看到的14000605种版本的未来里,只有一种情况是打败了灭霸。能够挽救人类的可能性不到1400万分之一。

还好,在2030年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的可能性,没有那么渺茫。

科学家说,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是二十分之一。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