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间任德国元首,二战时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接触了德国工人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1921年他成为该党党魁,并将其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1923年他发动了啤酒馆政变,失败后被捕入狱。但他宣传的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已得到众多德国小资产阶级的支持[2]。1934年,任命希特勒为国家总理的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德国迅速变为了纳粹党一党专政的极权独裁国家。
希特勒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主张扩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此后三年,德国及其联盟(轴心国)占领了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的大部分区域。1942年之后,盟军开始反攻。至1945年,盟军已攻下德军占领的大部分地区[4]。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逼近柏林,希特勒与其情妇爱娃·布劳恩结婚,并在4月30日自杀。[5]
1876年,阿洛伊斯·希特勒改其继父之姓Hiedler,可被拼为Hiedler、Hüttler、Huettler及Hitler,此姓名有可能被政府职员统一调整为Hitler。姓之由来为住于小房屋的人。[6]
2010年,比利时一间杂志社记者穆尔德斯(Jean Paul Mulders)与历史学家维莫伦(Marc Vermeeren),将希特勒现存亲戚的唾液送交实验室,进行DNA分析。唾液DNA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含有一种北非黑人与犹太人才带有的特殊染色体,而早在1930年代也有传闻希特勒是犹太人与女佣的私生子。[10][11]
希特勒早在中学时就接触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到维也纳之后又阅读了大量宣传“种族优越”思想的书籍,这致使他更加地沉溺于这种思想中。他发誓要“为德国复兴而奋斗”。在192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中,他表露了他对日耳曼民族优越性的确信、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并且为日后走上纳粹主义这道路埋下了伏笔。
希特勒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时,大腿[16]或腹股沟[17]受了伤(一名曾参与此战役的德国医护兵詹柏(Johan Jambor)向一位名叫波拉(Franciszek Pawlar)的神父指出他因此意外失去一粒睾丸[18])在1917年3月返回战场。1918年10月15日,希特勒遭芥子气攻击而短暂失明,在此养伤期间,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投降。
1919年,在执行任务旁听德国工人党会 议的时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个鼓吹巴伐利亚分离运动者是中了犹太人“要把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奸计,德国工人党领袖安东·德莱克斯对此演说印象深刻并邀 请了希特勒入党。希特勒本来要自己成立政党,但他被德国工人党邀请加入后改以扩大现有政党取代了原计划。不久后希特勒成为主席团委员。1921年,他正式 出任党魁,并正式将党名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纳粹冲锋队。
希特勒逃离至恩斯特·汉夫丹格的家并考虑自杀,但他很快以叛国罪被捕,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因而成为临时的党领导人。在审判过程中,希特勒的演讲使他的人气升高[23],转变成为举国皆知的人物。1924年4月1日,希特勒被判5年有期徒刑在兰兹堡监狱服刑。在服刑期间受到狱警友善的对待及收到许多仰慕者的信件。1924年12月12日巴伐利亚邦最高法院的指令驳回检察官对希特勒提早获释的抗议,使希特勒获得假释并在12月20日出狱[24]。包含重审的时间,希特勒仅服刑约一年的时间[25]。
希特勒花了几年躲避自该书版税而来的税金,共欠约405500马克(约今日六百万欧元)。希特勒成为总理后,其欠税追讨被搁置[27][28]。
我的奋斗著作权被巴伐利亚自由邦主张拥有至2015年12月31日。该书在现今德国的出版仅限于学术研究与已加注评论版本。
纳粹党及其他相关组织因啤酒馆暴动的关系被在巴伐利亚邦被禁止,希特勒以日后只用合法手段取得政治权力说服巴伐利亚总理Heinrich Held解除对纳粹党的禁令。虽然禁令在1925年2月16日被解除[29],因为希特勒激动的演说却对公共演讲有了新的禁令,自希特勒公开演讲被禁后,他任命了192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的格里哥·斯特拉瑟为党的组织机构部长(Reichsorganisationsleiter),授权他在德国北部组织新的党部,其弟奥托·斯特拉瑟及约瑟夫·戈培尔的加入,主导另一条路线,在党纲内强调社会主义元素,这使得Arbeitsgemeinschaft der Gauleiter Nord-West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影响希特勒威信,但1926年的巴姆堡会议(Bamberg Conference)中被希特勒斗垮,在此之中,戈培尔加入希特勒的一方。 在此次党内危机之后,希特勒更加集中党的权力于己身,并确立了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为党的基本原则。
而后对帕彭内阁的不信任案获得84%国会议员的支持。11月国会重新选举,纳粹党流失了部份选票但仍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帕彭建议兴登堡解散国会无限期推迟国会选举,起初兴登堡答应了他,但之后失去施莱谢尔与军方的支持,而兴登堡改由施莱谢尔接任总理。施莱谢尔想利用格里哥·斯特拉瑟来分裂纳粹党,但并不成功。随后,施莱谢尔又遭逢倒阁危机,建议兴登堡动用紧急命令以解散国会、推迟国会选举,但兴登堡并没答应。
1934年8月2日,联邦大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病逝,紧接着并未举办总统选举,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内阁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总统职权暂时中止并将该权力转授予总理,使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帝国总理。希特勒也成为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德国所有官兵向希特勒宣誓[39]。在8月中的公民投票,这些行动获84.6%的选民认同[40]。这些行动违反了威玛宪法与授权法案。该宪法规定由最高法院院长代理总统直下次选举,而授权法案特别规定希特勒不得利用任何方法侵夺总统职权,已无人能反对他,希特勒正式实行独裁统治。
希特勒政府赞助建立巨大宏伟的建筑,与国家首席建筑师施佩尔确立希特勒对德国古典文化的重新见解。1936年柏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希特勒开幕。希特勒也给予大众甲壳虫一些设计点子[44]。
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是由纳粹领导高层希姆莱与海德里希在实行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虽无希特勒授权大屠杀的明确命令文件,但已有文件表示他批准了在波兰及苏联的别动队指示,且了解他们的行动。为了使最终解决方案更有统合性的实行,在1942年1月20日柏林附近举行万湖会议,十五位主要官员举会,由海德里希与艾希曼领导。会议记录提供了大屠杀最明确的证据。
19世纪,德国尚未统一前所提出的大德意志因普奥两强相争及奥匈帝国为多民族国家难以实现,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也确定了德国必须要使奥地利保持独立。
1938年初,希特勒巩固了自己内部权力后,便准备对外实行长期性领土的扩张。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许士尼格迫于德国的压力,在2月12日于德国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会面,被要求开放对政党的限制、给予完全政党自由并释放被关的纳粹党员及让他们参与政府,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许士尼格被迫答应并让奥地利纳粹党领袖阿图尔·赛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内阁[59]。许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该公投投票年龄门槛设定为24岁以排除较赞同纳粹的年轻人。3月10日,希特勒宣称这是一场骗局且德国不会承认。3月11日,希特勒对许士尼格发布最后通牒,无论有无回应,希特勒已命令军队准备进入奥地利。许士尼格最后向国外求援,但英法皆无任何动作,当天晚上他辞了总理一职。最初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拒绝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新一任总理,但在维也纳的纳粹党人开始攻占且囚禁政府官员,米克拉斯只得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60]。3月12日,德国军队跨越德奥边界,14日成功进入维也纳[61][62]。隔日,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受到奥地利人的欢迎,宣布“这个德意志人的古老土地成为德国最新的一部份”。
1938年3月28、29日,希特勒在柏林密会了在苏台德区的德裔政党“家乡前线党”,同意以不被布拉格当局所实行的苏台德区自治为理由换取德军的侵略。1938年4月,向匈牙利外交部长表明,“不管捷克政府同意与否,他会一直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从事破坏行动才能使捷克政府加速垮台[67]。”有人认为,希特勒不觉得苏台德区的议题有什么重要性,只是为了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68] 希特勒计划在捷克边境建筑大量军事建物,鼓动苏台德人暴动,最后以家乡前线党与捷克当局的纠纷作为侵略理由,以快速数天内的军事行动在其他国家介入前取得捷克斯洛伐克[69],希特勒要求德军尽可能在秋天到来前将德国西面国境的齐格菲防线完成,并将侵略行动选定在1938年9月底或10月初[70]。
1938年4月,希特勒命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开始谋划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战争似乎即将爆发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开始向希特勒会谈苏台德区问题。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与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签定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苏台德区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德军不费任何力气越过了德捷边境,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赤裸的在德国大军之前。1939年3月,希特勒邀请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伊米尔·哈克前往柏林会谈,希特勒刻意的拖延,终于在15日凌晨会见并告诉哈克德军几小时后将侵略捷克。清晨四时,哈克被迫将捷克交给希特勒治理。同日早上进军并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希特勒抵达布拉格。英国首相张伯伦大为吃惊并开始防止希特勒之后的扩张行为。
在当时的军队强烈支持与中华民国持续友好关系,中德关系获得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与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被称为“中国游说团”)的支持,他们试着利用外交政策使欧洲远离战争。[71]
但在1938年初期,两人被希特勒解职,希特勒任命里宾特洛甫为新任外交部长,他支持与日本建立军事同盟,继而希特勒终止了中德关系,选择了军事上较现代化、较强大的日本。在之后的德国议会中,希特勒宣布承认日本所扶持的满洲国与声明放弃一战战败在太平洋所失去被日本取得的殖民地[72]。希特勒命令终止德国一切对中国物资与人力的援助[72],而中国的蒋中正取消了中德经济协定以作为报复,德国失去了自中国而来军需原料,仅能从开放市场取得有限的货物。1940年9月24日德国柏林,希特勒、意大利外长加莱阿佐·齐亚诺及日本驻德大使来栖三郎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象征二战轴心国的确立。
1939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与希特勒讨论将挪威拿下,作为海军基地的可能[79],也可借此与英国对抗,但陆、空对此不感兴趣,而希特勒则注目在陆上行动如低地三国。1939年12月,由于发生奥克拉马号事件,英国有可能抢先占领挪威、切断德国战争机械必备的铁矿矿源,于是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准备入侵挪威计划,并打败盟军占领该地。
1940年春,德军仅用6周时间打败英法联军,占领丹麦和挪威。希特勒原先希望在英法的默许下,快速完成侵略以恢复和平。希特勒打算先以西线为东线战事的先前步骤,以避免一战时德国两线作战。1939年10月10日,英国拒绝希特勒的求和,12日法国跟进。而德军开始准备作战计划,隔年5月开始进攻法国,并相继攻下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6月4日,英军被迫从敦刻尔克向英国撤退。6月14日,巴黎沦陷。法国贝当元帅用广播向法国人民表明他将向德国提出停战协议。希特勒选择了1918年时德国向法国投降的贡比涅作协议的签署地,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了《德法停战协定》,法国投降。
希特勒原本希望英国能够对其谈和,并允许它保留帝国,在宣称“理智的呼吁”下,丘吉尔断然拒绝谈和。希特勒才开始准备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行动,但英国所具有的海上优势过于强大,远非德国所及,必须先取得制空权才有可能,希特勒于是命令赫尔曼·戈林发动不列颠空战,但一直无法取得决定性战果,在一次偶然下,德军所投掷的炸弹炸到了英国市区,英军也施以报复性空袭,而后戈林的战略从消灭敌人战斗机的有生力量转为对英国境内包括伦敦、考文垂在内的各大城市进行轰炸,意图瓦解其作战意志,但因为空军损失惨重而失败。随着时间过去,英军的战斗机部队数量已达到高峰,加上秋季的到来使得海况不佳,德军已无实施入侵的可能,希特勒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推延。
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在希特勒的授意下越过苏德边界进军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苏德战争。希特勒曾妄图在6-8周内打败苏联。战争开始时,德军连连获胜,并迅速深入苏联内部。1941年12月2日,德国入侵苏联达到了高峰,离莫斯科仅余24公里,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术,之后苏联军队将德军击退超过320公里。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四天后希特勒向美国宣战。
1944年底,东方战线上,苏联红军已将德军击退回中欧,在西方战线上,突出部之役作战失败,希特勒认知到德国大势已去,但拒绝德军撤退。他仍对与英、美和谈保持希望,在罗斯福逝世后更为加强。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首席档案主管Василий Кристофоров将军在2009年12月7日接受俄国国际文传电讯社访问时,首次证实依据现存的机密文件显示:前苏联克格勃的主管尤里·安德罗波夫,征得前苏联共产党领导阶层的同意,以最高机密下令执行代号“The Archives”行动,销毁希特勒、其妻子爱娃·布劳恩,以及纳粹德国宣传主管约瑟夫·戈培尔全家人的遗体,以免其遗体葬身处成为纳粹支持者朝拜的圣地。希特勒等人的遗体在1945年5月2及5日被苏联军队发现,6月苏联军队将其埋葬于拉特诺镇外的森林中;八个月之后,即1946年2月21日,秘密移葬到马格德堡的苏联的军事基地。然而1970年3月,苏联决定撤离此军事基地并移交给前东德的平民机关,此秘密埋葬地点便可能被发现,因此计划将其遗骨销毁。此项秘密行动,由驻在马格德堡的KGB人员于1970年4月4日执行,将其遗体自墓穴中移出,在距离马格德堡11公里的舍纳贝克镇外露天焚烧,之后磨成粉末,集中丢入毕德瑞兹河。为证实希特勒的死亡,焚烧所剩希特勒的颚骨,现存于俄国联邦安全局档案室,而其头骨残骸存于俄国国家档案室,此外没有任何遗体残存于世。[85]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1月25日报道,巴西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库亚巴市新闻系研究生西莫尼·雷内·格雷罗·迪亚斯在新书《希特勒在巴西:他的生与死》中挑战传统观点,认为希特勒没有于1945年4月30日自杀在柏林地堡中,希特勒实际上假死逃生,其逃到马托格罗索州的一个村子化名生活,最后于1984年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边境小村去世,终年95岁。[86]迪亚斯宣称,她有希特勒与卡廷嘉的合影可以证明自己的理论。迪亚斯还称,希特勒80来岁时曾前往巴西库亚巴市医院做手术,但被一名波兰修女认出,并要求其离开。随后,这名修女受到上级训斥,称希特勒就医获得了梵蒂冈当局的许可。迪亚斯说,希特勒之所以选择前往巴西定居,是因为他的梵蒂冈盟友曾给他一张藏宝图。
但是,外界普遍表示质疑该研究观点。首先,书中照片模糊,尤其是关键的面部,根本无法辨别五官。其次,书中多处史料被指不正确。例如,作者在书中写 到的莱比锡是希特勒最喜欢的作曲家巴赫的出生地,然而实际上,希特勒最崇拜的作曲家是瓦格纳,况且,巴赫的出生地也不准确,应该是艾森纳赫,莱比锡是其后 来生活的地方。这些信息的失实也为此书的可信度打上问号。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认为希特勒死亡的证据不充分。大多数人认为,希特勒在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开枪自尽,妻子爱娃·布劳恩服用氰化物,死在他身旁。这也是源于希特勒的保镖米施的说法,他是最后离开地堡的德国军人,也是目睹希特勒自杀的人中最后一位离世者。尽管争议颇多,但是诸多巴西学者均认同迪亚斯这一理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称希特勒死亡的物理证据不充分。1993年,俄罗斯当局对希特勒之死的官方报告出现改变,声称莫斯科存放着能证明希特勒之死的物证:一个据称沾有希特勒血迹的沙发、希特勒的部分下颚骨,还有一块头骨。然而,2009年,法医在检测希特勒头骨碎片时却发现,这个头骨属于女性。希特勒之死也因此再度成谜。[87]
在公共场合,希特勒常赞扬基督教传统、德国基督教文化,并公开宣称信奉反犹的雅利安人耶稣信仰[93]。在他的演讲及书籍,说明了基督教与他反犹思想中心的关系,表示“身为一个基督徒,有责任让自己不受欺骗,但我有责任是作为真理和正义的战士。[94][95]”希特勒的私下谈话,说明他是一个基督教的批评者,表示这宗教只适合奴隶,虽然希特勒欣赏教廷的权力,但严重敌视他的学说[96]。希特勒覆倡尤利乌斯·施特莱歇尔(Julius Streicher)对基督教在创立时与犹太人联手的说法攻击天主教[97]。约翰·S·康威(John S. Conway)及部分历史学者质疑希特勒持有与基督教会的根本对立面[98],在希特勒私下谈话的多个来源大大降低它们的可信度,赫尔曼·劳施宁(Hermann Rauschning)的希特勒的谈话被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是杜纂的[99][100]。
然而在与德国教会的政治关系上,他立刻采用了“合适他的政治目的”的策略[98]。希特勒的具体计划,在掌权之前摧毁国内的基督信仰[101][102][103],希特勒青年的领袖曾说道“基督教的毁灭被明确认知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但从一开始,衡量这种表达极端立场是不可行的[101],直至战争结束也无法消灭基督教的影响力[96]。
希特勒有段期间向德国人推行“正向基督教”宗教系统[104][105],消除他所反对的基督教传统及融合了种族主义的元素。然而直至1940年,他放弃推行包含正向基督教的整合宗教构想[106]。希特勒维持着“宗教中的恐怖主义”,简单的说明,是犹太人的信条在基督教普遍化,而他的效果是在人们的思想散播了烦恼。[107]”
希特勒曾说:“我们不想要有其他高于德国本身的神袛,必要性在于拥有对于德国的狂热信仰、希望与爱。[108]”
在1930年代早期后,希特勒大致上遵行素食饮食,虽然偶尔食肉[117]。马丁·鲍曼为希特勒在贝格霍夫(Berghof,近贝希特斯加登)建造一个温室以确保在战时提供新鲜蔬菜与水果。
希特勒是个讲究健康与自律甚谨的人,他不吸烟、基本上不太饮酒,偶饮啤酒,极少饮用烈酒。一般时候,他的饮料是淡茶、牛奶与热巧克力。他尤其反对吸烟。不过希特勒少年时烟瘾相当重,多时一日可抽至四十支烟,后来因觉得太浪费金钱而戒烟。在当政时,希特勒由学者口中得知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基于保证国民健康的立场,他提倡纳粹德国的禁烟运动。据传希特勒痛斥过他的情人爱娃暗自抽烟的行径。他甚至承诺,给他周遭成功戒烟者一只金表。根据许多目击者表示,在希特勒自杀后,竟然有许多军官、助理及秘书们立刻在元首地堡抽起烟来[118]。
他于1920年代有未婚妻Mimi Reiter,之后有个女友爱娃·布朗。他有个关系亲密的侄女Geli Raubal,部分评论人宣称两人具有性关系,但并无证据[119]。依约翰托兰(John Toland,他的书A.H.: a Definitive Biography),希特勒经常以追求者的方式拜访Geli,并限制她除了与希特勒自己一起外的活动。这三个女性曾自杀(其中两个人成功),而使希特勒被政敌奥托·斯特拉瑟怀疑是个恋物癖、恋尿癖,但Mimi Reiter否认了这些说法[120]。在战时及战后的心理学者提供许多对希特勒的性心理解释[121],一些理论家声称其与英国法西斯主义者Unity Mitford有关系[122]。
在他们万事俱备之后,忽然于计划逮捕前四小时得知,英国、法国两方领袖已对德国入侵捷克的要求,作出重大让步。希特勒元首变成民族英雄,这些德国将军不愿违背民意,逮捕领袖,于是终止计划。
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接触了德国工人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1921年他成为该党党魁,并将其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1923年他发动了啤酒馆政变,失败后被捕入狱。但他宣传的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已得到众多德国小资产阶级的支持[2]。1934年,任命希特勒为国家总理的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德国迅速变为了纳粹党一党专政的极权独裁国家。
希特勒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主张扩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此后三年,德国及其联盟(轴心国)占领了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的大部分区域。1942年之后,盟军开始反攻。至1945年,盟军已攻下德军占领的大部分地区[4]。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逼近柏林,希特勒与其情妇爱娃·布劳恩结婚,并在4月30日自杀。[5]
目录
早期
家世
希特勒之父阿洛伊斯·希特勒是一私生子,因而在其39岁之前皆以其母之姓Schicklgruber(史克尔格鲁伯)为姓[6]。阿洛伊斯在出身上其父不详,从而造成日后的许多争议。如纳粹党律师汉斯·法郎克调查了希特勒侄儿的威胁信与回忆录,宣称其中有未公开的书信提到Schicklgruber太太被奥地利格拉茨一犹太家庭所雇佣的情况,而那个家庭中的19岁孩子就是阿洛伊斯·希特勒。[6]但目前没有证据可以支持法郎克的说词,而法郎克自己也说希特勒明显拥有雅利安人种的完整血统。[7]法郎克的说词在1950年代被广泛地信服,但在1990年代,历史学者提出质疑。[8][9]曾写过希特勒传记的历史学家Ian Kershaw驳斥了此说法,并提出格拉茨犹太人早在15世纪被驱逐,并禁止日后重返该城。[9]1876年,阿洛伊斯·希特勒改其继父之姓Hiedler,可被拼为Hiedler、Hüttler、Huettler及Hitler,此姓名有可能被政府职员统一调整为Hitler。姓之由来为住于小房屋的人。[6]
2010年,比利时一间杂志社记者穆尔德斯(Jean Paul Mulders)与历史学家维莫伦(Marc Vermeeren),将希特勒现存亲戚的唾液送交实验室,进行DNA分析。唾液DNA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含有一种北非黑人与犹太人才带有的特殊染色体,而早在1930年代也有传闻希特勒是犹太人与女佣的私生子。[10][11]
童年
希特勒生于奥地利因河畔布劳瑙的一个海关文职人员家庭,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曾经当过鞋匠,后来才转为海关公务员。希特勒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由于日后受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影响,曾立志要成为牧师。[12]浪迹维也纳
希特勒的童年很不愉快。目前有历史学家指出,在小时候,希特勒曾遭到学校同学的虐待,这段“童年阴影”促使希特勒产生后来强烈的报复思想。他很爱他 的家人。虽然他曾学习过绘画,但在中学时期他学习成绩非常差,尤其是法语,在他的所有学科中,只有绘画一门是“优”等。因此,他未毕业就退学了。他的父亲 1895年退休,1903年1月3日去世,死于胸膜出血。紧接着母亲1907年12月21日死于乳癌。父母双亡之后,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他搬到维也纳曾经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但都被以“不适合绘画”为由被拒绝录取[13]。不得不流浪到街头行乞,靠卖画为生,有时被雇佣来扫雪、扛行李。之后因为奥匈帝国这个他憎恨的多民族国家的征兵,他不想与他视为低等的犹太人、斯拉夫人一起军中服役。他逃到慕尼黑,但也因为没有职业,没有靠山,身没一技,前途暗淡,从而从军(以营为家)或只想为自己的德意志帝国服役不定。希特勒早在中学时就接触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到维也纳之后又阅读了大量宣传“种族优越”思想的书籍,这致使他更加地沉溺于这种思想中。他发誓要“为德国复兴而奋斗”。在192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中,他表露了他对日耳曼民族优越性的确信、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并且为日后走上纳粹主义这道路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地利政府在战争爆发前要求在慕尼黑逗留的希特勒回国参军,希特勒返回奥匈帝国后故意装病没通过体检,之后返回巴伐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希特勒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在西线与英法联军作战,先后参与了第一次伊普雷斯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与巴斯青达战役[14]。1917年,他由“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并因作战勇敢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前者在士兵和士官阶层中获得者相当稀少)[15]。 曾与他在一个部队的士兵说他在军中不爱与人交谈,收到的信件寥寥无几。希特勒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时,大腿[16]或腹股沟[17]受了伤(一名曾参与此战役的德国医护兵詹柏(Johan Jambor)向一位名叫波拉(Franciszek Pawlar)的神父指出他因此意外失去一粒睾丸[18])在1917年3月返回战场。1918年10月15日,希特勒遭芥子气攻击而短暂失明,在此养伤期间,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投降。
进入政界
加入纳粹党
战后,由于德国陆军一方面要避免共产思想在军队中蔓延,一方面又对如雨后春笋成立的各种新政党颇有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调查局。希特勒因为这个调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应征并获得录用。在慕尼黑大学,他对被遣返战俘的演说,其演说才能让教授与战俘们同样地留下深刻印象。1919年,在执行任务旁听德国工人党会 议的时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个鼓吹巴伐利亚分离运动者是中了犹太人“要把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奸计,德国工人党领袖安东·德莱克斯对此演说印象深刻并邀 请了希特勒入党。希特勒本来要自己成立政党,但他被德国工人党邀请加入后改以扩大现有政党取代了原计划。不久后希特勒成为主席团委员。1921年,他正式 出任党魁,并正式将党名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纳粹冲锋队。
啤酒馆政变
希特勒获得更多支持后,他决定利用鲁登道夫的影响力发动政变,仿效意大利法西斯党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炮制出征柏林。希特勒与鲁登道夫得到巴伐利亚邦总理冯·卡尔(Gustav Ritter von Kahr)与军队及警察的主要人物的暗中支持,当时有份政治海报上写说:鲁登道夫、希特勒及巴伐利亚军警高层谋划建立新政府。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与冲锋队突袭了由冯·卡尔在慕尼黑最大的啤酒馆主办的公众会议,希特勒宣布他将与鲁登道夫成立一新政府并以枪要胁冯·卡尔及当地军事机构共同摧毁柏林当局[20]。冯卡尔撤回他的支持并趁机逃离并开始反抗希特勒[21]。隔日,希特勒与他的支持者至啤酒馆示威游行至巴伐利亚邦战争部以推翻巴伐利亚政府作为出征柏林的开始,但警方驱遂了他们,在此当中,16名纳粹党员死亡[22]。希特勒逃离至恩斯特·汉夫丹格的家并考虑自杀,但他很快以叛国罪被捕,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因而成为临时的党领导人。在审判过程中,希特勒的演讲使他的人气升高[23],转变成为举国皆知的人物。1924年4月1日,希特勒被判5年有期徒刑在兰兹堡监狱服刑。在服刑期间受到狱警友善的对待及收到许多仰慕者的信件。1924年12月12日巴伐利亚邦最高法院的指令驳回检察官对希特勒提早获释的抗议,使希特勒获得假释并在12月20日出狱[24]。包含重审的时间,希特勒仅服刑约一年的时间[25]。
著作《我的奋斗》
在兰兹堡监狱的时间,希特勒以口述而其副手鲁道夫·赫斯手写完成了《我的奋斗》[26]上篇[25]。其后则向一神秘组织Thule Society成员埃卡特(Dietrich Eckart)口述完成自传及其思说阐述。该书分别在1925年及1926年出版各一册,至1934年的销售量为24万本,而至二战结束,约有千万本被售出或发出。希特勒花了几年躲避自该书版税而来的税金,共欠约405500马克(约今日六百万欧元)。希特勒成为总理后,其欠税追讨被搁置[27][28]。
我的奋斗著作权被巴伐利亚自由邦主张拥有至2015年12月31日。该书在现今德国的出版仅限于学术研究与已加注评论版本。
纳粹党的重建
自希特勒释放以来,在德国的政经情形已有了改善,阻碍了希特勒煸动暴动夺权的机会。即使啤酒馆暴动让希特勒受到举国的关注,但纳粹党的主要根据地仍一直在慕尼黑。纳粹党及其他相关组织因啤酒馆暴动的关系被在巴伐利亚邦被禁止,希特勒以日后只用合法手段取得政治权力说服巴伐利亚总理Heinrich Held解除对纳粹党的禁令。虽然禁令在1925年2月16日被解除[29],因为希特勒激动的演说却对公共演讲有了新的禁令,自希特勒公开演讲被禁后,他任命了192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的格里哥·斯特拉瑟为党的组织机构部长(Reichsorganisationsleiter),授权他在德国北部组织新的党部,其弟奥托·斯特拉瑟及约瑟夫·戈培尔的加入,主导另一条路线,在党纲内强调社会主义元素,这使得Arbeitsgemeinschaft der Gauleiter Nord-West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影响希特勒威信,但1926年的巴姆堡会议(Bamberg Conference)中被希特勒斗垮,在此之中,戈培尔加入希特勒的一方。 在此次党内危机之后,希特勒更加集中党的权力于己身,并确立了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为党的基本原则。
打击天主教
1931年希特勒参加德国大选,由于宣扬仇恨主张而被天主教逐出教会,教皇下令天主教徒不得投票给希特勒。至此希特勒与天主教及其主要大党中央党决裂。他后来上台即取缔天主教,统一德国教会,为此赢得了不少仇恨天主教的路德宗原教旨基督教会支持,使其可全面控制德国的宗教思想,为日后之政权打下基础。[30]崛起
日期 | 得票 | 百份比 | 国会议席 | 背景 |
---|---|---|---|---|
1924年5月4日 | 1,918,300 | 6.5 | 32 | 希特勒被监禁 |
1924年12月7日 | 907,300 | 3.0 | 14 | 希特勒出狱 |
1928年5月20日 | 810,100 | 2.6 | 12 | |
1930年9月14日 | 6,409,600 | 18.3 | 107 | 经济大萧条后 |
1932年7月31日 | 13,745,800 | 37.4 | 230 | 希特勒竞选总统后 |
1932年11月6日 | 11,737,000 | 33.1 | 196 | 重新选举 |
1933年3月5日 | 17,277,000 | 43.9 | 288 | 希特勒成为总理 |
布吕宁时期
希特勒的政治生命转折点,经济大恐慌致命地打击了1930年的德国。同年选举使得纳粹党在国会的席次在由12席,至1930年9月大选获得107席,成为国会的第二大党[31]。在获得了国会前所未有的支持下,1932年希特勒打算参选总统。同年1月27日的杜塞尔多夫,希特勒在工业家俱乐部的演讲获得德国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工业家广泛的支持[32]。虽然希特勒自1913年离开奥地利,但他至今仍未是德国公民,也因此无法参选。同年2月,有纳粹党参与的布朗斯威克邦政府任命希特勒为非主要的行政官员并因此在1932年2月25日取得布朗斯威克邦的公民权[33],在之后几天,其它邦也给予他公民权,如此一来便自动拥有了德国公民权并能让他参选总统[34]。在两轮选举中,希特勒皆得到约35%的第二高票,但都败给总统保罗·冯·兴登堡,虽然竞选失败,但其实他仍有其它替代路线可以获得政治权力[35]。帕彭与施莱谢尔时期
1932年6月,总统兴登堡任命保守右派的帕彭为新一任总理,但帕彭在国会仅获得德国国家人民党的支持,但1932年7月的德国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230个席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帕彭知道内阁继续执政必须得到纳粹党的支持,因而企图说服希特勒答应接受副总理此职位,希特勒认为自己适合总理一职,但遭到兴登堡的拒绝。而后对帕彭内阁的不信任案获得84%国会议员的支持。11月国会重新选举,纳粹党流失了部份选票但仍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帕彭建议兴登堡解散国会无限期推迟国会选举,起初兴登堡答应了他,但之后失去施莱谢尔与军方的支持,而兴登堡改由施莱谢尔接任总理。施莱谢尔想利用格里哥·斯特拉瑟来分裂纳粹党,但并不成功。随后,施莱谢尔又遭逢倒阁危机,建议兴登堡动用紧急命令以解散国会、推迟国会选举,但兴登堡并没答应。
成为总理
帕彭为了向政敌施莱谢尔报仇,而与右翼国家人民党党魁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亚尔马·沙赫特和福兹·梯森等德国企业家共同筹划一个阴谋,他们经济上资助了负荷庞大选举花费而在破产边缘的纳粹党,企业家积极向兴登堡说服任命希特勒为总理[36]。最后兴登堡同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由纳粹党与国家人民党共组联合内阁。帕彭为副总理、胡根贝格为经济部长,威廉·弗利克为内政部长及戈林为不管部部长等。1933年1月30日于兴登堡总统办公室,希特勒以简单的仪式宣誓成为德国总理。国会纵火案与授权法案
虽然希特勒成为总理,但纳粹党在国会里并不是绝对多数,受到左翼反对党的阻扰,希特勒说服兴登堡解散国会重新选举,选举预定在1933年3月初,但在2月27日国会大厦被纵火[37],一名荷兰共产党被发现在大楼中,这场火也被渲染为国会的第二大党共产党(也 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隔日,国会火灾命令通过,德国基本人权被限定,根据该命令规定,共产党领袖被逮捕,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 了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纳粹党使用武装部队的暴力、反共情结及利用国家机器作宣传赢得了44%的席位(国会议席依得票比例分配),联合德国国家 人民党成为国会里绝对多数[38]。希特勒在3月15日选后的内阁会议中提出授权法案(可使内阁获得法律上允许的四年权力)的概想,纳粹党想利用授权法案取得完全的政治权力而不用必须拥有国会的绝对多数且不须与执政联盟中的其它党谈条件。长刀之夜与兴登堡逝世
希特勒无法控制冲锋队在街头的暴力——这影响了希特勒的权力,故欲除去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他还想挑起国防军高层对冲锋队的害怕及厌恶,特别是在罗姆企图把国防军纳入其领导的冲锋队之下之后。最后,希特勒的清算,以消除攻击其政权的政敌,特别是忠于副总理帕彭的人马。在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进行清算,期间至少有85人死于清算,虽然最后的死亡人数已几百个。超过一千的反对者被逮捕,大部分参与行动的是党卫队及盖世太保,此次行动使国防军加强并巩固对希特勒的支持。1934年8月2日,联邦大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病逝,紧接着并未举办总统选举,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内阁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总统职权暂时中止并将该权力转授予总理,使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帝国总理。希特勒也成为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德国所有官兵向希特勒宣誓[39]。在8月中的公民投票,这些行动获84.6%的选民认同[40]。这些行动违反了威玛宪法与授权法案。该宪法规定由最高法院院长代理总统直下次选举,而授权法案特别规定希特勒不得利用任何方法侵夺总统职权,已无人能反对他,希特勒正式实行独裁统治。
纳粹德国
在执政期间,希特勒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纳粹化”。废止威玛共和国,将德国改称为纳粹德国或德意志第三帝国;并解散国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团体,迫害和屠杀天主教会、自由派基督教会、社会民主党人、共产党人和犹太人,宣布纳粹党和纳粹德国合为一体,开始了一党专政及独裁的道路。在纳粹德国初期阶段,他的经济措施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阴影,也因此获得低下层民众的支持。希特勒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而且他的承诺在纳粹德国初期(1938年)已实现了,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对他不满的评论,一般是针对二战爆发后,他与德国的国策。经济与文化
纳粹的政策鼓励妇女生育并留在家。在1934年9月的对国家社会主义妇女组织的演讲,希特勒认为“德国女性的世界是丈夫、家人、孩子以及家园。[41][42]”希特勒监督了德国历史最大的建设工程,水坝、高速公路、铁路及其他。然而这些并未对于威玛时期的大量失业有具体成效,薪资略有减少,在二战前的生活费用增加了25%[43]。希特勒政府赞助建立巨大宏伟的建筑,与国家首席建筑师施佩尔确立希特勒对德国古典文化的重新见解。1936年柏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希特勒开幕。希特勒也给予大众甲壳虫一些设计点子[44]。
大屠杀
其中希特勒的种族净化政策的基础来自法国人阿瑟·德·戈平瑙的优生学、种族主义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生理残疾的儿童因此成为T-4行动最早的受害者。1939年至1945年间,党卫队在傀儡政权及占领下的领土有系统的杀了1100万至1400万人,包含在集中营、犹太区的600万犹太人[45][46],除了毒气、许多死于饥饿与疾病,或死于过度劳动。除了犹太人外,还包括部份波兰人、吉普赛人、工会成员、共产党员、异议份子、抵抗组织、同性恋、肢体障碍者、智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及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信徒及基督复临派信徒等。最大的屠杀中心是奥斯威肖恩集中营,但据知希特勒从无巡视集中营及公开谈论屠杀的明确词语[47]。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是由纳粹领导高层希姆莱与海德里希在实行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虽无希特勒授权大屠杀的明确命令文件,但已有文件表示他批准了在波兰及苏联的别动队指示,且了解他们的行动。为了使最终解决方案更有统合性的实行,在1942年1月20日柏林附近举行万湖会议,十五位主要官员举会,由海德里希与艾希曼领导。会议记录提供了大屠杀最明确的证据。
外交与扩军
1933年2月3日,与德国军方领导阶层会晤,希特勒提到“将征服东方的‘生存空间’并加以无情的‘德意志化’”作为其终极的对外目标[48]。1933年3月,主要论述由时任外交部次长Bernhard Wilhelm von Bülow所提出,包含德奥合并、回复1914年时的边界、反对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拿回失去的殖民地及德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49]。 1930年代,在希特勒的“和平演说”,他强调政策的和平目标与有意在国际条约下运作[50]。1933年首次内阁会议,希特勒使军费开支超出失业救济的花费[51]。在1933年10月,希特勒决定退出国际联盟及世界裁军会议,外交部长纽赖特表示法国的国防需要将成为德国外交的主要绊脚石[52]。 1935年3月,希特勒拒绝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将德国军队扩大至60万人(六倍于凡尔赛和约所定的数量),包括新成立的空军及扩增的海军。纵使英、法、以及国际联盟谴责,却无采取任何实际行动[53]。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允许德国海军的总吨位为英国海军的45%。希特勒说到“这是他生命最快乐一天”,他相信这是德英联盟的开始[54]。该协定签前并未知会法、意两国,又撇开国际联盟的运作,且明文签定破坏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55]。进军莱茵河非军事区
1936年1月,希特勒已计划在1937年指示德军进驻莱茵河沿岸非军事区,1935年,法苏两国刚签定法苏互助条约对德国形成夹击之势;而意大利正忙于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无法顾及霍尔-赖伐尔协定所定的斯特雷萨阵线,希特勒将计划提早1936年3月[56],另外1935年至1936年德国的经济处于危机之中,故须有对外政策转移焦点[57]。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将军、长枪党领袖佛朗哥请求德、意两国援助西班牙国民军,希特勒允诺并指示了三个主要的军事行动干涉西班牙内战。同月下旬,希特勒批准了Feuerzauber行动,他调动20台三引擎Ju-52运输机与6台护航机和85位德国飞行员搭上乌萨拉莫(Usaramo)号以及调派德国军队驻扎在西班牙及摩洛哥等地。9月下旬,希特勒又再次发动奥图行动,运送了24台以上的轻坦克、高射炮及无线电设备。德国指挥官Alexander von Scheele更将Ju-52运输机改造为轰炸机。[58]至同年10月前,已有大约600至800德国士兵在西班牙,[58]希特勒最大一次也是最后的行动则是秃鹰军团。最初在1936年11月,希特勒运送了3500人的军队参与战斗又提供92架战机给西班牙国民军[58],秃鹰军团的行动直至1939年5月西班牙内战结束,佛朗哥取得政权,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德奥合并
希特勒认为所有德意志民族应于共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而德奥合并也是希特勒向外扩张领土的第一步。19世纪,德国尚未统一前所提出的大德意志因普奥两强相争及奥匈帝国为多民族国家难以实现,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也确定了德国必须要使奥地利保持独立。
1938年初,希特勒巩固了自己内部权力后,便准备对外实行长期性领土的扩张。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许士尼格迫于德国的压力,在2月12日于德国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会面,被要求开放对政党的限制、给予完全政党自由并释放被关的纳粹党员及让他们参与政府,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许士尼格被迫答应并让奥地利纳粹党领袖阿图尔·赛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内阁[59]。许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该公投投票年龄门槛设定为24岁以排除较赞同纳粹的年轻人。3月10日,希特勒宣称这是一场骗局且德国不会承认。3月11日,希特勒对许士尼格发布最后通牒,无论有无回应,希特勒已命令军队准备进入奥地利。许士尼格最后向国外求援,但英法皆无任何动作,当天晚上他辞了总理一职。最初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拒绝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新一任总理,但在维也纳的纳粹党人开始攻占且囚禁政府官员,米克拉斯只得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60]。3月12日,德国军队跨越德奥边界,14日成功进入维也纳[61][62]。隔日,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受到奥地利人的欢迎,宣布“这个德意志人的古老土地成为德国最新的一部份”。
并吞捷克斯洛伐克
并吞同为德意志人的奥地利成功后,希特勒对准了以德裔为主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63]。1938年3月3日,英国驻德大使与希特勒会谈表明英国主张以国际联合开发非洲殖民地换取德国承诺不发动战争以扩张领土[64],但希特勒对东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比联合开发更感兴趣,并认为德国在一战后所失去的非洲殖民地应回归德国而非联合开发,因而拒绝了英国主张[65]。希特勒对于英国企图以非洲领土强加德国在欧洲不利相当恼火。希特勒最后表明他宁可用20年等待前殖民地回归而不同意英国换取和平的条件并终止了此次会议。[65][66]1938年3月28、29日,希特勒在柏林密会了在苏台德区的德裔政党“家乡前线党”,同意以不被布拉格当局所实行的苏台德区自治为理由换取德军的侵略。1938年4月,向匈牙利外交部长表明,“不管捷克政府同意与否,他会一直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从事破坏行动才能使捷克政府加速垮台[67]。”有人认为,希特勒不觉得苏台德区的议题有什么重要性,只是为了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68] 希特勒计划在捷克边境建筑大量军事建物,鼓动苏台德人暴动,最后以家乡前线党与捷克当局的纠纷作为侵略理由,以快速数天内的军事行动在其他国家介入前取得捷克斯洛伐克[69],希特勒要求德军尽可能在秋天到来前将德国西面国境的齐格菲防线完成,并将侵略行动选定在1938年9月底或10月初[70]。
1938年4月,希特勒命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开始谋划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战争似乎即将爆发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开始向希特勒会谈苏台德区问题。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与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签定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苏台德区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德军不费任何力气越过了德捷边境,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赤裸的在德国大军之前。1939年3月,希特勒邀请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伊米尔·哈克前往柏林会谈,希特勒刻意的拖延,终于在15日凌晨会见并告诉哈克德军几小时后将侵略捷克。清晨四时,哈克被迫将捷克交给希特勒治理。同日早上进军并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希特勒抵达布拉格。英国首相张伯伦大为吃惊并开始防止希特勒之后的扩张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
轴心国的形成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签订为“钢铁条约”。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与日本方面,于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年2月,希特勒必须解决远东外交困境,在中日交战中,选择持续与中国自1910年代建立的中德关系或与日本结合新联盟。在当时的军队强烈支持与中华民国持续友好关系,中德关系获得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与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被称为“中国游说团”)的支持,他们试着利用外交政策使欧洲远离战争。[71]
但在1938年初期,两人被希特勒解职,希特勒任命里宾特洛甫为新任外交部长,他支持与日本建立军事同盟,继而希特勒终止了中德关系,选择了军事上较现代化、较强大的日本。在之后的德国议会中,希特勒宣布承认日本所扶持的满洲国与声明放弃一战战败在太平洋所失去被日本取得的殖民地[72]。希特勒命令终止德国一切对中国物资与人力的援助[72],而中国的蒋中正取消了中德经济协定以作为报复,德国失去了自中国而来军需原料,仅能从开放市场取得有限的货物。1940年9月24日德国柏林,希特勒、意大利外长加莱阿佐·齐亚诺及日本驻德大使来栖三郎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象征二战轴心国的确立。
初期
战前,希特勒为改善德波关系,签定《德波互不侵犯条约》[73],意图借此减弱法国与波兰的合作关系,甚至曾想拉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对抗苏联[73][74];但另一方面,希特勒又想收回一次大战德国所失去的领土(特别是分隔东普鲁士的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希特勒曾说这是“凡尔赛条约中最丑恶的部份”),并利用德国民族主义“解放”这些领土[75]。1938年,希特勒想在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建立公路,但遭波兰拒绝[76]。在并吞捷克斯洛伐克后,波兰人怀疑希特勒的企图[77]。另外在1939年3月31日英国反应德国并吞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宣布英法将支持并保证波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希腊及土耳其的独立[78]。4月6日,英国与波兰签军事协定,4月28日,希特勒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及英德海军协定。1939年初,虽然希特勒已计划用军事行动来解决与波兰的领土纠纷,但为避免入侵波兰将苏联卷入战争并导致德国两线作战,8月23日,指派里宾特洛甫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并签定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与苏联共谋瓜分东欧。而8月25日,波兰分别英国与法国签定共同防御、军事联盟。同时,希特勒命令党卫队首脑海因里希·希姆莱制造入侵波兰的借口,最后于9月1日发动战争,德军大量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和空军,很快的就击溃尚未动员完成的波军,此类迅速而获得胜利的战争形式被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称作“闪击战”。在发动进攻后的第3天,英、法两国对德宣战,此事完全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当德军主力部队于东边战斗时,西线面对英法两军的部队仅有对方的一半,但盟军并未发动大规模攻势,仅法国发动萨尔攻势以作为支持波兰的象征性行动。在波兰战役结束后,约有半年时间无大规模战事而这段时间被称为静坐战。1939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与希特勒讨论将挪威拿下,作为海军基地的可能[79],也可借此与英国对抗,但陆、空对此不感兴趣,而希特勒则注目在陆上行动如低地三国。1939年12月,由于发生奥克拉马号事件,英国有可能抢先占领挪威、切断德国战争机械必备的铁矿矿源,于是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准备入侵挪威计划,并打败盟军占领该地。
1940年春,德军仅用6周时间打败英法联军,占领丹麦和挪威。希特勒原先希望在英法的默许下,快速完成侵略以恢复和平。希特勒打算先以西线为东线战事的先前步骤,以避免一战时德国两线作战。1939年10月10日,英国拒绝希特勒的求和,12日法国跟进。而德军开始准备作战计划,隔年5月开始进攻法国,并相继攻下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6月4日,英军被迫从敦刻尔克向英国撤退。6月14日,巴黎沦陷。法国贝当元帅用广播向法国人民表明他将向德国提出停战协议。希特勒选择了1918年时德国向法国投降的贡比涅作协议的签署地,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了《德法停战协定》,法国投降。
希特勒原本希望英国能够对其谈和,并允许它保留帝国,在宣称“理智的呼吁”下,丘吉尔断然拒绝谈和。希特勒才开始准备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行动,但英国所具有的海上优势过于强大,远非德国所及,必须先取得制空权才有可能,希特勒于是命令赫尔曼·戈林发动不列颠空战,但一直无法取得决定性战果,在一次偶然下,德军所投掷的炸弹炸到了英国市区,英军也施以报复性空袭,而后戈林的战略从消灭敌人战斗机的有生力量转为对英国境内包括伦敦、考文垂在内的各大城市进行轰炸,意图瓦解其作战意志,但因为空军损失惨重而失败。随着时间过去,英军的战斗机部队数量已达到高峰,加上秋季的到来使得海况不佳,德军已无实施入侵的可能,希特勒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推延。
战线扩大
盟友墨索里尼欲重建罗马帝国,故着眼于地中海的希腊与北非,1940年8月8日决定入侵英国保护的埃及,之后在盟军的罗盘行动遭受严重打击,1941年春,德国发动向日葵行动以援助意大利。另外在1940年10月在未告知德国情形下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事,并且在希腊-意大利战争受到挫败。11月4日,希特勒得知英军已进驻希腊所属的克里特岛及米科诺斯岛后,决定介入希腊战事以瓦解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王国亲德派政府被亲英派政变成功,希特勒召集紧急会议,于4月6日对希腊与南斯拉夫发动进攻,巴尔干战役的发生推迟了日后巴巴罗萨行动的发动时间。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在希特勒的授意下越过苏德边界进军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苏德战争。希特勒曾妄图在6-8周内打败苏联。战争开始时,德军连连获胜,并迅速深入苏联内部。1941年12月2日,德国入侵苏联达到了高峰,离莫斯科仅余24公里,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术,之后苏联军队将德军击退超过320公里。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四天后希特勒向美国宣战。
溃败
1942年底到1943年初,22个德军师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全歼,同时,英国将领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也取得胜利。1943年,盟军登入意大利西西里岛,墨索里尼倒台被软禁,希特勒命令特种部队成功营救,并在北意大利扶持墨索里尼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943年夏天,苏德战局根本逆转,苏联发动了大反攻。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同盟国军队很快在各个战场转入全面反攻,德军则节节败退。遭刺杀
战场的急剧变化使得一些德国国防军军官试图以刺杀希特勒,发动政变的方式,寻求对德国最有利的结局。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狼穴召开军事会议,史陶芬堡上校以开会的机会,偷偷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是为7月20日密谋案。炸弹爆炸时,因巧合未能直接杀死希特勒,但对他的神经和听力造成了巨大影响,而密谋案也因此失败,希特勒发动了大清洗,超过4900人因涉案而被审判有罪并被处以极刑。此后希特勒的身体每况日下,[80]并对国防军更加的不信任,如1944年底希姆莱担任上莱因集团军总司令及1945年卡尔滕布伦纳担任南德武装力量总司令等,将不谙战事的党卫队高官担任指挥官。1944年底,东方战线上,苏联红军已将德军击退回中欧,在西方战线上,突出部之役作战失败,希特勒认知到德国大势已去,但拒绝德军撤退。他仍对与英、美和谈保持希望,在罗斯福逝世后更为加强。
自杀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希特勒宣布邓尼茨海军元帅为元首继承人,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继承人,党务部长鲍曼为党务继承人,并下令逮捕不忠的帝国元帅戈林和盖世太保首领希姆莱,之前他还枪毙了爱娃·布劳恩的亲戚,企图叛逃的卫队长菲格莱因。4月29日,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4月30日15时30分,希特勒用一支7.62毫米手枪自杀,而爱娃·布劳恩则服氰化钾自尽。1945年5月8日夜,纳粹德国正式投降,德国战败。苏联士兵在希特勒藏身的地下掩体附近发现了疑似希特勒的尸体。一说,后经由法医、专家及相关证据确认为希特勒的尸体。[81][82][83]另一说希特勒尸体下落不明,有历史学家质疑希特勒自杀说是纳粹德军杜撰。2000年,俄罗斯公开声称是苏联特工在柏林地堡找到的希特勒头骨,但经美国考古学家贝兰托尼检验后,认为是造假。[84]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首席档案主管Василий Кристофоров将军在2009年12月7日接受俄国国际文传电讯社访问时,首次证实依据现存的机密文件显示:前苏联克格勃的主管尤里·安德罗波夫,征得前苏联共产党领导阶层的同意,以最高机密下令执行代号“The Archives”行动,销毁希特勒、其妻子爱娃·布劳恩,以及纳粹德国宣传主管约瑟夫·戈培尔全家人的遗体,以免其遗体葬身处成为纳粹支持者朝拜的圣地。希特勒等人的遗体在1945年5月2及5日被苏联军队发现,6月苏联军队将其埋葬于拉特诺镇外的森林中;八个月之后,即1946年2月21日,秘密移葬到马格德堡的苏联的军事基地。然而1970年3月,苏联决定撤离此军事基地并移交给前东德的平民机关,此秘密埋葬地点便可能被发现,因此计划将其遗骨销毁。此项秘密行动,由驻在马格德堡的KGB人员于1970年4月4日执行,将其遗体自墓穴中移出,在距离马格德堡11公里的舍纳贝克镇外露天焚烧,之后磨成粉末,集中丢入毕德瑞兹河。为证实希特勒的死亡,焚烧所剩希特勒的颚骨,现存于俄国联邦安全局档案室,而其头骨残骸存于俄国国家档案室,此外没有任何遗体残存于世。[85]
死亡争议
提起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有关历史资料都说他在苏联红军攻入德国柏林以后,于1945年4月30日服毒并开枪自杀。但是60岁的阿根廷作家、档案学 家阿贝尔·巴斯迪在其所著的《希特勒在阿根廷》中却认为,希特勒在1945年花了大约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黄金赎得性命,携带情妇埃娃·布劳恩成功地从 柏林逃走,并且在阿根廷隐藏多年,直到1964年75岁时才死去。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的记者为此曾经专门采访了阿贝尔·巴斯迪。另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1月25日报道,巴西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库亚巴市新闻系研究生西莫尼·雷内·格雷罗·迪亚斯在新书《希特勒在巴西:他的生与死》中挑战传统观点,认为希特勒没有于1945年4月30日自杀在柏林地堡中,希特勒实际上假死逃生,其逃到马托格罗索州的一个村子化名生活,最后于1984年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边境小村去世,终年95岁。[86]迪亚斯宣称,她有希特勒与卡廷嘉的合影可以证明自己的理论。迪亚斯还称,希特勒80来岁时曾前往巴西库亚巴市医院做手术,但被一名波兰修女认出,并要求其离开。随后,这名修女受到上级训斥,称希特勒就医获得了梵蒂冈当局的许可。迪亚斯说,希特勒之所以选择前往巴西定居,是因为他的梵蒂冈盟友曾给他一张藏宝图。
但是,外界普遍表示质疑该研究观点。首先,书中照片模糊,尤其是关键的面部,根本无法辨别五官。其次,书中多处史料被指不正确。例如,作者在书中写 到的莱比锡是希特勒最喜欢的作曲家巴赫的出生地,然而实际上,希特勒最崇拜的作曲家是瓦格纳,况且,巴赫的出生地也不准确,应该是艾森纳赫,莱比锡是其后 来生活的地方。这些信息的失实也为此书的可信度打上问号。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认为希特勒死亡的证据不充分。大多数人认为,希特勒在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开枪自尽,妻子爱娃·布劳恩服用氰化物,死在他身旁。这也是源于希特勒的保镖米施的说法,他是最后离开地堡的德国军人,也是目睹希特勒自杀的人中最后一位离世者。尽管争议颇多,但是诸多巴西学者均认同迪亚斯这一理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称希特勒死亡的物理证据不充分。1993年,俄罗斯当局对希特勒之死的官方报告出现改变,声称莫斯科存放着能证明希特勒之死的物证:一个据称沾有希特勒血迹的沙发、希特勒的部分下颚骨,还有一块头骨。然而,2009年,法医在检测希特勒头骨碎片时却发现,这个头骨属于女性。希特勒之死也因此再度成谜。[87]
影响
在希特勒的出生地奥地利因河畔布劳瑙有一石碑标记:FÜR FRIEDEN FREIHEIT语译:为了和平、自由与民主,法西斯永不再现,数百万人的死提醒着我们。
UND DEMOKRATIE
NIE WIEDER FASCHISMUS
MILLIONEN TOTE MAHNEN
宗教观
希特勒奥地利出身,故在罗马天主教(旧教)的双亲下成长,但自离家后就无参加过弥撒及领圣餐[88]。希特勒在趋近自己的目标方面上赞同新教的观点。同时,他采用了一些要素在他政治制度上,如天主教教会的层级组织、仪式及口号[89][90]。自徙至德意志之后,希特勒并无离开他的教会或拒绝给付宗教税,在名义上因此历史学者史格文-歌路(Steigmann-Gall)认为希特勒可能是个天主教徒[91],然而他也指出名义教徒在信仰虔诚度是不可靠的[92]。在公共场合,希特勒常赞扬基督教传统、德国基督教文化,并公开宣称信奉反犹的雅利安人耶稣信仰[93]。在他的演讲及书籍,说明了基督教与他反犹思想中心的关系,表示“身为一个基督徒,有责任让自己不受欺骗,但我有责任是作为真理和正义的战士。[94][95]”希特勒的私下谈话,说明他是一个基督教的批评者,表示这宗教只适合奴隶,虽然希特勒欣赏教廷的权力,但严重敌视他的学说[96]。希特勒覆倡尤利乌斯·施特莱歇尔(Julius Streicher)对基督教在创立时与犹太人联手的说法攻击天主教[97]。约翰·S·康威(John S. Conway)及部分历史学者质疑希特勒持有与基督教会的根本对立面[98],在希特勒私下谈话的多个来源大大降低它们的可信度,赫尔曼·劳施宁(Hermann Rauschning)的希特勒的谈话被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是杜纂的[99][100]。
然而在与德国教会的政治关系上,他立刻采用了“合适他的政治目的”的策略[98]。希特勒的具体计划,在掌权之前摧毁国内的基督信仰[101][102][103],希特勒青年的领袖曾说道“基督教的毁灭被明确认知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但从一开始,衡量这种表达极端立场是不可行的[101],直至战争结束也无法消灭基督教的影响力[96]。
希特勒有段期间向德国人推行“正向基督教”宗教系统[104][105],消除他所反对的基督教传统及融合了种族主义的元素。然而直至1940年,他放弃推行包含正向基督教的整合宗教构想[106]。希特勒维持着“宗教中的恐怖主义”,简单的说明,是犹太人的信条在基督教普遍化,而他的效果是在人们的思想散播了烦恼。[107]”
希特勒曾说:“我们不想要有其他高于德国本身的神袛,必要性在于拥有对于德国的狂热信仰、希望与爱。[108]”
与神秘主义
一些作家认为希特勒与其他纳粹理论者相较,并无坚持秘传的思想、神秘主义或亚利安秘学(Ariosophy)[96],希特勒在著作《我的奋斗》中嘲弄这些信仰[104][109]。尽管如此,其他作家相信希特勒年少时受到深刻的影响,特别在他的种族观点上,如活跃的德意志人优等种族的神秘活动中的具神秘色彩的反犹杂志《Ostara》,相信该出版商蓝兹·冯·李班费尔斯(Lanz von Liebenfels)的主张,并夸奖他的成果[110]。历史学者对此可信度有不同的看法[111],尼古拉·古德里克-克拉克(Nicholas Goodrick-Clarke)认为蓝兹的说辞可靠,布里吉斯特·哈曼(Brigitte Hamann)公开了问题和伊恩·柯萧(Ian Kershaw)则是极度怀疑[112]。健康
他被认为曾患有肠躁症、皮肤损伤、心律不整、梅毒[113]、亚斯伯格综合症[114][115]及甲基苯丙胺成瘾。他有牙齿上的问题,他的私人牙医雨果·布拉希克(Hugo Blaschke)曾表示1933年他曾为希特勒的上颚装了一个大的牙桥,又于1944年11月10日进行救治严重牙疼的感染而切除其部分牙桥的手术,报告另说明其患有鼻窦炎[116]。在1930年代早期后,希特勒大致上遵行素食饮食,虽然偶尔食肉[117]。马丁·鲍曼为希特勒在贝格霍夫(Berghof,近贝希特斯加登)建造一个温室以确保在战时提供新鲜蔬菜与水果。
希特勒是个讲究健康与自律甚谨的人,他不吸烟、基本上不太饮酒,偶饮啤酒,极少饮用烈酒。一般时候,他的饮料是淡茶、牛奶与热巧克力。他尤其反对吸烟。不过希特勒少年时烟瘾相当重,多时一日可抽至四十支烟,后来因觉得太浪费金钱而戒烟。在当政时,希特勒由学者口中得知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基于保证国民健康的立场,他提倡纳粹德国的禁烟运动。据传希特勒痛斥过他的情人爱娃暗自抽烟的行径。他甚至承诺,给他周遭成功戒烟者一只金表。根据许多目击者表示,在希特勒自杀后,竟然有许多军官、助理及秘书们立刻在元首地堡抽起烟来[118]。
性倾向
希特勒曾公开说明,自己身为男人却无家庭生活,而完全致力于他的政治使命。他于1920年代有未婚妻Mimi Reiter,之后有个女友爱娃·布朗。他有个关系亲密的侄女Geli Raubal,部分评论人宣称两人具有性关系,但并无证据[119]。依约翰托兰(John Toland,他的书A.H.: a Definitive Biography),希特勒经常以追求者的方式拜访Geli,并限制她除了与希特勒自己一起外的活动。这三个女性曾自杀(其中两个人成功),而使希特勒被政敌奥托·斯特拉瑟怀疑是个恋物癖、恋尿癖,但Mimi Reiter否认了这些说法[120]。在战时及战后的心理学者提供许多对希特勒的性心理解释[121],一些理论家声称其与英国法西斯主义者Unity Mitford有关系[122]。
推翻希特勒的密谋
1938年
这群试图绑架元首的德军将领,包括时任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前任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贝克、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Franz Halder)、柏林守将维茨勒本(Walther Otto Dietrich von Witzleben)、波茨坦守将伯鲁克道夫(Walter Graf von Brockdorff-Ahlefeldt)及军需处长、柏林警察局长等人,可说是将星云集。他们已约定于1938年9月14日下午8时,乘希特勒返抵柏林时举事,逮捕希特勒。在他们万事俱备之后,忽然于计划逮捕前四小时得知,英国、法国两方领袖已对德国入侵捷克的要求,作出重大让步。希特勒元首变成民族英雄,这些德国将军不愿违背民意,逮捕领袖,于是终止计划。
1944年
7月20日密谋案,是一次企图刺杀阿道夫·希特勒而发动的政变行动。于1944年7月20日由一班德意志国防军军官和另外一些人展开行动。政变的主谋是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其他参加政变的人包括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路德维希·贝克上将、埃里希·赫普纳上将、卡尔·格德勒(莱比锡市长)、梅尔茨·冯·基尔海姆上校、阿尔弗雷德·台尔普神父等等。埃尔温·隆美尔元帅和京特·冯·克鲁格元帅都被指牵涉其中,最后两人被迫自杀。著作
相关艺术作品
- 电视系列剧《希特勒:恶魔的崛起》(2003年)[123]
- 电影《希特勒-德国制造》(1977年)
- 电影《纳粹与希特勒》(1998年)
- 电影《帝国的毁灭》(2004年)[124]
- 电影《阿道夫叔叔》(2005年)
- 电影《关于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实真相》(2007年)
- 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2009年)
- 电影《恶棍特工》(2009年)
- 话剧《希特勒的肚子》(2011年)
- 动画电影《剧场版 钢之炼金术师 森巴拉的征服者》(2005年)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