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少年派》之后短短半小时,《指环王》就从我心中第一的宝座上被我扯了下来,口口声声说死也不要看第二遍的我不但对此食言了,创下48小时内 连进三次影院的记录,连从前的那句“我绝不会写任何长影评”的狂言也回身扇了我一个大耳光,于是颤抖的我将写下 人生第一篇巨长影评【喂,你丫别装逼了
在看过它之后很短的时间里,从与朋友,父母的交谈,还有网上所有的只言片语或长篇概论中讶异的体会到《少年派》如此像一面性情之镜,千人千面,人人体会和 折射出的都是不一样的东西,虽然为了一个电影百转千回成这样略感矫情,但在此写下自己所梳理出的感情【我不写出来憋得我真是画不进去东西啊。。。由于本文 巨长,也许会引起看客不适或者想啐我的冲动。。。总之求理解,求理解我那为数不多的想倾吐的冲动吧!【滚。。。
《派》的台词和细节,没有任何一处是多余而无意义的:哪怕是正片前字幕部分出现的一个个脸谱式动物,都在派注视着深海的那一幕中重现。
有很多总结和提炼中说到,李安很残酷的表现了人性的黑暗,美好的故事是泡影,我们最后都得成为“忧伤的成年人”,这些,绝不是电影所在表现的重点。
我们先来看看萌虎帕克和船上的动物们:清晰的脉络能让我们明显的看出帕克是派的分身,是派人性中兽化的那一面,残忍的强大的那一面,但这里有一些细节表现 出,帕克并不仅仅只是派的分身那样简单,派带着女友去动物园看帕克,女友做了一个很优雅的舞蹈动作来告诉派,“老虎是在倾听着呢”,所以在这之后,帕克首 先变成了派虚构的倾诉对象。 派在暴雨中登上船的那一段,帕克没有出现过,鬣狗也没有出现过,只有斑马,也就是虔诚的男孩随喜从甲板上跳入船中,派在风浪中扔出救生圈想救起什么人,但 他看到是帕克时恐惧的想将他推开,帕克上船后不见踪影,躲在油布下,从这里开始——第一个故事已经渐渐偏离了真实感。被救起的派曾经说过,“厨子好恶心, 他吃了一只老鼠”可是在第一个故事中,吃掉老鼠的,明明是老虎帕克,那么在登船到猩猩被杀的期间,帕克和鬣狗是一体的,他们都代笔着这艘小船上邪恶的、危 险的、令派感到惧怕的那一面。而鬣狗,是四个动物中,唯一没有交待到如何出现在船上的,只是后来从油布中突然冒出来,帕克和鬣狗怎么可能在小小的油布下面 共处?所以少年,帕克还有鬣狗,是不断在变换着的共体。鬣狗随着船身的摇晃左摇右摆,身体颤抖不已,慌乱不堪,甚至根本不是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就去攻击了 斑马,所以鬣狗所代表的,是厨子和少年内心巨大的恐惧和疯狂。
在原著和派后续的讲述中,慢慢体会到,看似邪恶的鬣狗的最大本体,也就是厨子,其实是少年的救命恩人,众人放下救生船时有一幕,厨子紧抓着桅杆声嘶力竭的 对派喊着“上船!快上船!”把派扔上船之后不顾他的挣扎,厨子接着自己跳上救生船准备解下绳子,这时的甲板上,除了跳上来的随喜,明明还有好几个人。船身 下坠派抬头望向甲板的那一刻,厨子忽然从画面中消失了,紧随而来的大浪中,派在救起帕克的那个时刻,他代表的是厨子,而水中的帕克才是派本身。随后猩猩, 派的妈妈也登上船,香蕉确实是无法浮起来的,派给了自己的母亲一个安静又相对美好的出现方式。厨子急不可待的想登上船逃生却反常的拖住了派本想去救自己家 人的心,在巨浪中捞起派的厨子让派在心中产生了隐隐的尊重和感激,正是因为这份感情的存在使得派一直忍耐着厨子在船上的行为。
四人对峙的时间没有持续多久,鬣狗咬死了斑马,原著中,斑马在失去了大部分内脏和下半身的状态下还是支撑了好几天,考虑到故事一的可接受性,这血腥的一幕 电影中没有出现,结合原著和故事二还原出事情的本质,补给在短短的两周内就没有了,厨子先给随喜截肢并用他的肉来做鱼饵,随喜渐渐虚弱奄奄一息,迫于求生 欲,厨子杀了随喜并解肢吃了他,派的母亲和他被迫直视着随喜在奄奄一息的清醒状态下身体渐渐被吃掉,派的母亲对此感到无比震惊和难过,她狠狠的给了厨子一 巴掌,可厨子并没有还手,也没有反抗,随着派母亲的罪恶感迅速递增,稀少的食物和他自己的疯狂,厨子砍死了她,在原著中和故事二中,对于厨子是不是失手错 杀交代的十分模糊,少年在这期间逃上了木筏,厨子没有意图将他也杀死或割断绳子丢下他,原著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留着我,就像留着自己内疚的良心。” 在故事一中,少年怒不可遏的一刻,帕克突然出现咬死鬣狗,也就是,派带着复仇的心杀死了厨子,从这一刻开始鬣狗淡化并逐渐消失了,代表着纯粹的虚弱的恶的 那一个方离开了,帕克的出现,弥补了船上恶的那一方,帕克的残忍是强大而具有复仇意义的,这来势汹汹的黑暗力量彻底湮灭了鬣狗所代表的少年的那一份混沌和 虚弱,使少年混沌不清的感情渐渐清晰化,派和帕克也开始成了鲜明的对立,帕克代表着派汹涌而出的强大而残忍的一面,而少年派这时才真正的出现了,也可以说 是前半段铺垫中充满好奇,对每个宗教都毫不含糊的接受的,会因为父亲残忍的教训而感到世界失去美好的少年派的神性真正的登场了。
所以帕克落水之后少年第一反应是任其消亡,也就是说,目睹着失去的悲痛和杀人的罪恶使他曾想过自杀,少年在准备拿斧子砍向他低头看向帕克求救的双眼时,是 派的神性和兽性第一次面对面,帕克幽深而闪烁的眼神在那一瞬间从猛虎变成了活脱脱的有灵魂的人眼,那双眼使这个还略显虚弱的少年选择了慈悲。派曾问神父, “为什么上帝要让耶稣替世人受苦?这是哪门子的爱?”神父回答说“你只要知道上帝是爱世人的,我们无法理解神的完美,但我们可以理解苦难”。少年这时还根 本无法承受帕克的痛苦,接着少年坐在木筏上杀死鬼头刀鱼的时候,他亲眼看着鱼身上的光彩和生命力在他手中转瞬即逝了,惊呆了的他哭着对鱼说对不起,少年在 那一刻体会到他杀死厨子的那一幕重现了,厨子没有反抗,就像鱼一样自投罗网,他们俩的生命在他面前一瞬间就逝去了。即使是为了喂食帕克,少年也无法承受这 种既想杀死他又想拯救的折磨,更不能时刻惧怕着帕克的存在,所以他决定驯服帕克,和他共处,让他向自己低头。
从这时起开始派的神性渐渐开始凌驾并控制了派的本性,而食物,也就是厨子的尸体,在这期间(鲸鱼打散了派收集起来的食物)也消耗光了,随着尸体的消融,厨 子真正的消失了,派也就是帕克真正的感受到了孤独,绝望,那只猛虎似乎被这种孤单给打败了,在梦中醒来的少年问帕克,“你在看什么?告诉我。”少年从船沿 望向深海,镜头里面向的是帕克的脸,所以少年看见了帕克所见,深海中出现的竟是弱肉强食的食物链,是那些曾经陪伴着派但却已经葬身海底的动物,是深海中最 丑恶而凶猛的鱼打散了动物的形体,接着他们变成了更小的微粒,变成了派的母亲的脸,最后,在深海中埋葬的,是沉溺在派眼前的,满载着生命和羁绊的船。
少年抬起头转身和帕克对视了,这是第二次,派的神性和兽性对峙,但这一次,帕克眼中出现了刻骨的哀伤,少年望向他,疑惑和同样的哀伤也占据了他的心,派在 这一刻体会到了一件他从未理解的事,他的猛兽帕克和他仁慈的少年都无法抗拒的一件事,那就是这世间的残酷本质,那些活剥他在眼前的自相残杀和弱肉强食,那 些死亡和永远的消失,那些以极快的速度流逝的感情和回忆,这是宇宙间的法则,帕克无法改变,少年无法改变,甚至连上帝也不能改变。 从这时起帕克变得虚弱不堪,(食物没有了)少年的心从对帕克的恐惧变成了深深的失落,海在这时第一次变成了分不清天空海水的混沌的灰色,少年和帕克的心在 这一刻重叠,派知道饥饿和孤独几乎将他打败了,也许他就要死去,这时海面迅速从平静变成汹涌,当少年看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中裂开了一个洒下绚烂阳光的缺口, 阴森压抑的海上出现那样不可思议的场面,使他坚信神迹出现了,他决意让帕克也看到这样的场面,(强迫他面对自己的罪恶)但当他回头看到帕克被闪电吓得紧缩 在角落,他对帕克的感情瞬间改变了。这一段,暴风雨和神迹并没有真正的发生过,派的求生欲在最后时刻还是占了上风,少年如此期待着奇迹的发生,想活下去, 帕克却被闪电吓的犹如一滩烂泥,为什么在这一瞬间帕克和少年形成了这样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一段,是在表达派在飘流期间最为猛烈的一次心理挣扎,“为什么让 我遭遇这一切?为什么我非得面对如此残忍的事情?”
那么派到底在挣扎什么?就是是否靠吃掉母亲的尸体来存活,在第一个故事中,时间在两周后就开始变成了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派实际上漂流了227天,补给在 两周内就已经消耗完,仅靠一具尸体派是无法活下去的,在原著中厨子砍掉了派母亲的头,鲨鱼将头叼走,这也呼应了海里的碎片为什么会组成母亲的脸,派的母亲 身首异处,在原著中曾经模糊的说过,派出于依赖一直保留着母亲的身体,在极端饥饿和绝望的情况下派想到了食用母亲的尸体,但随即这个念头吓得他魂飞魄散, 可他明白若他不吃,他必定会死在海上,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孤独的饿死在母亲的尸首边。
对于那个岛屿,很多争议偏向神迹或印度神的化身,但是,神迹其实一直未曾明确的出现过,而所谓化身,开场的很大篇幅已经鲜活的塑造了派的母亲,一个虔诚的 教徒这个形象,派的母亲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神之形象,所以那个岛屿就是派母亲的尸体,同时也是神的化身,加上派对母亲一直有种精神上的依赖,母亲的尸体也给 了他无比强烈的归属感,在派的脑中,岛屿幻化成了美丽的天堂。派在爬下船扑在岸边吃地上的植物那一段,盘根错节的树木和植物像极了人的血管,而原著中对这 一段的描述与派吃厨子的心脏时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他的心脏很难弄——连着那么多管子。我还是把它挖出来了。味道很好,比海龟好吃多了。”“中间的管子 是白色的,包裹着它的管子是绿色的,有种说不出的清香,我舔了舔,我的脉搏变快了,海草中含淡水。”——显然,他在喝血。
而岛上的狐獴,他们不是什么泛滥的情欲和精神指代,密密麻麻的他们就像一眼扫过去看到的那样,他们是蛆,对于这点有疑惑是说海上没有苍蝇而且盐分会让尸体 保存较久,不该有蛆虫,这一点有一个细节曾经交代过,在猩猩也上船之后,有一个镜头,斑马的脸上围绕着几只苍蝇,这个看似无用的细节促成了狐獴的存在,斑 马将苍蝇带到船上,从斑马的尸体传到鬣狗的尸体再到母亲的尸体,蛆虫就是这样出现了。少年摘下了由鲜红色变为惨白的手链,绑在树上,把岛当成了归属不想离 开,暗示着派因自己杀人食人而放弃了信念,“我已经无法回到过去,我的罪孽如此深重”,自暴自弃的就这样永远带着罪恶消失好了,但随之而来的岛屿毛骨悚然 的夜晚仿佛给了少年当头一棒。在原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吃素的母亲由于饥饿,在后期也吃下了厨子用随喜的肉钓来的鱼,甚至因此一度与厨子的关系有所缓和, 水塘里漂浮上来的被腐蚀的死鱼,树上莲花一样的果实里埋藏着的人类的牙齿,其实就是派在母亲的胃里,看到了还未来得及消化干净的鱼,甚至狼吞虎咽中误吞下 的随喜的牙齿。那一刻少年顿悟了,虔诚的母亲也曾经为了生存而食肉。厨子和母亲为了生存而恶妥协了,“必须活下去”,“上帝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替世人承 受苦难?”少年的神性在这一刻从单纯而强烈的悲悯之心罪恶之感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和释然,神在派两次丧失了信念和自我的时刻毫不留情的给他展示了命 运之环的运作,一如幼年时母亲引领派认识的第一个神“黑天”,派从黑天贪吃的嘴里和船下的深海里看到了全宇宙,看到自己的渺小,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看到 自己的强大,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勇气和信念重新回到了他身上,少年吹着哨子呼唤帕克的那一幕,他说“我知道帕克不会迟到的。”派是在对自己说“我知道我还有勇气,我一定可以活下去。”这 时派心中神性已经和兽性已经紧密相连共生共处,成为了彼此需要。抵达海岸后,帕克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帕克的出现使派前所未有的强大起来,少年说过,没有帕 克,没有这个恐怖的家伙,我不会活下来,控制帕克的暴怒,喂食帕克的欲望,派曾以为自己会一直强大下去,或者说这段苦难总会给他留下点什么,没想到帕克头 也不回的走了,派又一次成为了普通人。
“孤独开始了。我求助于上帝,我活了下来。”派对这227天,只有这样一句淡淡的总结,这可是一个聪明而要强到可以把圆周率背到几百位的少年,他的记忆怎 么可能会混沌到这个地步。于是到这里,仿佛,这一切都是向观者血淋淋的展示着人性的残酷和无奈,仿佛都是狠狠击碎了美好的故事露出下面深不见底的恐怖和罪 恶。
但是记得吗,另一位重要的人物,中年的派,虽然片中只用了较少的一部分来描写他,但是那些对话和行为里所出现的中年派,是如此从容而平静,派变成了一个睿 智的,幽默的,充满魅力的人,苦难和罪恶就好像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一点痕迹,派耐心的对作家讲述了自己年幼时候的经历,礼貌的问作家会不会介意自己吃素, 饭前虔诚的祈祷,带作家散步,在公园里在作家急不可待的想听到故事的精彩处时,派狡黠而纯真的对他笑了,派散发出的,是他最不可能有的气质——温柔。
派在对作家讲述完这段故事后,并没有要求他选择,而是说“我能不能问你个问题,这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个?”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当作家说“我选择 有老虎的那一个”后,派很真诚又释然的对他说了句“谢谢”,正是这句谢谢,明确的表达出了派的心境和选择。派感谢作家选了第一个故事,并对他说“你追随上 帝(原著中可译为 上帝与你同在)”到此,故事仿佛划上了句号,但挥之不去的东西出现了,背对着你的镜子翻过来了。
派的母亲曾经对派说过,“科学和理智可以解决你的生存问题,而信仰可以让你解决内在的东西。”派母亲这句包容而睿智的话,逐渐成为了派人格的参照。派的人 生和境遇中处处充满矛盾,第一个矛盾就是派的父母,派的父亲是理智之上的无神论者,派的母亲却是无比虔诚的教徒,处于极端却能共存的父母让派第一时间懵懂 的理解了世间的矛盾面;第二个矛盾就是所谓正与恶,派的心境在不断的分裂着,最终导致了帕克的出现,温柔的没有伤害过任何人的随喜最后在极端痛苦中死去, 成为第一个受害者;看似十恶不赦的厨子曾经救了派,并在派杀死他的时候毫无反抗的接受了自己的罪恶,他的信念最坚定也最诚实“无论如何我要活下去”但他却 也始终保存着人类最根本的底线,羞耻心,厨子是邪恶的吗?帕克是正义的吗?其实这艘船上的正与恶,一直都没有绝对;第三个矛盾是妥协与坚持,生存还是信 仰?一生吃素的母亲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为了生存,吃下了厨子用人肉钓上来的鱼,这和吃人还有什么区别?;尊重并倾向着母亲的他随着母亲吃了半辈子的素,到 了最后使他活下来的,却是他最不能吃的肉,母亲的肉。最后的也是始终折磨着派最深的矛盾:上帝既然爱我,为何夺去我的一切?上帝既然爱世人,为何让世人受 苦?从年少起就有着一颗宗教之心的派最后具象化了他在矛盾中剥离出的两个事物,神之少年和人之帕克。当帕克离开他时他的痛苦,是因为派在内心里其实那样的 喜欢着帕克,喜欢着那个强大的自己。 看到这里似乎还是没有说明白,这个故事,怎么就让人相信上帝了?选择第二个故事,接受现实的真相不是更好的抉择吗?
那好,到这里,我们回想一下最开始的一处细节,派的母亲曾经在地上画出一朵代表着神的莲花,少年看向深海的时候尘埃变成母亲的脸之前,曾经变成一朵莲花, 派偷偷跟踪自己的初恋被发现后,他看似急中生智式的问女孩,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接着自说自话一般的问了一句“莲为什么藏在森林里?”女孩只是笑了一下, 并没有回答他。 对啊,莲怎么会藏在森林里?莲和森林分明是两个生长环境啊? 莲在这里,代表的是有神性的人,而森林就是人类社会。为何派会对在受难中的耶稣更加感兴趣,而不是去追寻至高无上的上帝,派在寻找的,是神的人性,而派本 身,是一个稀有的,充满着神性的人。
派在踏上飘流之船以后,身边的风景突兀的变得异常诡美,并不似人间常态,可以说是派对故事一的渲染,可以说是导演刻意的美化,但我想那确实是派眼中所见, 打一个比方,一定有人曾在面对震撼的美景时忍不住落泪,这是拥有一颗灵性的敏感的心的人一定会体会到的,宗教之心会让一个人对所有带着灵魂的事物异常敏 感,充满悲悯心。派孤身一人在极度空旷的海上,没有任何人和生物可以打扰他的思绪,在这种状态下他的感受被极端放大了,他的孤单可以万籁俱寂,他的狂躁可 以暴风骤雨,时间流逝的力量变的微弱,繁星和水母都变成了极端美丽的景色,神性不断的在少年体内膨胀着,使得在派的眼中,母亲腐烂生蛆的尸体,幻化为美丽 的岛屿。从对帕克的惧怕到对自己行为的释然,信仰一直指引着他,陪伴着他原谅着他,最后让神性永存在了他人格中。
对派来说,他显然更加喜欢帕克,更加喜欢作为帕克的自己,但派最后过着平凡却幸福的生活正是因为神性最后超越了兽性。
看过哈佛公开课的人应该记得关于帕克海难的那一节,17岁的少年帕克在当年的案件中,是被吃掉的那个,吃掉他的三个人虽然活了下来,不但由杀人罪被判刑, 还要被社会所唾弃。作者让帕克在自己的故事中化身为复仇者和超度者。而日本调查员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并保护了第一个故事,所以派不必如轮回一般像那三个 人一样面对苦难过后社会的唾弃,不必受到良心的谴责,这简直是神对派最大的眷顾了。从头至尾,神并没有跳出来赐予他礼物和幸运,神也没有刻意的搭建磨难来 使他痛苦,他在自己小小的身体里找到了整个世界,找到了不可思议的力量,他在如此残忍的海难中幸存,他漂过了这样邪恶与黑暗的罪恶之海,还能温柔和高尚的 对待着生活。在他们的交谈接近尾声时,派告诉作家自己有个妻子,两个孩子,还养了一只猫。片中最后派的一家出现了,妻子,孩子,来访的作家,但唯独没出现 那只猫,这不是很奇怪么?既然不出现,为什么还要单独强调,?所以,猫就是帕克的分身,或者说替代。派曾曾说过他虽然走了,但是我知道他在我心中,永远与 我同在。派每时每刻都深深感激着在海难中帮助他存活下来的帕克,也由衷的喜欢着帕克所代表的那个自己,猫的突然出现,代表着派对帕克的定义,现在我宠爱着 他,珍视着他,他与我同在。
派在说那句,“我猜,到头来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告别。”对这句话的解读我更倾向于隐形的一面,派的内心终究是个凡人,是个 矛盾而虚伪的人,曾经如此渴望着渡过苦难的他在成为了普通人后,却还是不断的怀念着这一段塑造了他,令他不凡的经历,对自己的父母,一直以来更加偏向母亲 的他在经历了这么多后,开始认识到父亲对自己的帮助和重要。 在中年的派这一段中,令人最感到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是派至始至终,对于他的家人,还有船上的那些人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谴责,愧疚,少年派也只是淡淡的说, 我恨厨子,因为他唤醒了我的邪恶;从海难开始,他没有花过多的篇章去渲染任何和其他人甚至和他母亲的感情纠葛,在原著中,那位美丽的初恋甚至根本不存在, 只有在帕克离开的时候,派才感到心碎了。这并不是说明派是个冷酷无情的人,相反这正说明信仰让他明白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派对作家说了一句话“事情就是这 么发生了,为什么要有什么意义?”他无法改变这世界,也无法阻止苦难的发生,他甚至无法确定他能站在哪一边。他能控制住的,他能为之心碎的,只有他自己的 心。
中年的派依旧如从前一样同时信仰着几个不同的宗教,吃素,祈祷,感恩依旧是他习惯做下去的事情,但他已经完全领悟了神父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所以对派来 说,神的存在已经不必再去证明,派明白他对信仰的怀疑使神更加鲜活,他经历的苦难使他的人生更完整,派的灵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因为即使堕入黑暗的最 深处,信仰依旧指引着他走了出来,即使犯下了最极致的罪恶,神依旧原谅他,在这片奇迹之海上神让地狱最大限度的变成天堂,到达彼岸时神还给帕克自由。神从 过去就一直存在于他的灵魂中,这是派可以特别于其他人之处,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得到普通人可以得到的生活,带着神性给他的高尚的人格,保留住心底的纯 真。
信仰让他在迷茫中踏上征途,信仰在苦难中指引着他前进,信仰使他在地狱中看到无上的美景
最后,他自己让自己的灵魂获得自由
这是信仰给他刻下的最美的印记
这是神对他最深的爱。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