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ction119 (standup),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也谈Faculty、工业界和社会福利系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9 14:49:44 2014, 美东)
人类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生产力已十分发达。本人认为目前的人类社会中有两大
必须的消耗系统:一是科学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术界;另一个就是社会福利。把
“阳春白雪”的科学研究和“下里巴人”的社会福利放在一起说事,不是找骂吗?各位
看官别急,请听鄙人细细道来。
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国人往往把“读书人”的地位抬得过高,我老妈就n次对我
提到某某到美国多年,现在已经是双料博士,并且还在“攻读”博士后,赞叹、羡慕之
情溢于言表。虽然我多次地向她解释过做研究的人很辛苦,生活不容易,但她似乎从来
不肯相信我的话。
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动力,资本主义强大生产力(美国是资本主义,中国现在应该
也是吧?!)所积累的剩余价值,有一部份必需消耗掉。资本家分配这部分价值的时候
,不可能白白送你,他一定是想方设法增加你得到它的难度,同时又不能给你太多,能
保证你的“基本生活”和你“追求事业”的干劲即可。这就好像资本家生产了太多的牛
奶,他宁愿倒掉也不会白送你。所以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每年的科研经费,有很大一
部份是用来维持高学历人力资源的,通俗地讲就是,国家在这些高学历的人群中,各个
领域到处洒洒水,不求有什么回报,完全是福利性质的。至于你们的研究、发表的文章
是不是有意义,政客们哪有时间去操那个心?因为让政客烦心的事简直是太多了,什么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啦、中日钓鱼岛争端啦等等等等……何况你们自己Care不Care你们的
研究和文章都还是个问题。所以,“读书人”的高大上形象,只存在于传统中华文化中。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钱是必须浪费掉的,因为任何一点的突破,都有可能极大地改变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电灯等。
再来说说社会福利系统,它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保证。试想如
果你上班的路上,购物的路上随时可能遇到枪击或爆炸,这样的社会可以正常运转吗?
对那些没受多少教育,没有工作的庞大“懒人”、“烂人”,你是希望他们住在廉租房
里吃政府福利,在自家后院享受高热量BBQ;还是拿起刀枪蒙面抢劫你,甚至要革你的
命?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就是因为资本家几十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
广泛建立福利体制。小平的“社会主义”不是也学习去了许多吗?怎么我们这里的许多
人却不懂呢?况且许多的精英来自贫民,一个泾渭分明的体制会使社会失去活力,从而
导致自身的灭亡。十八世纪末期的法国贵族们不就是被“自由民主”旗帜下的大革命推
翻的吗?不过近几年情况有些变化,由于人性的贪婪,金融巨头把大部分的钱都挣去了
导致所有社会子系统的运转越来越艰难,“流动性”越来越差,大有只要我爽,哪管“
洪水滔天”之势,这一点是比较危险的。
工业界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其中的人,虽然也分三六九等,但总的来说比两大
“福利系统”的人能从资本家手里多分一杯羹,也是应该的。我一直很想知道工业界里
面的老外(包括经理、一般员工)对高学历“读书人”的看法,是不是他们觉得这些人
聪明?我的一个好朋友(PHD),他总认为公司里的老外会“嫉妒你,担心你能力强,
把领导位置给夺了”,这代表相当一部份人的观点。关于这点我不是很赞同,因为在领
导位置,要做很多云里来雾里去的presentation,要打情骂哨、八面玲珑,我等说英语
的时候舌头都捋不直,怎么能威胁到人家?所以为了探寻更全面的答案,我常常有意无
意地和各种老外同事聊这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反映大致差不多:学术界和工业界是泾渭
分明的两个领域,高学历的人在工业界干工作,有理想主义情结,凡事都想尽善尽美,
他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too academic”,这符合老外机械的直线思维方式。许多老
翰林在国外呆了一辈子,未必愿意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呢,我想明智之举还是到哪只山头唱哪只歌,你去应聘Post-doc、Faculty 职位,
就要强调你的文章,强调你idea的creativity,那些做事务性工作的能力,还是简略点
好,博士和名校当然是基本要求了;你如果去工业界应聘,那就尾巴夹紧一点,学历要
适可而止,在展现你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多地要展现你的亲合力,和其它各种被领导的
能力,重点在fit in上,如果能再来点幽默喜感,那就齐了。至于文章、科研那些事儿
,还是如志摩老师所抒“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让它随风而去的好。
http://gengwg.blogspot.com/
标 题: 也谈Faculty、工业界和社会福利系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9 14:49:44 2014, 美东)
人类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生产力已十分发达。本人认为目前的人类社会中有两大
必须的消耗系统:一是科学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术界;另一个就是社会福利。把
“阳春白雪”的科学研究和“下里巴人”的社会福利放在一起说事,不是找骂吗?各位
看官别急,请听鄙人细细道来。
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国人往往把“读书人”的地位抬得过高,我老妈就n次对我
提到某某到美国多年,现在已经是双料博士,并且还在“攻读”博士后,赞叹、羡慕之
情溢于言表。虽然我多次地向她解释过做研究的人很辛苦,生活不容易,但她似乎从来
不肯相信我的话。
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动力,资本主义强大生产力(美国是资本主义,中国现在应该
也是吧?!)所积累的剩余价值,有一部份必需消耗掉。资本家分配这部分价值的时候
,不可能白白送你,他一定是想方设法增加你得到它的难度,同时又不能给你太多,能
保证你的“基本生活”和你“追求事业”的干劲即可。这就好像资本家生产了太多的牛
奶,他宁愿倒掉也不会白送你。所以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每年的科研经费,有很大一
部份是用来维持高学历人力资源的,通俗地讲就是,国家在这些高学历的人群中,各个
领域到处洒洒水,不求有什么回报,完全是福利性质的。至于你们的研究、发表的文章
是不是有意义,政客们哪有时间去操那个心?因为让政客烦心的事简直是太多了,什么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啦、中日钓鱼岛争端啦等等等等……何况你们自己Care不Care你们的
研究和文章都还是个问题。所以,“读书人”的高大上形象,只存在于传统中华文化中。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钱是必须浪费掉的,因为任何一点的突破,都有可能极大地改变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电灯等。
再来说说社会福利系统,它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保证。试想如
果你上班的路上,购物的路上随时可能遇到枪击或爆炸,这样的社会可以正常运转吗?
对那些没受多少教育,没有工作的庞大“懒人”、“烂人”,你是希望他们住在廉租房
里吃政府福利,在自家后院享受高热量BBQ;还是拿起刀枪蒙面抢劫你,甚至要革你的
命?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就是因为资本家几十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
广泛建立福利体制。小平的“社会主义”不是也学习去了许多吗?怎么我们这里的许多
人却不懂呢?况且许多的精英来自贫民,一个泾渭分明的体制会使社会失去活力,从而
导致自身的灭亡。十八世纪末期的法国贵族们不就是被“自由民主”旗帜下的大革命推
翻的吗?不过近几年情况有些变化,由于人性的贪婪,金融巨头把大部分的钱都挣去了
导致所有社会子系统的运转越来越艰难,“流动性”越来越差,大有只要我爽,哪管“
洪水滔天”之势,这一点是比较危险的。
工业界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其中的人,虽然也分三六九等,但总的来说比两大
“福利系统”的人能从资本家手里多分一杯羹,也是应该的。我一直很想知道工业界里
面的老外(包括经理、一般员工)对高学历“读书人”的看法,是不是他们觉得这些人
聪明?我的一个好朋友(PHD),他总认为公司里的老外会“嫉妒你,担心你能力强,
把领导位置给夺了”,这代表相当一部份人的观点。关于这点我不是很赞同,因为在领
导位置,要做很多云里来雾里去的presentation,要打情骂哨、八面玲珑,我等说英语
的时候舌头都捋不直,怎么能威胁到人家?所以为了探寻更全面的答案,我常常有意无
意地和各种老外同事聊这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反映大致差不多:学术界和工业界是泾渭
分明的两个领域,高学历的人在工业界干工作,有理想主义情结,凡事都想尽善尽美,
他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too academic”,这符合老外机械的直线思维方式。许多老
翰林在国外呆了一辈子,未必愿意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呢,我想明智之举还是到哪只山头唱哪只歌,你去应聘Post-doc、Faculty 职位,
就要强调你的文章,强调你idea的creativity,那些做事务性工作的能力,还是简略点
好,博士和名校当然是基本要求了;你如果去工业界应聘,那就尾巴夹紧一点,学历要
适可而止,在展现你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多地要展现你的亲合力,和其它各种被领导的
能力,重点在fit in上,如果能再来点幽默喜感,那就齐了。至于文章、科研那些事儿
,还是如志摩老师所抒“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让它随风而去的好。
http://gengwg.blogspot.co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