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东南)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东吴势力的名将。继任鲁肃成为吴军南郡太守,其最重大的功绩是击败了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但是自己却在不久后病逝。
目录
[隐藏]
1 生平
1.1 年少轻狂
1.2 统领有方
1.3 冲锋陷阵
1.4 见状判断
1.5 孙权劝学
1.6 非复吴下阿蒙
1.7 后发制人
1.8 献策抵御
1.9 转战皖城
1.10 计擒郝普
1.11 血捍逍遥津
1.12 濡须口之战
1.13 继任子敬
1.14 忽悠关羽
1.15 白衣渡江
1.16 臣死君忧
2 逸闻
3 评价
4 《三国演义》中的吕蒙
5 逸话
6 家庭
6.1 兄弟姊妹
6.2 子
7 参考资料
[编辑] 生平
[编辑] 年少轻狂
吕蒙少年从家乡南渡,往江南依附姊夫邓当。邓当是孙策部下,曾数次讨伐山越。吕蒙时年十六岁,常偷偷暗随邓当出征讨贼,邓当发现时,吃了一惊,但无论邓当如何苛责,也阻止不了吕蒙。邓当告诉吕蒙母亲此事,蒙母大怒,要将吕蒙处罚,吕蒙却说:“贫贱之中诚难生存,倘能透过努力获得功劳,富贵指日可待矣。而且不探虎穴,怎得虎子?”蒙母亦感哀其言,因而不忍处罚吕蒙。其时邓当手下一名吏员以吕蒙年纪幼,因而十分轻视他,更说道:“这小子能做什么?他这种行为,以身饲虎而已”。后来又出言羞辱他。吕蒙大怒,乃拔刀杀了这名吏员,避罪出走,潜逃到同县的郑长家里。后来吕蒙往校尉袁雄处自首,袁雄代其向上级求情;孙策便召见吕蒙,对其称奇不已,于是赦免其罪,并置吕蒙于左右。几年后,邓当逝世,张昭举荐吕蒙代领邓当职务,于是吕蒙被拜为别部司马。
[编辑] 统领有方
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享年26岁。孙权接掌大权,欲裁并兵力,矛头指向那些统兵较少、地位低微的年轻将领。吕蒙自知如此一来自己更难出头,于是想尽办法筹集物资,并加紧操练。孙权检阅时,吕蒙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见后,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削减其部,反而为吕蒙增加兵员。后来吕蒙从讨丹杨,其间有功,拜为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编辑] 冲锋陷阵
204年,孙权讨伐黄祖,击破黄祖水军,获悉丹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山越少数民族起事。孙权引军返回,吕蒙随军征讨。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孙权命征虏将军吕范平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荡寇将军程普进击乐安(今江西德兴东北),建昌都尉太史慈抚治海昏(今江西永修东),同时,令吕蒙与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周泰等率兵镇守险要,担任山越最为活跃地区的县令或县长。吕蒙与诸将遵照孙权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区起事的山越族人。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平北都尉,兼任广德长。 208年,孙权采纳将军甘宁建议,发兵进攻夏口(今湖北武汉境),吕蒙随军出征。江夏郡太守黄祖下令用蒙冲战舰封锁沔口(汉水入长江口),用大棕绳系巨石为锥以固定舰位,上有千余人用弓弩交射,封锁江面,吴军进攻受阻。孙权命偏将军董袭、司马凌统各率百人敢死队,身穿重铠,乘大船冲抵蒙冲舰旁,董袭挥刀砍断棕绳,战舰顺水飘流,孙权军遂溯流而进。黄祖见孙权兵来,黄祖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亲自斩杀陈就。孙军乘胜水陆并进,包围夏口城。孙权督军猛攻,克其城,并屠之。黄祖只身逃窜,被骑士冯则追斩。此战,孙权大获全胜,一举歼灭宿敌黄祖,占领江夏地区。战后论功,孙权认为:“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并赐钱千万。
[编辑] 见状判断
同年,吕蒙还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军北归,留曹仁等驻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孙权命周瑜、程普统兵数万,与曹仁隔江相持。时益州将领袭肃率军投诚,周瑜上表,请孙权把袭肃所部拨给吕蒙管辖。吕蒙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从全域考虑,认为周瑜的意见欠妥。他极力称扬袭肃有胆识,有才能,并说袭肃向慕教化远道前来投诚,只该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该褫夺他的兵权。孙权觉得吕蒙说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归还了袭肃的部队。不久,周瑜欲夺取江陵,先派甘宁袭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对江陵形成侧背威胁。于是,曹仁分兵围攻甘宁,欲夺回夷陵。甘宁向周瑜求援,诸将担心兵少,如救援夷陵,则造成江陵空虚。吕蒙对周瑜、程普说:“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接着又献策,劝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来险峻的山路截断,当敌人逃跑时,我方就可获得他们的马匹。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吕蒙驱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300匹,军威大振。随即回师渡江,进军北岸,构筑营垒,向江陵发起进攻。此时,孙权为策应周瑜攻势,派兵包围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于孤军无援,在近一年的交战中屡战失利,损失甚重,遂被迫放弃江陵城,退往荆州(今湖北襄樊)。周瑜占领江陵,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带。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
[编辑] 孙权劝学
吕蒙文化程度低,少时不读书,每要上陈大事,都要靠别人代写或用口去交待。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是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能比得上我事务繁多吗?还比光武帝刘秀和曹操的事情多吗?当年光武帝面对繁忙军务,仍然手不释卷;看曹操转战南北,也是手不释卷。”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天份极好,豁然开朗,已经今非昔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
[编辑] 非复吴下阿蒙
210年,鲁肃代周瑜之职,前往陆口镇守,经过吕蒙屯军处。鲁肃为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常轻视他,有人向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不能以昔日眼光看待,先生应与他洽谈一下。”鲁肃听其言,于是造访吕蒙。吕蒙置酒接待,酒酣之时,吕蒙问鲁肃:“先生受主公重任,现要与关羽邻接,你将有什么计略,以备不虞?”鲁肃随意应说:“随机应变。”吕蒙便说:“如今东西虽共为一家,但关羽终归乃熊虎之士,计略又岂能不事先预定?”又说:“兄长如今代公瑾之任,既难以其继,又与关羽此等人物为邻。关羽此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时,皆辄尔上口,梗亮而有雄气; 可是其性格颇为自负,喜欢凌驾人上。如今与其为对,实该有方略去应付他。”然后,吕蒙便向鲁肃筹画五条秘策(或说吕蒙只陈三策),鲁肃大为惊佩,对其策均敬而受之,并且秘而不宣。鲁肃于是越席走到吕蒙身边,以手拊其背便说:“我昔日说大弟徒有武略,但在今日而言,大弟学识英博,已非当日吴下阿蒙了。”吕蒙便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后世遂有成语“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或简作刮目相看)。
二人一时知心,鲁肃拜候吕蒙母亲,并与吕蒙结友而别。(《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编辑] 后发制人
曹操派庐江人谢奇任蕲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派人诱使投降,谢奇不从,吕蒙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退缩,部下扶老携幼,纷纷投降。
[编辑] 献策抵御
213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俘虏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7万部众抗御曹操。吕蒙多次献奇计,且均有效验。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吕蒙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阵容威严,布防严密,慨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遂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汛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
[编辑] 转战皖城
214年,曹操临退时,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军皖城,大开稻田,又令人招诱鄱阳地方的贼帅,让他们充当内应。吕蒙知此,便向孙权说:“皖城稻田肥沃而且丰富,若果一旦稻熟收成,对方人众必定增加,如是者数年后,曹操必定重来。因此应该早早除之。”于是孙权采吕蒙意见,亲征皖城,并在军中引见诸将,求问计策。诸将皆劝孙权堆造土山,添制攻城械具,吕蒙独具异见,向前便说:“要制造攻城器具及土山,必需施工多日才得以完成,但其时敌城已修好防备,而敌方救援军队也必已到达,那便不可再图此城了。而且我方水军乘着雨水渡江而来,若滞留于此地,时日一久,江水必然退尽,那时撤退便甚艰难,蒙认为那是很危险的事。如今观此城壁守备,也不是很牢固,以我军三军的锐气,四面一起围攻,不久便可成功取城,那时再乘水涨而归,这才是全胜之道啊。”(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孙权于是服从其计,吕蒙便荐甘宁为升城督,在前线督攻,吕蒙以精锐军为后继。吴军在早上发动进攻,吕蒙手执鼓槌,亲自擂鼓,士卒皆腾跃奋进,于午膳时段便破敌城。从合肥出发的张辽援军兵至夹石,知道皖城已失,大惊而退。孙权大大嘉奖吕蒙的功勋,即拜蒙为庐江太守,将此战所得的人马尽分与吕蒙,又另赐寻阳屯田军六百人,官属三十人。当吕蒙奉赐返回寻阳未至时,庐陵一带有贼兵作乱,留守诸将数次讨击都不能擒贼。孙权便说:“凶猛的鸷鸟纵使有百只,也不如一只大雕。”(同语亦见于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于是重新令吕蒙讨伐贼兵。吕蒙兵至庐陵,擒杀首恶,余下的全部释放,让他们复操旧业。
[编辑] 计擒郝普
215年,刘备令关羽镇守东防,专有荆州之土。建安十九年,孙权便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二万兵西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致书劝降,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服,惟独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肯降。而刘备得知东吴意动荆南,乃从蜀境亲自来到公安,并命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争夺三郡。孙权当时正在陆口,为诸军节度,他一方面使鲁肃将引万人屯于巴丘,以拒关羽;另一方面发书传召吕蒙,令吕蒙舍弃收取零陵,急回军以助鲁肃。
吕蒙在收定长沙,前往零陵而过酃县时,曾遇南阳人邓玄之,邓玄之是郝普的旧识,吕蒙正欲使邓玄之去劝诱郝普。到了吕蒙收到孙权要他勒兵回益阳的军信时,吕蒙隐瞒此事,于当夜召集诸将,教授他们战略,然后于翌晨直接攻城,向邓玄之说:“郝子太(郝普字)知道世间有忠义之事,亦希望能有这样的行为,可惜他不识时势形态。左将军(指刘备)身在汉中,正被魏将夏侯渊所围。如今关羽在南郡,而至尊(指孙权)则亲身来到此地。关羽最近兵破樊城,想遣兵救酃县,却被吴将孙规所破。这些都是目前之事,也是你(指邓玄之)亲眼所见的。汉军现在首尾倒悬,军队在当地救亡(指南郡)尚不足以用,又岂有余力再用心于此地呢?如今我军士卒精锐,勇于致命作战,至尊在后方遣兵,军队于道上相继不绝。子太以只余旦夕的性命,盼待不可期至的救援,这就像小坑中的鱼,尚冀望倚赖江汉之水救活,这很明显是不可靠的。若果子太真要统一士卒之心,保守着孤城,藉以迁延一旦半夕,以等待援兵之临,这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现在我全力用计,而攻打此城,那么日不移影,此城必破;城破了之后,你的身死于事又有何益处?而你令到自己近百岁的母亲,白发受诛,难道不是太悲痛的事吗?度此家不得外问,以为援军可靠,所以才到了这种地步。你(指邓玄之)可往见郝普,向他陈说此中祸福。”邓玄之便入见郝普,具体宣示吕蒙的话意,郝普听过其言,果然惧而肯降。于是邓玄之先出城向吕蒙报讯,而郝普后来亦会出城而至。吕蒙便预先敕令四个将军,各选百人,待郝普出城,便入替守住城门。不久郝普出城,吕蒙迎接他,并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下船。寒暄几句后,吕蒙拿出孙权的书信给郝普看,更拊手大笑起来;郝普细阅书信内容,方知刘备已在公安,而关羽则近在益阳,不由得惭恨无地。于是吕蒙尽得三郡,便留孙河在此(按:一说是留守者孙皎,但《孙权传》中孙皎却跟随吕蒙兵援鲁肃,故留守者应为孙河),委以后事。交待过后,吕蒙即日引军开赴益阳,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关羽于益阳。结果刘备重新请盟,孙权于是遣归郝普等人,割湘水以还零陵。另一方面赐寻阳、阳新为吕蒙之食邑。
[编辑] 血捍逍遥津
215年同年,益阳战后,吴军还师便征合肥,但进攻不利,彻兵时更为魏将张辽等所袭。吴军势急,吕蒙便与凌统以死扞卫孙权,力保不失。后来曹操又引兵大出濡须,孙权便以吕蒙为都督,据守之前于此地所建成的城坞,并设置万张强弓硬弩于其上,以拒曹操。结果曹军前锋尚未安然立屯,便被吕蒙攻破了,曹操迫不得已,只好引退。吕蒙累计大功,封为左护军、虎威将军。
[编辑] 濡须口之战
217年正月,魏王曹操治兵完毕,遂再次兴师伐吴,进至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今安徽巢县东南),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曹操的前锋尚未安营,吕蒙即率兵出击,将其击溃。由于吕蒙等的奋勇抵抗,曹军久攻濡须坞不克。三月,曹操见难以急战速胜,遂率军撤回。吕蒙因此役被任命为左护军、虎威将军。
[编辑] 继任子敬
217年冬,鲁肃病故,吕蒙继其任,西屯陆口,接收鲁肃军万余人马,又拜为汉昌太守。吕蒙与关羽分土接境,心知关羽骁雄难敌,又常有兼并之心,而且位居长江上流,形势恐难久持。初时,鲁肃人等认为曹操尚存,祸难刚刚开始构起,吴蜀联盟应宜互相协辅,同仇敌忾,不可彼此失信。而吕蒙则向孙权密陈计策:“若可以令征虏(指孙皎)守南郡,潘璋屯驻白帝,又令蒋钦带领游兵万人,沿循长江上下游,应敌人之所在而加以守御,而蒙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我们又何须忧虑曹操,何须倚赖关羽?而且关羽等一门君臣,但只倚用诈力,做事反复不定,绝不可以待之如心腹。现在关羽之所以不立即东侵,是因为至尊(指孙权)圣明,我等几人尚在而已。如今倘不趁我军强壮时先图取关羽,一旦形势倒下,那时想要再施计谋,还能成功吗?”
孙权听过分析,乃纳吕蒙之策,然而又向吕蒙表示有取徐州之意,蒙便道:“如今曹操远在河北,破袁绍一族,抚集幽、冀二州,实应无暇东顾。而徐州土上的守兵,不足为惧,我军前往自可克捷。但徐州地势陆通,是适合骑马驰骋之地,至尊今日纵使夺得徐州,曹操日后必又起兵来争,那时就算我军以七八万人守之,仍然要怀着忧虑。还不如西取关羽,以便完全据守长江,形势似乎更佳。”孙权听罢,亦觉吕蒙之言为当。吕蒙代替鲁肃为将,与关羽对峙。然而吕蒙表现却一反常态,一到陆口,便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
[编辑] 忽悠关羽
219年,关羽讨曹仁于樊城,留兵将守备公安、南郡。吕蒙即便上疏奏说:“关羽讨樊城而多留守备之兵,必然是恐防蒙会图取他的后方。而蒙常常生病,现恳求可以分士众还居建业,以治疾为其名,并扬言于外。关羽闻知此事,必定撤去守兵,全师尽赴襄阳。于是我军便可大举渡江,不分昼夜地倍道进兵,乘其空虚而袭之,如此南郡可一举而下,而关羽也可擒了。”上疏过后,吕蒙便声称病笃至切,孙权遣使持檄召吕蒙还都,以“意思深长,才堪负重”、“未有远名”的偏将军右部督陆逊替其位,并与吕蒙悄图密计。
吕蒙回建业后,关羽果然相信其病非诈,便稍撤守兵前赴樊城。魏国任命左将军于禁引军救援曹仁,不期尽为关羽所擒,共俘人马数万,关羽托名乏粮,竟便擅取湘关米。孙权闻此消息,便令征虏将军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督,先行进军南郡。吕蒙认为不妥,便向孙权说道:“若然至尊(指孙权)以征虏(指孙皎)为能,便应该用他;若以蒙为能,便应该用蒙。当年周瑜、程普共为左右部督,一起攻打江陵,此中大事虽然决于周瑜,然而程普自恃是旧将,而大家又同是部督身分,对受命于瑜一事甚为不睦,几乎败了国家大事。这正是目前情况的前车啊。”孙权方才大悟,向吕蒙道:“那么便以卿为大督,任命孙皎为后继便可。”
[编辑] 白衣渡江
219年十一月,吕蒙军至寻阳,将其精兵尽皆埋伏于小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前军兵将身穿商客大贾服饰,昼夜兼行,直至江边,将关羽所设置的守兵尽数收缚,所以身在前方的关羽对此毫不知情。吕蒙成功袭取南郡,遣虞翻说降(傅)士仁、麋芳。吕蒙入据城中,尽得关羽及蜀军将士家属,吕蒙采怀柔之策,抚慰诸军家属,又严令约束吴军士卒不得干犯城中百姓,更不能有所豪取强夺。其时吕蒙麾下一位吏员,是汝南人(与吕蒙同乡),取用民家一个斗笠,用来覆护官铠。官铠虽是公物,然而吕蒙却犹以此人冒犯军令,绝不可因为乡里的缘故便废国律军法,于是垂泪斩之。自此军中震栗谨肃,路不拾遗。吕蒙每天令人存恤老人,问他们有何所不足,患病者赠给医药,饥寒者赐予衣粮。关羽家中府藏的财宝,吕蒙皆令先行封闭,以待孙权来到才发落。关羽引军欲回后方期间,在道路上数次遣人与吕蒙相通消息,吕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让他周游于城中,往每一家致问或以手书示信。关羽派遣的使者回来后,蜀军士卒纷纷向使者询问家中状况,当他们得知家门无恙,所受的招待甚至比平时更好的时候,亦皆变得全无斗心。到了孙权亲临,关羽自知形势孤穷,于是退走麦城,西至漳乡,其属下部众都皆放弃关羽而投降吴军。孙权便命朱然、潘璋断其径路,终于捉获关羽父子,遂定荆州。
[编辑] 臣死君忧
吕蒙成功夺取荆州,立下大功,孙权于公安大会上宣告拜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以身疾请辞,孙权不许,更笑曰:“擒捉关羽成功,全赖子明设谋,如今大功已捷,庆赏尚未行受,何以忧愁不乐?”于是增加军队鼓吹庆贺,敕选虎威将军吕蒙官属,并及南郡、庐江二郡的威仪。拜封完毕还营,兵马前后导从,鼓吹于道,光耀万分。然而正式封爵还没有下来,吕蒙却忽然病发,孙权当时在公安,特地迎置吕蒙于内殿,为他千方百计地医治,又以封赏招募,若有能治愈吕蒙疾病的人,赐以千金。当时孙权心情惨戚,只想随时留意吕蒙的病况,但又恐其过于操劳,于是在一堵相通的墙壁上凿了个小洞,以便观察吕蒙。每当孙权看见吕蒙颇能下食则大喜,跟左右言笑甚欢;但当吕蒙病转沉重,孙权便夜不能寐。当时吕蒙之病曾稍有转机,孙权立时为此下一道赦令,并聚群臣共贺。然而后来吕蒙病笃,孙权亲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之下为吕蒙请命求福。但吕蒙最终失救,向孙权交待将后任交给朱然、陆逊承继后,病卒于内殿,享年四十二岁。
其时孙权极其哀痛,为之而憔悴。吕蒙未死之时,其毕生所得的金宝享赐尽付于府藏,令家人在他命绝之日皆上还至尊,丧事务要简约。孙权闻知此事,悲痛更甚。于是吕蒙儿子吕霸袭其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吕霸死后,其兄吕琮袭侯。琮死后,其弟吕睦嗣任。“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朱然其次矣。”(《三国志吴志十一朱然传》);“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朱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三国志吴志十二朱据传》)。从以上各段记载可见,吕蒙在孙权心中是如何见重。
[编辑] 逸闻
有一段时期,吕蒙与吴将成当、宋定、徐顾的屯所为邻近,三将死后,他们的子弟均尚幼弱,孙权便以三将之兵尽数归并给吕蒙。吕蒙却不肯接受,向孙权说徐顾等三人生前皆勤劳国事,他们的子弟虽小,但不可就此废了他们的掌兵权。吕蒙为表达这讯息,连连上书三次,孙权才听取他的意见。吕蒙大喜,于是又为三将子弟择聘老师,辅导他们,他为同僚操心的程度就是这样的高。
吕蒙少时不读书传,每要上陈大事,常不用笔墨起草即便口占为疏。所以在领部曲事时常被江夏太守蔡遗所轻蔑,但吕蒙终无恨意。及至豫章太守顾邵身故,孙权问吕蒙该用谁人替任,吕蒙便推荐蔡遗奉职可为佳吏,孙权便笑道:“你想做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在他告老还家时,晋侯问谁可继任其职,祁奚不以私仇为忌,推举其仇家解狐出任)吗?”于是便从其言任用蔡遗。
吴将甘宁,为人“粗暴好杀,不如人意”,他的厨下儿(负责烹食的仆役)曾犯下过失,为了避罪而投靠吕蒙。吕蒙恐怕甘宁会杀掉他,所以不愿立即将厨下儿交还。后来甘宁携礼拜候吕蒙母亲,吕蒙便交出厨下儿还给甘宁,甘宁亦向吕蒙许诺不会杀掉他。但甘宁回船后不久,就将厨下儿缚置在桑树上,更亲自挽弓将他射杀。事后,甘宁命人增缚船缆,便在船中解衣躺卧。吕蒙知道此事,大怒不已,便击鼓集兵,想上船攻击甘宁。甘宁听说,竟仍卧著不起床。当时吕蒙母亲尚未履鞋便急出来劝谏吕蒙说:“至尊(指孙权)待你如骨肉,将大事托付于你,怎可因为私怒就想攻杀甘宁?甘宁死了的话,就算至尊不追究此事,你身为臣下却已犯了法。”吕蒙素来至孝,听到母亲此言,即便豁然释意,亲自上甘宁的船,笑而呼道:“兴霸,家母正要招待你一起用膳,快些上来吧!”甘宁十分惭愧,泣说:“是我有负于你啊。”于是与吕蒙一起欢宴全日。然而甘宁除了常不如吕蒙之意外,又时常有违孙权将令。孙权尝因而大怒,全赖吕蒙每次陈情道:“如今天下未定,如甘宁这般的斗将实在难得,应宜加以容忍。”孙权于是厚待宁,终于得其所用。
[编辑] 评价
陈寿评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鲁肃曰:“吕子明(吕蒙字),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
鲁肃曰:“吾谓大弟(吕蒙)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孙权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孙权曰:“子明(吕蒙字)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鲁肃字)。”《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
《晋书》载陆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
《晋书》载邓骞向甘卓说:“武昌既定,据其军实,镇抚二州,施惠士卒,使还者如归,此吕蒙所以克敌也。”
《晋书》载张骏遣参军曲护上疏时提到:“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苴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
《晋书》载慕容廆致书陶侃时提到:“不知今之江表为贤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将吕蒙、凌统高踪旷世哉?”
《旧唐书》载魏元忠:“若陈汤、吕蒙、马隆、孟观,并出自贫贱,勋济甚高,未闻其家代为将帅。”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中提到,唐代时礼仪使颜真卿曾经向皇室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
同样,元代脱脱等撰写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时,皇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吕蒙。
《宋史•列传第九十三》论曰:“昔孙权劝吕蒙学,文武岂二致哉!”
《宋史•陈亮传》:“又二百余年,遂为三国交据之地,诸葛亮由此起辅先主,荆楚之士从之如云,而汉氏赖以复存于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邓艾、羊祜皆以其地显名。”
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缅怀毛泽东》)
孙权曾与陆逊论及周瑜、鲁肃及吕蒙道:“公瑾(周瑜字)雄烈,胆略兼人,所以能大破孟德(曹操字),开拓荆州,其业似乎遥远而难继,而君(指陆逊)今便继之。公瑾当初邀请子敬(鲁肃字)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其宴会共语,便提及大略帝王之业,这是子敬第一次让我感到痛快之时。后来孟德乘着攻获荆州刘琮之势,宣言要率数十万众水步俱进而下江南。孤普请诸将,问他们应当如何是好,但却无人可对,至若子布(张昭字)、文表(秦松字),俱说应该遣使修檄以迎曹军;子敬便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召公瑾,以举军之众来付其大任,逆而击曹军,这是子敬第二次让我感到痛快之时。而且他的决策计略,比张(仪)、苏(秦)更为宏远;后来虽然劝孤借地予玄德(刘备字),是其一短,但亦不足以损其二长。即使是周公亦不会求所完备于一人身上,所以孤便忘记其短处而贵重其长处,常以子敬比方为邓禹(东汉开国功臣)。又子明(吕蒙字)少时,孤只以为他是不论事态难易,但都果敢有胆地去做而已;及其长成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只输其言议英发不及公瑾而已。子明在图取关羽方面,更胜于子敬。子敬在答孤的书信中云:‘帝王起家之时,皆有所驱逐消除,关羽实不足忌。’此是子敬内不能办其事,而表面却口舌逞强而已,但孤亦宽恕他,不便深责。然而他行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治法也确可称美。”
[编辑] 《三国演义》中的吕蒙
小说中吕蒙初登场于第三十八回〈战长江孙氏报仇〉,殁于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吕蒙在小说中的形象与史实相类,《演义》未有因为“关羽”的关系而抹煞吕蒙的军事才能。在周瑜攻曹仁、孙权战合肥之时,都有吕蒙献计的情节,以示吕蒙的战略眼光确实胜于东吴一般将领。
然而,当吕蒙接任周瑜、鲁肃之位后,开始与蜀国君臣为敌。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攻荆州,擒关羽一节,虽然吕蒙表现得谋略出色,处处料敌先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但却因为成为了谋杀蜀汉大将关羽的元凶,而在小说作者“拥刘抑曹”的思想笼罩之下被编造了一个“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由于吕蒙在擒杀关羽的同年突然暴毙,时年仅四十三岁,历来就有关于其死的各种传言。
小说中未有提及吕蒙年青时奋进与及其由武转文的学习经历。
[编辑] 逸话
与吕蒙相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吕蒙与周瑜、鲁肃、陆逊,被后世三国迷视为“东吴四大都督”。
三国以后历朝中均视吕蒙为三国时代名将之一。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中提到,唐代礼仪使颜真卿曾经向皇室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包括“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元代脱脱等撰写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时,皇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吕蒙。
[编辑] 家庭
[编辑] 兄弟姊妹
吕氏,吕蒙的姊姊,邓当的妻子。
邓当,吕蒙的姊夫,孙策的部将。
[编辑] 子
吕琮,吕蒙之子,在弟弟吕霸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吕霸,吕琮之弟,在吕蒙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吕睦,吕琮之弟,在吕琮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http://zh.wikipedia.org/zh-cn/吕蒙
目录
[隐藏]
1 生平
1.1 年少轻狂
1.2 统领有方
1.3 冲锋陷阵
1.4 见状判断
1.5 孙权劝学
1.6 非复吴下阿蒙
1.7 后发制人
1.8 献策抵御
1.9 转战皖城
1.10 计擒郝普
1.11 血捍逍遥津
1.12 濡须口之战
1.13 继任子敬
1.14 忽悠关羽
1.15 白衣渡江
1.16 臣死君忧
2 逸闻
3 评价
4 《三国演义》中的吕蒙
5 逸话
6 家庭
6.1 兄弟姊妹
6.2 子
7 参考资料
[编辑] 生平
[编辑] 年少轻狂
吕蒙少年从家乡南渡,往江南依附姊夫邓当。邓当是孙策部下,曾数次讨伐山越。吕蒙时年十六岁,常偷偷暗随邓当出征讨贼,邓当发现时,吃了一惊,但无论邓当如何苛责,也阻止不了吕蒙。邓当告诉吕蒙母亲此事,蒙母大怒,要将吕蒙处罚,吕蒙却说:“贫贱之中诚难生存,倘能透过努力获得功劳,富贵指日可待矣。而且不探虎穴,怎得虎子?”蒙母亦感哀其言,因而不忍处罚吕蒙。其时邓当手下一名吏员以吕蒙年纪幼,因而十分轻视他,更说道:“这小子能做什么?他这种行为,以身饲虎而已”。后来又出言羞辱他。吕蒙大怒,乃拔刀杀了这名吏员,避罪出走,潜逃到同县的郑长家里。后来吕蒙往校尉袁雄处自首,袁雄代其向上级求情;孙策便召见吕蒙,对其称奇不已,于是赦免其罪,并置吕蒙于左右。几年后,邓当逝世,张昭举荐吕蒙代领邓当职务,于是吕蒙被拜为别部司马。
[编辑] 统领有方
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享年26岁。孙权接掌大权,欲裁并兵力,矛头指向那些统兵较少、地位低微的年轻将领。吕蒙自知如此一来自己更难出头,于是想尽办法筹集物资,并加紧操练。孙权检阅时,吕蒙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见后,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削减其部,反而为吕蒙增加兵员。后来吕蒙从讨丹杨,其间有功,拜为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编辑] 冲锋陷阵
204年,孙权讨伐黄祖,击破黄祖水军,获悉丹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山越少数民族起事。孙权引军返回,吕蒙随军征讨。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孙权命征虏将军吕范平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荡寇将军程普进击乐安(今江西德兴东北),建昌都尉太史慈抚治海昏(今江西永修东),同时,令吕蒙与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周泰等率兵镇守险要,担任山越最为活跃地区的县令或县长。吕蒙与诸将遵照孙权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区起事的山越族人。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平北都尉,兼任广德长。 208年,孙权采纳将军甘宁建议,发兵进攻夏口(今湖北武汉境),吕蒙随军出征。江夏郡太守黄祖下令用蒙冲战舰封锁沔口(汉水入长江口),用大棕绳系巨石为锥以固定舰位,上有千余人用弓弩交射,封锁江面,吴军进攻受阻。孙权命偏将军董袭、司马凌统各率百人敢死队,身穿重铠,乘大船冲抵蒙冲舰旁,董袭挥刀砍断棕绳,战舰顺水飘流,孙权军遂溯流而进。黄祖见孙权兵来,黄祖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亲自斩杀陈就。孙军乘胜水陆并进,包围夏口城。孙权督军猛攻,克其城,并屠之。黄祖只身逃窜,被骑士冯则追斩。此战,孙权大获全胜,一举歼灭宿敌黄祖,占领江夏地区。战后论功,孙权认为:“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并赐钱千万。
[编辑] 见状判断
同年,吕蒙还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军北归,留曹仁等驻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孙权命周瑜、程普统兵数万,与曹仁隔江相持。时益州将领袭肃率军投诚,周瑜上表,请孙权把袭肃所部拨给吕蒙管辖。吕蒙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从全域考虑,认为周瑜的意见欠妥。他极力称扬袭肃有胆识,有才能,并说袭肃向慕教化远道前来投诚,只该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该褫夺他的兵权。孙权觉得吕蒙说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归还了袭肃的部队。不久,周瑜欲夺取江陵,先派甘宁袭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对江陵形成侧背威胁。于是,曹仁分兵围攻甘宁,欲夺回夷陵。甘宁向周瑜求援,诸将担心兵少,如救援夷陵,则造成江陵空虚。吕蒙对周瑜、程普说:“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接着又献策,劝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来险峻的山路截断,当敌人逃跑时,我方就可获得他们的马匹。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吕蒙驱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300匹,军威大振。随即回师渡江,进军北岸,构筑营垒,向江陵发起进攻。此时,孙权为策应周瑜攻势,派兵包围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于孤军无援,在近一年的交战中屡战失利,损失甚重,遂被迫放弃江陵城,退往荆州(今湖北襄樊)。周瑜占领江陵,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带。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
[编辑] 孙权劝学
吕蒙文化程度低,少时不读书,每要上陈大事,都要靠别人代写或用口去交待。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是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能比得上我事务繁多吗?还比光武帝刘秀和曹操的事情多吗?当年光武帝面对繁忙军务,仍然手不释卷;看曹操转战南北,也是手不释卷。”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天份极好,豁然开朗,已经今非昔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
[编辑] 非复吴下阿蒙
210年,鲁肃代周瑜之职,前往陆口镇守,经过吕蒙屯军处。鲁肃为一代儒将,认为吕蒙是武夫出身,常轻视他,有人向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不能以昔日眼光看待,先生应与他洽谈一下。”鲁肃听其言,于是造访吕蒙。吕蒙置酒接待,酒酣之时,吕蒙问鲁肃:“先生受主公重任,现要与关羽邻接,你将有什么计略,以备不虞?”鲁肃随意应说:“随机应变。”吕蒙便说:“如今东西虽共为一家,但关羽终归乃熊虎之士,计略又岂能不事先预定?”又说:“兄长如今代公瑾之任,既难以其继,又与关羽此等人物为邻。关羽此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时,皆辄尔上口,梗亮而有雄气; 可是其性格颇为自负,喜欢凌驾人上。如今与其为对,实该有方略去应付他。”然后,吕蒙便向鲁肃筹画五条秘策(或说吕蒙只陈三策),鲁肃大为惊佩,对其策均敬而受之,并且秘而不宣。鲁肃于是越席走到吕蒙身边,以手拊其背便说:“我昔日说大弟徒有武略,但在今日而言,大弟学识英博,已非当日吴下阿蒙了。”吕蒙便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后世遂有成语“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或简作刮目相看)。
二人一时知心,鲁肃拜候吕蒙母亲,并与吕蒙结友而别。(《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编辑] 后发制人
曹操派庐江人谢奇任蕲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派人诱使投降,谢奇不从,吕蒙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退缩,部下扶老携幼,纷纷投降。
[编辑] 献策抵御
213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俘虏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7万部众抗御曹操。吕蒙多次献奇计,且均有效验。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吕蒙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阵容威严,布防严密,慨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遂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汛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
[编辑] 转战皖城
214年,曹操临退时,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军皖城,大开稻田,又令人招诱鄱阳地方的贼帅,让他们充当内应。吕蒙知此,便向孙权说:“皖城稻田肥沃而且丰富,若果一旦稻熟收成,对方人众必定增加,如是者数年后,曹操必定重来。因此应该早早除之。”于是孙权采吕蒙意见,亲征皖城,并在军中引见诸将,求问计策。诸将皆劝孙权堆造土山,添制攻城械具,吕蒙独具异见,向前便说:“要制造攻城器具及土山,必需施工多日才得以完成,但其时敌城已修好防备,而敌方救援军队也必已到达,那便不可再图此城了。而且我方水军乘着雨水渡江而来,若滞留于此地,时日一久,江水必然退尽,那时撤退便甚艰难,蒙认为那是很危险的事。如今观此城壁守备,也不是很牢固,以我军三军的锐气,四面一起围攻,不久便可成功取城,那时再乘水涨而归,这才是全胜之道啊。”(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孙权于是服从其计,吕蒙便荐甘宁为升城督,在前线督攻,吕蒙以精锐军为后继。吴军在早上发动进攻,吕蒙手执鼓槌,亲自擂鼓,士卒皆腾跃奋进,于午膳时段便破敌城。从合肥出发的张辽援军兵至夹石,知道皖城已失,大惊而退。孙权大大嘉奖吕蒙的功勋,即拜蒙为庐江太守,将此战所得的人马尽分与吕蒙,又另赐寻阳屯田军六百人,官属三十人。当吕蒙奉赐返回寻阳未至时,庐陵一带有贼兵作乱,留守诸将数次讨击都不能擒贼。孙权便说:“凶猛的鸷鸟纵使有百只,也不如一只大雕。”(同语亦见于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于是重新令吕蒙讨伐贼兵。吕蒙兵至庐陵,擒杀首恶,余下的全部释放,让他们复操旧业。
[编辑] 计擒郝普
215年,刘备令关羽镇守东防,专有荆州之土。建安十九年,孙权便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二万兵西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致书劝降,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服,惟独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肯降。而刘备得知东吴意动荆南,乃从蜀境亲自来到公安,并命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争夺三郡。孙权当时正在陆口,为诸军节度,他一方面使鲁肃将引万人屯于巴丘,以拒关羽;另一方面发书传召吕蒙,令吕蒙舍弃收取零陵,急回军以助鲁肃。
吕蒙在收定长沙,前往零陵而过酃县时,曾遇南阳人邓玄之,邓玄之是郝普的旧识,吕蒙正欲使邓玄之去劝诱郝普。到了吕蒙收到孙权要他勒兵回益阳的军信时,吕蒙隐瞒此事,于当夜召集诸将,教授他们战略,然后于翌晨直接攻城,向邓玄之说:“郝子太(郝普字)知道世间有忠义之事,亦希望能有这样的行为,可惜他不识时势形态。左将军(指刘备)身在汉中,正被魏将夏侯渊所围。如今关羽在南郡,而至尊(指孙权)则亲身来到此地。关羽最近兵破樊城,想遣兵救酃县,却被吴将孙规所破。这些都是目前之事,也是你(指邓玄之)亲眼所见的。汉军现在首尾倒悬,军队在当地救亡(指南郡)尚不足以用,又岂有余力再用心于此地呢?如今我军士卒精锐,勇于致命作战,至尊在后方遣兵,军队于道上相继不绝。子太以只余旦夕的性命,盼待不可期至的救援,这就像小坑中的鱼,尚冀望倚赖江汉之水救活,这很明显是不可靠的。若果子太真要统一士卒之心,保守着孤城,藉以迁延一旦半夕,以等待援兵之临,这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现在我全力用计,而攻打此城,那么日不移影,此城必破;城破了之后,你的身死于事又有何益处?而你令到自己近百岁的母亲,白发受诛,难道不是太悲痛的事吗?度此家不得外问,以为援军可靠,所以才到了这种地步。你(指邓玄之)可往见郝普,向他陈说此中祸福。”邓玄之便入见郝普,具体宣示吕蒙的话意,郝普听过其言,果然惧而肯降。于是邓玄之先出城向吕蒙报讯,而郝普后来亦会出城而至。吕蒙便预先敕令四个将军,各选百人,待郝普出城,便入替守住城门。不久郝普出城,吕蒙迎接他,并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下船。寒暄几句后,吕蒙拿出孙权的书信给郝普看,更拊手大笑起来;郝普细阅书信内容,方知刘备已在公安,而关羽则近在益阳,不由得惭恨无地。于是吕蒙尽得三郡,便留孙河在此(按:一说是留守者孙皎,但《孙权传》中孙皎却跟随吕蒙兵援鲁肃,故留守者应为孙河),委以后事。交待过后,吕蒙即日引军开赴益阳,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关羽于益阳。结果刘备重新请盟,孙权于是遣归郝普等人,割湘水以还零陵。另一方面赐寻阳、阳新为吕蒙之食邑。
[编辑] 血捍逍遥津
215年同年,益阳战后,吴军还师便征合肥,但进攻不利,彻兵时更为魏将张辽等所袭。吴军势急,吕蒙便与凌统以死扞卫孙权,力保不失。后来曹操又引兵大出濡须,孙权便以吕蒙为都督,据守之前于此地所建成的城坞,并设置万张强弓硬弩于其上,以拒曹操。结果曹军前锋尚未安然立屯,便被吕蒙攻破了,曹操迫不得已,只好引退。吕蒙累计大功,封为左护军、虎威将军。
[编辑] 濡须口之战
217年正月,魏王曹操治兵完毕,遂再次兴师伐吴,进至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今安徽巢县东南),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曹操的前锋尚未安营,吕蒙即率兵出击,将其击溃。由于吕蒙等的奋勇抵抗,曹军久攻濡须坞不克。三月,曹操见难以急战速胜,遂率军撤回。吕蒙因此役被任命为左护军、虎威将军。
[编辑] 继任子敬
217年冬,鲁肃病故,吕蒙继其任,西屯陆口,接收鲁肃军万余人马,又拜为汉昌太守。吕蒙与关羽分土接境,心知关羽骁雄难敌,又常有兼并之心,而且位居长江上流,形势恐难久持。初时,鲁肃人等认为曹操尚存,祸难刚刚开始构起,吴蜀联盟应宜互相协辅,同仇敌忾,不可彼此失信。而吕蒙则向孙权密陈计策:“若可以令征虏(指孙皎)守南郡,潘璋屯驻白帝,又令蒋钦带领游兵万人,沿循长江上下游,应敌人之所在而加以守御,而蒙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我们又何须忧虑曹操,何须倚赖关羽?而且关羽等一门君臣,但只倚用诈力,做事反复不定,绝不可以待之如心腹。现在关羽之所以不立即东侵,是因为至尊(指孙权)圣明,我等几人尚在而已。如今倘不趁我军强壮时先图取关羽,一旦形势倒下,那时想要再施计谋,还能成功吗?”
孙权听过分析,乃纳吕蒙之策,然而又向吕蒙表示有取徐州之意,蒙便道:“如今曹操远在河北,破袁绍一族,抚集幽、冀二州,实应无暇东顾。而徐州土上的守兵,不足为惧,我军前往自可克捷。但徐州地势陆通,是适合骑马驰骋之地,至尊今日纵使夺得徐州,曹操日后必又起兵来争,那时就算我军以七八万人守之,仍然要怀着忧虑。还不如西取关羽,以便完全据守长江,形势似乎更佳。”孙权听罢,亦觉吕蒙之言为当。吕蒙代替鲁肃为将,与关羽对峙。然而吕蒙表现却一反常态,一到陆口,便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
[编辑] 忽悠关羽
219年,关羽讨曹仁于樊城,留兵将守备公安、南郡。吕蒙即便上疏奏说:“关羽讨樊城而多留守备之兵,必然是恐防蒙会图取他的后方。而蒙常常生病,现恳求可以分士众还居建业,以治疾为其名,并扬言于外。关羽闻知此事,必定撤去守兵,全师尽赴襄阳。于是我军便可大举渡江,不分昼夜地倍道进兵,乘其空虚而袭之,如此南郡可一举而下,而关羽也可擒了。”上疏过后,吕蒙便声称病笃至切,孙权遣使持檄召吕蒙还都,以“意思深长,才堪负重”、“未有远名”的偏将军右部督陆逊替其位,并与吕蒙悄图密计。
吕蒙回建业后,关羽果然相信其病非诈,便稍撤守兵前赴樊城。魏国任命左将军于禁引军救援曹仁,不期尽为关羽所擒,共俘人马数万,关羽托名乏粮,竟便擅取湘关米。孙权闻此消息,便令征虏将军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督,先行进军南郡。吕蒙认为不妥,便向孙权说道:“若然至尊(指孙权)以征虏(指孙皎)为能,便应该用他;若以蒙为能,便应该用蒙。当年周瑜、程普共为左右部督,一起攻打江陵,此中大事虽然决于周瑜,然而程普自恃是旧将,而大家又同是部督身分,对受命于瑜一事甚为不睦,几乎败了国家大事。这正是目前情况的前车啊。”孙权方才大悟,向吕蒙道:“那么便以卿为大督,任命孙皎为后继便可。”
[编辑] 白衣渡江
219年十一月,吕蒙军至寻阳,将其精兵尽皆埋伏于小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前军兵将身穿商客大贾服饰,昼夜兼行,直至江边,将关羽所设置的守兵尽数收缚,所以身在前方的关羽对此毫不知情。吕蒙成功袭取南郡,遣虞翻说降(傅)士仁、麋芳。吕蒙入据城中,尽得关羽及蜀军将士家属,吕蒙采怀柔之策,抚慰诸军家属,又严令约束吴军士卒不得干犯城中百姓,更不能有所豪取强夺。其时吕蒙麾下一位吏员,是汝南人(与吕蒙同乡),取用民家一个斗笠,用来覆护官铠。官铠虽是公物,然而吕蒙却犹以此人冒犯军令,绝不可因为乡里的缘故便废国律军法,于是垂泪斩之。自此军中震栗谨肃,路不拾遗。吕蒙每天令人存恤老人,问他们有何所不足,患病者赠给医药,饥寒者赐予衣粮。关羽家中府藏的财宝,吕蒙皆令先行封闭,以待孙权来到才发落。关羽引军欲回后方期间,在道路上数次遣人与吕蒙相通消息,吕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让他周游于城中,往每一家致问或以手书示信。关羽派遣的使者回来后,蜀军士卒纷纷向使者询问家中状况,当他们得知家门无恙,所受的招待甚至比平时更好的时候,亦皆变得全无斗心。到了孙权亲临,关羽自知形势孤穷,于是退走麦城,西至漳乡,其属下部众都皆放弃关羽而投降吴军。孙权便命朱然、潘璋断其径路,终于捉获关羽父子,遂定荆州。
[编辑] 臣死君忧
吕蒙成功夺取荆州,立下大功,孙权于公安大会上宣告拜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以身疾请辞,孙权不许,更笑曰:“擒捉关羽成功,全赖子明设谋,如今大功已捷,庆赏尚未行受,何以忧愁不乐?”于是增加军队鼓吹庆贺,敕选虎威将军吕蒙官属,并及南郡、庐江二郡的威仪。拜封完毕还营,兵马前后导从,鼓吹于道,光耀万分。然而正式封爵还没有下来,吕蒙却忽然病发,孙权当时在公安,特地迎置吕蒙于内殿,为他千方百计地医治,又以封赏招募,若有能治愈吕蒙疾病的人,赐以千金。当时孙权心情惨戚,只想随时留意吕蒙的病况,但又恐其过于操劳,于是在一堵相通的墙壁上凿了个小洞,以便观察吕蒙。每当孙权看见吕蒙颇能下食则大喜,跟左右言笑甚欢;但当吕蒙病转沉重,孙权便夜不能寐。当时吕蒙之病曾稍有转机,孙权立时为此下一道赦令,并聚群臣共贺。然而后来吕蒙病笃,孙权亲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之下为吕蒙请命求福。但吕蒙最终失救,向孙权交待将后任交给朱然、陆逊承继后,病卒于内殿,享年四十二岁。
其时孙权极其哀痛,为之而憔悴。吕蒙未死之时,其毕生所得的金宝享赐尽付于府藏,令家人在他命绝之日皆上还至尊,丧事务要简约。孙权闻知此事,悲痛更甚。于是吕蒙儿子吕霸袭其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吕霸死后,其兄吕琮袭侯。琮死后,其弟吕睦嗣任。“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朱然其次矣。”(《三国志吴志十一朱然传》);“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朱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三国志吴志十二朱据传》)。从以上各段记载可见,吕蒙在孙权心中是如何见重。
[编辑] 逸闻
有一段时期,吕蒙与吴将成当、宋定、徐顾的屯所为邻近,三将死后,他们的子弟均尚幼弱,孙权便以三将之兵尽数归并给吕蒙。吕蒙却不肯接受,向孙权说徐顾等三人生前皆勤劳国事,他们的子弟虽小,但不可就此废了他们的掌兵权。吕蒙为表达这讯息,连连上书三次,孙权才听取他的意见。吕蒙大喜,于是又为三将子弟择聘老师,辅导他们,他为同僚操心的程度就是这样的高。
吕蒙少时不读书传,每要上陈大事,常不用笔墨起草即便口占为疏。所以在领部曲事时常被江夏太守蔡遗所轻蔑,但吕蒙终无恨意。及至豫章太守顾邵身故,孙权问吕蒙该用谁人替任,吕蒙便推荐蔡遗奉职可为佳吏,孙权便笑道:“你想做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在他告老还家时,晋侯问谁可继任其职,祁奚不以私仇为忌,推举其仇家解狐出任)吗?”于是便从其言任用蔡遗。
吴将甘宁,为人“粗暴好杀,不如人意”,他的厨下儿(负责烹食的仆役)曾犯下过失,为了避罪而投靠吕蒙。吕蒙恐怕甘宁会杀掉他,所以不愿立即将厨下儿交还。后来甘宁携礼拜候吕蒙母亲,吕蒙便交出厨下儿还给甘宁,甘宁亦向吕蒙许诺不会杀掉他。但甘宁回船后不久,就将厨下儿缚置在桑树上,更亲自挽弓将他射杀。事后,甘宁命人增缚船缆,便在船中解衣躺卧。吕蒙知道此事,大怒不已,便击鼓集兵,想上船攻击甘宁。甘宁听说,竟仍卧著不起床。当时吕蒙母亲尚未履鞋便急出来劝谏吕蒙说:“至尊(指孙权)待你如骨肉,将大事托付于你,怎可因为私怒就想攻杀甘宁?甘宁死了的话,就算至尊不追究此事,你身为臣下却已犯了法。”吕蒙素来至孝,听到母亲此言,即便豁然释意,亲自上甘宁的船,笑而呼道:“兴霸,家母正要招待你一起用膳,快些上来吧!”甘宁十分惭愧,泣说:“是我有负于你啊。”于是与吕蒙一起欢宴全日。然而甘宁除了常不如吕蒙之意外,又时常有违孙权将令。孙权尝因而大怒,全赖吕蒙每次陈情道:“如今天下未定,如甘宁这般的斗将实在难得,应宜加以容忍。”孙权于是厚待宁,终于得其所用。
[编辑] 评价
陈寿评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鲁肃曰:“吕子明(吕蒙字),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
鲁肃曰:“吾谓大弟(吕蒙)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孙权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孙权曰:“子明(吕蒙字)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鲁肃字)。”《三国志‧吴志九‧吕蒙传》
《晋书》载陆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
《晋书》载邓骞向甘卓说:“武昌既定,据其军实,镇抚二州,施惠士卒,使还者如归,此吕蒙所以克敌也。”
《晋书》载张骏遣参军曲护上疏时提到:“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苴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
《晋书》载慕容廆致书陶侃时提到:“不知今之江表为贤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将吕蒙、凌统高踪旷世哉?”
《旧唐书》载魏元忠:“若陈汤、吕蒙、马隆、孟观,并出自贫贱,勋济甚高,未闻其家代为将帅。”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中提到,唐代时礼仪使颜真卿曾经向皇室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
同样,元代脱脱等撰写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时,皇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吕蒙。
《宋史•列传第九十三》论曰:“昔孙权劝吕蒙学,文武岂二致哉!”
《宋史•陈亮传》:“又二百余年,遂为三国交据之地,诸葛亮由此起辅先主,荆楚之士从之如云,而汉氏赖以复存于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邓艾、羊祜皆以其地显名。”
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缅怀毛泽东》)
孙权曾与陆逊论及周瑜、鲁肃及吕蒙道:“公瑾(周瑜字)雄烈,胆略兼人,所以能大破孟德(曹操字),开拓荆州,其业似乎遥远而难继,而君(指陆逊)今便继之。公瑾当初邀请子敬(鲁肃字)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其宴会共语,便提及大略帝王之业,这是子敬第一次让我感到痛快之时。后来孟德乘着攻获荆州刘琮之势,宣言要率数十万众水步俱进而下江南。孤普请诸将,问他们应当如何是好,但却无人可对,至若子布(张昭字)、文表(秦松字),俱说应该遣使修檄以迎曹军;子敬便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召公瑾,以举军之众来付其大任,逆而击曹军,这是子敬第二次让我感到痛快之时。而且他的决策计略,比张(仪)、苏(秦)更为宏远;后来虽然劝孤借地予玄德(刘备字),是其一短,但亦不足以损其二长。即使是周公亦不会求所完备于一人身上,所以孤便忘记其短处而贵重其长处,常以子敬比方为邓禹(东汉开国功臣)。又子明(吕蒙字)少时,孤只以为他是不论事态难易,但都果敢有胆地去做而已;及其长成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只输其言议英发不及公瑾而已。子明在图取关羽方面,更胜于子敬。子敬在答孤的书信中云:‘帝王起家之时,皆有所驱逐消除,关羽实不足忌。’此是子敬内不能办其事,而表面却口舌逞强而已,但孤亦宽恕他,不便深责。然而他行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治法也确可称美。”
[编辑] 《三国演义》中的吕蒙
小说中吕蒙初登场于第三十八回〈战长江孙氏报仇〉,殁于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吕蒙在小说中的形象与史实相类,《演义》未有因为“关羽”的关系而抹煞吕蒙的军事才能。在周瑜攻曹仁、孙权战合肥之时,都有吕蒙献计的情节,以示吕蒙的战略眼光确实胜于东吴一般将领。
然而,当吕蒙接任周瑜、鲁肃之位后,开始与蜀国君臣为敌。后来吕蒙白衣渡江,攻荆州,擒关羽一节,虽然吕蒙表现得谋略出色,处处料敌先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但却因为成为了谋杀蜀汉大将关羽的元凶,而在小说作者“拥刘抑曹”的思想笼罩之下被编造了一个“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由于吕蒙在擒杀关羽的同年突然暴毙,时年仅四十三岁,历来就有关于其死的各种传言。
小说中未有提及吕蒙年青时奋进与及其由武转文的学习经历。
[编辑] 逸话
与吕蒙相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吕蒙与周瑜、鲁肃、陆逊,被后世三国迷视为“东吴四大都督”。
三国以后历朝中均视吕蒙为三国时代名将之一。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中提到,唐代礼仪使颜真卿曾经向皇室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包括“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元代脱脱等撰写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时,皇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吕蒙。
[编辑] 家庭
[编辑] 兄弟姊妹
吕氏,吕蒙的姊姊,邓当的妻子。
邓当,吕蒙的姊夫,孙策的部将。
[编辑] 子
吕琮,吕蒙之子,在弟弟吕霸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吕霸,吕琮之弟,在吕蒙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吕睦,吕琮之弟,在吕琮去世后继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http://zh.wikipedia.org/zh-cn/吕蒙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