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科技是唯一可叠加式进步的动力



要获得可叠加式的进步

如果我问你,有史以来到现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是什么?你或许会列举出很多,比如罗马帝国诞生、秦始皇统一中国等等。
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到这个答案的呢?我先给大家答案,然后再讲方法。
这个答案就是工业革命。有人会说“你说得太绝对了”。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了三个结果:一个是我们收入的巨大递增,一个是我们人均寿命的巨大延长,再一个就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下面,我就给你一个个详细解释。
1. 先说收入,在公元元年的时候,西方的罗马帝国即将诞生,东方的西汉王朝即将改朝换代。罗马帝国当时的人均GDP大概600美元,这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迪逊,根据当时人劳动一天收获的谷物算出来的,也就是折算成支付的薪酬。1800年后增长了大约30%,达到800美元。
这1800年中欧洲经历了很多大事:基督诞生、基督教兴起,奥古斯都大帝、查理万大帝、路易十四、伊丽莎白一世先后登场,英国的光明革命,大航海的发现……但是,GDP只增加了这么一点。
那么今天英国GDP是多少?四万多美元,与最初相比涨了几十倍。
中国古代也类似,公元元年人均GDP只有450美元,经历了那么多君主和朝代,到了1950年达到了450美元。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是800美元,但是和今天的GDP增长,那是没法比的,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涨到9000多美元。
你看,再伟大的君主其实都没啥用。无论政治制度是什么,宗教是什么,人种是什么,这些其实都没关系。
不管哪个文明,一旦进入工业革命,一切就不一样了。
2. 人均寿命也如此,我们看这条曲线,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基本上大家都活到三四十岁,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9岁。如果现在按照这个寿命的话,我现在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那么今天人均寿命是多少呢?大家的预期基本上是80岁,从1949到现在,70年的时间寿命涨了一倍。你知道上一次人均寿命有涨一倍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吗?是在上万年之前,农耕文明开始的时候。
你现在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了。

3. 接下来我就要讲讲方法论了。我知道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得到」学课程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很多老师都要把这个课程的内容总结成方法,让你好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也就是教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这张图是美国奥兰多迪士尼的过山车。当一个过山车运动到顶上的时候,基本上速度是零。
车开下来,会经过好多曲折的轨道。如果我告诉你轨道和车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轨道半径、每一个弯曲的高度,你能不能算出车速?你说可以,一点点算嘛。但是,中间你有可能一个环节算错,那结果可能就错了。
其实,这么复杂的一个轨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来算它的速度。你不用看别的,就看一开始的高度和结束的高度,然后计算势能全部转换成动能是多少,就能准确算出它的速度。
历史也可以这样看,比如想知道甲午战争的影响,你看开始和结束就行了:甲午战争刚结束时,清帝国一败涂地,输给日本,失去好多发展的天赐良机。但是,今天再看中日两国的差距,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
那为什么科技的影响会很大?因为科技是我们能找到的人类各种文明因素中,唯一可以获得可叠加式进步的一个动力。
我给大家看第一条曲线,这是一个指数增长的曲线。今天我们取得的科技成就,比如说高铁一旦出来了以后,你的生活就变了,你回不去的。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要怎么继续发展?一定不会是回到原点,从铁皮火车往前发展,一定是在现有的高铁基础上继续优化。所以,这个进步就是可叠加的。
这种进步的模式,让你第一天获得1,第二天获得2,第三天获得4,第四天获得8,增长速度是很了不起的。
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在北京买房子,这附近的房价是多少?我估计15万一平米吧,你买个像样的房子,100平米1500万。我算便宜一点,打个折,1000万。每年这儿的房价涨3%是件很合理的事是吧?
在北京一个本科毕业生挣多少钱?20万,已经不算少了,就算25万吧。所以如果根据这几个数字来讲,你会得出一个结论——你永远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因为你第一年挣25万的时候,假设你不吃不喝不上税,你父母供养着你,但房价涨了30万。
但事实上,这些房子都卖掉了,之所以1000万的房子每年还增长3%,一定有人买得起房子。因为有的人在进步,今年20万,明年40万,后年80万……他不是线性收入的,而是指数增长。当你线性的时候,你永远买不起房子,当你指数增长的时候,你就买得起。所以这个思维方式很重要。
当你掌握了“进步是可叠加”的想法,而且身体力行这么做的时候,你离在北京拥有一套房子就近了,否则你就离它越来越远。
有的人总问“光唠叨科技有什么用”,你看,唠叨科技跟你在北京买房子就大有关系。

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那摩尔定律导致了什么呢?是计算机速度的飞速增长,但是消耗的能量却没有增长。
同样的能耗,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增长了多少呢?从1971年英特尔推出第一款处理器,到2005年摩尔定律提出40周年,集成电路的性能提高了1000万倍。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如果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技术,要想支撑能下棋打败人类的AlphaGo,大概需要十万个三峡量级的大坝发出来的电量。这比我们地球上发出来的电,不知道多多少。
科技是一个可叠加式的进步,你用指数型增长的方式,能在北京买房子。但你用线性增长的方式,慢慢攒钱,大概率是买不了房子的。

要获得可重复性的成功
刚才讲了工业革命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思想的革命,也就是说让我们以前做事的方式和后来做事的方式不一样。
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一个能工巧匠,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偶然之间一下子“顿悟”了,用今天的词就是“脑洞大开”。脑洞大开了一次,就有了一个发明创造,但是下一次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有了什么改变?我们先来看看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瓦特,是怎么做事的。
瓦特在我们很多中学读本中被塑造成一个励志的形象: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起大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蒸汽机。
那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他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水平很好,小时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只不过他运气不太好,等他快上大学的时候,他爸爸破产了,所以他没钱上大学,但是他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他后来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里当技工、修理仪器时,利用工作之便把高等数学、力学、物理学都学过了。
所以,当大学的蒸汽机坏了的时候,他就跟学校讲让他修吧,学校就让他试试。他找到了机器坏的原因,不仅把机器修好了,还找出了这个蒸汽机效率很低的原因。
我们今天讲瓦特发明蒸汽机可能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因为有人说在瓦特之前50年就有人发明了蒸汽机,这件事是对的,但那是纽卡门蒸汽机,它的效率太低,跟我们今天用的没有太多的关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没有错,他发明的是万用蒸汽机。
今天没有人知道纽卡门蒸汽机,为什么从出现了瓦特以前,纽卡门的蒸汽机就没有进步呢?这就像,今天如果你获得了一个成功,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这可能只是一个偶然的惊喜,但是,当你获得一个系统的成功之后,就不一样了。瓦特就是后者,他知道其中的原理,然后知道怎么改进改进蒸汽机。而纽卡门始终只是个工匠。
后来瓦特辞职去创业了。这和这几年我们说的双创不一样,现在很多同学先辞职再创业,最后失败了,是因为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瓦特是知道该干什么才离开的,后来他在工厂主的帮助下制造出了万用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他自己也变得很富有。
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这是一个做事方法或者思维方式的巨大改进,这是工业革命给大家带来的一个贡献。
在此之前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牛顿等科学家提出了一整套力学的理论,瓦特学习到它,就用这些理论,就干成了事情。所以有人说牛顿找到了工业革命的钥匙,而瓦特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思维方式的改变,确实能够使人创造出奇迹。你看到的很多「得到」课程,不是教你怎么编程,怎么具体打官司、理财,但是会让你的思维方式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个很重要。瓦特以前和瓦特以后,差距很大。

再有就是圈子,我曾经说过,「得到」这个读者群的水平非常高,所以大家在这个读者群中互相交流,你能有很大的受益。
为什么圈子很重要?接着讲瓦特的故事。瓦特有一个“伯乐”叫博尔顿,是当时五金工厂的工厂主,他看到瓦特发明对于未来改变世界的潜力,就把家产变卖支持瓦特搞发明。当然,博尔顿已经认识瓦特很久,因为了解瓦特,才敢作这样大胆的决定。
那博尔顿和瓦特怎么认识的?当时他们同在一个叫“月光社”的圈子,每次月圆的晚上,都会一起聚会,讨论科学问题。之所以选择月圆的晚上,是因为当时英国没有路灯。这个圈子里除了有瓦特、博尔顿,还有化学之父拉瓦锡,以及对电学做出重要贡献的富兰克林,以及美国总统杰斐逊。
这个圈子最早的创立者是韦奇伍德和老达尔文。老达尔文是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的爷爷,韦奇伍德是达尔文太太的亲爷爷,他们是老朋友了。所以你看,这个圈子不得了。
瓦特就是在这个圈子里认识了博尔顿,他俩造出了蒸汽机之后,就需要找到使用它的客户。这时候,这个圈子就起到了作用——用蒸汽机的就是韦奇伍德,一个英国的矿物学家。当时英国有很多有钱人,热衷于采矿,采矿不仅是挖煤,主要是为了找恐龙的化石,研究地质学。韦奇伍德就是在找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高岭土矿,才开始造瓷器。
当时德国人已经在麦森发现了高岭土矿,并造出了瓷器,卖到了欧洲。韦奇伍德是后来者,怎么办呢?他就用蒸汽机造瓷器,从此改变了整个瓷器产业,瓷器由供不应求”到了“供大于求”,把整个商业结构都改变了。
原来荷兰和英国的商人把瓷器从中国运到欧洲不愁卖,但韦奇伍德让瓷器产量多了,所以做起了精品展示店,这也就是今天你看到的奢侈品专卖店最早的源头。
也就是说,蒸汽机这件事不仅改变了整个产业,还改变了商业模式,而这个中间联络他们的人,就是韦奇伍德。即使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高档的商场里,看到韦奇伍德的瓷器。
所以你不难看出圈子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也在经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就是智能的革命。
在每一次工业革命中,谁是受益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人一定是受益者,但这些人的数量非常少。
如果你问“今天我是不是该学人工智能?”可能可以,但是你成为顶尖的人的概率其实很低。
好在你还有其他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跑者的机会,就是你做类似于韦奇伍德这样的事情。
你可以看到瓦特和博尔顿是50镑英镑钞票上的人,帮助他们的是韦奇伍德。事实上,1776年瓦特就造出了蒸汽机,直到19世纪初,也没多少人造出来,但是使用的企业却很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就是爱迪生掌握的电,这是核心技术。今天的GE公司通用电气,其实爱迪生就相当于创始人之一。
△爱迪生
当时掌握核心技术的还有什么人呢?你可能还能想到特斯拉,特斯拉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后来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
美国过去有一个生产广播电视很有名的公司RCA,就是马可尼的公司。这两个人背后投资的人是谁?就是J.P.摩根,他是非常棒的投资人,眼光好得不得了,他投资了爱迪生,还投资了特斯拉,后来看特斯拉这人不太靠谱,马上止损,转而投资了特斯拉的竞争对手马可尼,后来马可尼名利双收,不但得了诺贝尔奖,还成了RCA的老板。
△J.P.摩根
为什么摩根觉得特斯拉不靠谱呢?因为特斯拉想搞无线输电,而马可尼想用电传递信息,因为传递信息不需要太多的能量,所以J.P.摩根支持他。
还有一个人是杜邦。在杜邦以前,也有化工业,生产农药、肥料等产品,但是产业形态不一样。当时农药就是拿点硫磺在庄稼地里一烧,害虫死了,庄稼也污染了。而有了电之后,杜邦发现,化学能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了,化肥、农药可以进行产业化的大量生产了。因此,他成为了美国化工产业之父。
△杜邦
不光化工业,我们今天80%的产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就都有了,比如说建筑业、冶金业、农药也有,这些产业也都有了。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用讲了,核心是计算机,比尔·盖茨大家都知道,他一定是个受益者。那么还有谁?就是风险投资的人。
△詹姆斯·西蒙斯
我有一次在清华演讲,发现很多观众认识这个老头,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老头为清华捐了一栋楼——这个老头就是詹姆斯·西蒙斯,大家知道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就是他创立的。
他看到计算机兴起以后,觉得有可能利用计算机交易股票,他通过自己交易股票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投资股市到今年正好差不多30年,平均回报大概是37-38%。相比起投资了60年的巴菲特,西蒙斯做得更好。

在今天我们讲科技史,是为了通过科技这件事,让你知道你处在什么位置,然后采取什么行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机会在哪里?你的机会不是当瓦特、爱迪生,而是当韦奇伍德、杜邦、赛蒙斯,你要利用好某个技术,你的成功才是可以叠加和复制的,你在原创性发明人的基础上才会更进一步。
比如,「得到」没有发明计算机、大数据这些算法,但是大家都觉得「得到」是一个把大数据使用得很好的公司。这个思维逻辑就是和历次工业革命中的思维逻辑是一致的。
这就告诉了大家,为什么工业革命这么伟大。因为它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而且今天的技术进步一定对明天有所帮助,明天会对后天有帮助。这是时间上的叠加效果。
再看空间上的叠加效果。在工业革命以前,全球化其实已经开始起步了。因为地理大发现已经完成,大航海开始了。全球化需要运输,最好的运输工具在18世纪是大帆船,它又大又可靠,运输成本还低。当时没有人觉得有运输工具可以取代大帆船。
但是我们知道,创新常常会颠覆既有的现状。当时大帆船出现了一个竞争对手,就是蒸汽船。蒸汽船的发明人是富尔顿,原来是位画家。他从美国到英国去学习画画,正赶上瓦特过50大寿,他有幸为瓦特画画,瓦特就鼓励了这个年轻人。 
这一鼓励不得了,富尔顿从此改学工程了。富尔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有不少发明创造。后来他到了法国,被一个叫利文斯顿的人发现了,这是当时美国驻法国的大使,签署《独立宣言》的人之一。他想借由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逆英吉利海峡的潮水而上,对抗英国。但在实验阶段就沉了,富尔顿只好跑到了英国,反过来帮助英国人防御法国人进攻,发明了水雷。等富尔顿回到美国后,利文斯顿继续支持他搞研究,给他提供资金,后来富尔顿才造出了应对逆流非常好的蒸汽船。 
这是一个空间上技术叠加的结果,就是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空间上,技术装备下的蒸汽船打败了传统的大帆船。
技术的叠加将帮助新的技术打败旧的技术,是这样一个结果。

你可能会说,大帆船离自己太远了,我就讲一个近一点的:60年代的计算机产业,是由IBM领头的。当时这个产业有个说法叫“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是指IBM,七个小矮人是指GE、CBC等没办法跟IBM竞争的公司。形态就是照片上你看到的,IBM一个个大型机,后面是一排排磁带的存储设备。
还有两家小型机公司,DEC和惠普,这九家公司谁都不知道怎么打败IBM。当时大家因为思维方式和做事逻辑都是IBM这一套,所以没有人觉得怎么能够挑战IBM能赢。
到了70年代的时候,摩尔定律使得计算机处理器芯片的处理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就出现了一种很原始的PC机或者微机。没有键盘,上面有一排开关,010101,拨一个开关,按一个确定键,指令就输入进去了。这样的计算机当时有一些发烧友买,用来控制酷炫的灯光,没有大的实际用处,用起来还很麻烦。机器售价700美元,很便宜,但性能也很差,和IBM的大型机没法比。
后来有一个小伙子说你们大家用这个小PC机实在太困难了,我给你们写一个Basic的程序,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后来《时代周刊》说比尔·盖茨是宇宙的主人。
为什么《时代周刊》这么确信?因为摩尔定律能够帮助微软打败IBM。摩尔定律说,芯片处理器、存储机这些硬件,性能18个月翻一番。这个规律对于PC小型机的进步是非常大的,但对于IBM大型机的进步帮助不大。
所以也就是说,在摩尔定律这个时代,任何一次技术进步都帮助微机、帮助微软、帮助英特尔打败IBM。IBM虽然也受益,但是受益非常非常有限,微软、英特尔受益非常大,所以他们赢了。

对大家来讲,你不仅仅是要了解历史,听我讲故事,听热闹。而是说我有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能够保证不断地获得成功,这个成功不再是偶然性事件,而是个必然性事件。
这也是从近代科学启蒙以及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一个大的进步,就是做事方法的进步。
刚才讲了瓦特是用科学理论指导思想,那么科学又是怎么回事?我们讲回到科学。
笛卡尔总结科学的发展,他说了这么几条,也就是说你遵循这几条规律,就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一条: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套对创业者来讲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创业到底选择什么项目。我们很多创业者找的题目都是伪命题,也就是现实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那些题目。善于提出题目,这个很重要。
第二条:实验研究。提出题目以后,怎么办?你怎么做科学研究?在笛卡尔以前,我们知道有一个叫经验哲学,在教会里面,他们研究了一些方法。代表人物就是阿奎那。阿奎那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第一次把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写了一本书叫《神学大全》。
但是他的所有研究考据,就是看看《圣经》里有没有答案,看看亚里士多德有没有说这些话。笛卡尔说这样不行,你必须进行实验,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我们说,「得到」产品的形态是不断在变的,其实这就是一种科学实验,一种尝试。
第三条:形成理论。实验完你会得到一个结果,你如果光得到结果,你还是一个工匠,境界还不够高,还不能升华。你需要有一个解释,对你这个结论有一个解释,然后这个解释又成为一套理论。
因为有了这套理论以后,你才能像瓦特一样不断地复制成功。在瓦特之后,又有刚才讲的富尔顿,再有火车之父史蒂芬森。也就是说,你的成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不是偶然事件,所以你要总结一大套理论。
第四条:重新提问。当然了,可能过一阵子技术来了,假设有一天5G到了,这套理论的内容可能就不全,你就不能覆盖很多问题了,怎么办?你这时候需要重新提出问题。它里头可能80%的方法还是适用的,20%你要重新解决了。
怎么解决这20%的问题?就是提出一个新问题,然后你可能又是一大堆的尝试,又是一大堆的理论,又这么难,然后又解决这个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笛卡尔说按照这套方法来做事情,成功就是个大概率事件,而不是偶然的,不是随机瞎碰。
笛卡尔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他其实受一个人的启发,这个人叫哈维。哈维这个人对医学的贡献非常大,最关键的是,他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分水岭。
给大家看这张照片是哪的呢?你们如果去西班牙的皇宫,会看到这个场景,这是皇家的医务室,这里头好多瓶子,瓶子里装着什么呢?如果把它想成是中药铺的话,你就明白了。这里的每个瓶瓶罐罐里装的是中药,你可以看到植物的皮、根、花,动物的内脏等等,以及无数的矿石,它和我们的中药成分其实差不多。
这里面有好多的烧瓶、烧杯、蒸馏瓶等等。也就是说在过去许多西方人用的也是中医这一套东西,今天我们有人把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其实并不科学。你们知道吗,今天30%的西医论文是中国人写的,所以再叫西医可能不太合适,我们中国人贡献的东西凭什么叫西医,所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是比较好的划分。
分水岭在哪?就是哈维。在哈维以前,西方人研究医学跟我们今天人研究《黄帝内经》一样,看看经书里是不是能再抠一点方法出来,就是阿奎那的方法。西方人也是一样,看看盖伦的书里有没有提到。
盖伦说人的血液是从心脏推送到全身各处的,他用到的第一个工具就是逻辑。 
我有时候讲逻辑很重要,具体到他发现血液循环理论这件事,他就是发现,从逻辑上看,这件事好像说不通。因为他观察猪的血液循环和猪的心脏和身体分别有多大,如果推算到人身上,人一天要从心脏到四肢供好几吨的血,但是人哪来这么多的血?这从逻辑上说不通啊。 
他得到的结论,就说血液一定是要循环的。但是你光说循环,这是一个假说,怎么办?他就通过实验去观测,观测完了,证实了,血液真是循环的。
这就是哈维确定了血液循环理论的过程,从此以后,在医学上哈维自己提出一个观点:你不通过解剖,不通过实验观察,就不要轻易去下任何结论,因为你这些结论都是假的、伪的。
在英国,笛卡尔的影响力很大,他受到这个思想的影响后,致力于推广哈维的方法论,因此哈维这一套思想在英国开始慢慢传播开了。
法国还不太接受,因为法国的天主教势力比较强。后来笛卡尔宣传了哈维的思想,哈维思想就成为整个欧洲的医学思想,从此医学界就有了一个大的进步。
带来了什么进步呢?这个进步就是,我们可以用一套理论来治病,给张三、李四、王五治,效果是可以预期的。这个很重要,你学一套工作方法,比如说写计算机程序,写完你知道它都是可以运行的,而不是有时运行,有时不运行,这就很麻烦。
所以从哈维以后,慢慢地医生治病的效果都是可以预期的,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
而且关键是这套理论张三学了,李四学了,王五学了都可以治病,跟人的悟性不一样。今天每一个三甲医院的大夫都敢拍胸脯说,自己的水平比50年前同一个科室的医生要高。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系统性的方式。
但是今天没有一个中医敢说自己看病的水平比李时珍高,敢说这话的人有点大言不惭。
今天早上我在一个地方跟一些搞电影的人聊这个事,我说这就是科学和艺术的差别。他们说艺术也是可以叠加进步的,但是我反问,柴可夫斯基和贝多芬谁的水平高?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但是作曲水平叠加了吗?没有!你能说他俩谁比谁强吗?不能!
同样的,你也可以说,今天没有人敢说自己写的曲子比贝多芬好。这就是说明,艺术并不是可以叠加的。
你一定要站在巨人肩上,这是科技教给大家的一个方法论。

发明不是简单的从0到1
接下来讲怎么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经常说时间是你的朋友,时机不是。罗老师有一次跨年演讲是做时间的朋友,这件事很重要。你把一件事从零到N做到底。
前两年有一本书在中国很火,书的内容很好,建议大家读,但是书名有点误读,就是《从0到1》。实际上真正的发明创造到你做出一个伟大产品,这个过程非常长,绝不是从0到1。
弗莱明
我们就讲一款世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药——青霉素。青霉素怎么发明的?中学的教科书是这么教你们的,说有一个医生叫弗莱明,他养了一个培养皿细菌,出去的时候没有照顾它,发现它长了霉,细菌被霉菌杀死了。然后他回去一研究,就出来了青霉素。
这是课本上教你们的,然后你们就把这一碗很励志的鸡汤喝下去了。然后你们说我什么时候赶上这样的好运气,我告诉你没用。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就有裁缝发现剪刀把手划破了,用长了毛的浆糊抹一下就好了。
今天没有人拿柳树皮去煮水治感冒,而是吃阿司匹林。事实上弗莱明想发明这种药,但是他没有办到,因为知识上有欠缺。
其中有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就是当时药的浓度很低,一升溶液只有两个单位的青霉素,就是这个药物成分。比如说你得肺炎去医院打针,一天40单位,一针20单位,上下午各打一针,你差不多要喝一个短道游泳池那么多的溶液才行,显然不现实,所以你就要提炼成药。
具体来讲,青霉素这个药品是谁发明的?是弗洛里等人。弗莱明已经干了十几年觉得干烦了,就把这个菌种给了弗洛里,弗洛里有一个团队,团队里钱恩和亚伯拉罕等人非常非常重要。
他们发现浓缩了以后,这个液体还是不能往身体里注射,否则一针就会把人打死,所以要进一步研制。弗洛里的管理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他组织了整个牛津大学十几岁的女孩子在这儿养霉菌,培养皿、浴缸甚至便盆都用上了,把牛津大学变成了霉菌工厂,搞出了青霉素溶液。并且由他手下的一个科学家希特利,研制出真正的药品水溶液。
接下来就是做小白鼠的对比实验。弗洛里和钱恩拿了50只老鼠,感染上细菌,用了青霉素的活了,没用的都死了,证明这个药效是有用的。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没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真正在市场上销售的用品,因为光靠科学家已经不够,于是他们开始寻求药厂的帮忙,但力量依旧不够。从两个单位增加到几十个还不够,希特利发动实验室的人到市场上找各种霉菌,看哪种霉菌产生药的效率比较高。
有一个女护士叫玛丽,带来了一个发霉的哈密瓜,后来证实了这种霉能产生青霉素,而且能长得很深,就用了这种霉菌。再加上好多科学家努力改进霉菌,产量又提高了一千倍,这就已经被弗莱明灵机一动发现,不知道进步多少了。
直到这样,依然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弗洛里说我们还得找美国药厂帮助,最终说服四个非常大的药厂,辉瑞、默克、礼来和施贵宝。即便在工厂能生产青霉素后,产量依然很少。怎么办?
于是美国几十家药厂上千名工程师通力合作,把一升培养皿想办法做到两万升,霉菌往下长。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上面有气泡,跟氧气隔开,霉菌就死了,怎么办?他们又发明了化学物质把气泡除掉。
最终他们在1943到1945年,实现了每年青霉素产量几十倍的增长,到了诺曼底登陆,也就是1944年的时候,保证盟军每一个伤员得到救治。这个过程才是青霉素发明的过程。
在任何过程中,你做任何一部分工作都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且将会获得巨大的收益和贡献。
亚伯拉罕发现青霉素理论成分青霉烷,总结出理论,后来发明新的药头孢,亚伯拉罕成为最富有的人,后来买了很多土地,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
1945年,牛津大学的女科学家霍奇金(DorothyHodgkin)通过X射线衍射,搞清楚了青霉烷的分子结构(beta内酰胺,β-lactam),这使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希恩得以在1957年成功地合成了青霉素,从此生产青霉素不再需要培养霉菌了。
希恩发明青霉素得了一个诺贝尔奖。通过讲这个小例子,告诉大家,你要做最后一个发明人。
那谁是青霉素第一个发现者?是弗莱明吗?可以说是唐朝裁缝,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没文字记载的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对世界不产生任何意义。

再说一个小例子:汽车的发明。
早期有三轮的汽车、有四轮的汽车,谁才是汽车发明人?大部分人说是本茨,因为他发明了三轮汽车。但是本茨的车不是发动机车,他只能烧煤,所以其实和我们现在的四轮汽车并不一样。
戴姆勒也发明了四轮的汽车,虽然时间比本茨晚一点,但四轮的汽车用内燃机和今天的汽车已经非常像了,那你说谁是汽车发明人。本茨还是戴姆勒?
本茨会说毕竟我早一年,戴姆勒会说那我更早呢,因为我当年还发明两轮的汽车。如果三轮的汽车能够算是汽车发明,凭什么两轮的不能?
我想说明什么事?如果一个发明,一直往前探究,是没有意义的。甚至,美国还有说法,说福特发明汽车,因为福特汽车是汽车老祖宗,因为福特发行了T型车。 
结论就是:发明荣誉总是给最后一个发明者的。而最后一个发明者以后,再发明同样东西不叫发明,叫山寨,没人给你荣誉,荣誉不会给第一个发明者,也不会给山寨者。

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总结,今天说了三件事:
第一个,要获得可叠加式的进步。你要想怎么在北京买得起房子,你的收入怎么才能做到指数型增加,这是可叠加式的进步。
第二个,要获得可重复性的成功,一个偶然的成功没有任何意义。昨天成功可能是完全碰运气,今天不一定能成功。想想现代医学,给你看病,给所有人看病都能看好,这是可重复的成功,这是你要做的。
第三个,发明不是简单从0到1的过程。你不要为自己没有想到某一个点子而沮丧。如果你能够从0到N走完全过程,你就是最终的获胜者。世界上有无数从0到1的发现,真正完成到N的过程很少。荣誉属于最后一个发明人,而不是第一个发明人。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