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社科院报告: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30年不动摇

社科院报告: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30年不动摇

2011-9-14 15:15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了望东方周刊201137期封面

  评估美国

  编者按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在不久前发布了首部“美国蓝皮书”---《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以奥巴马执政以来的美国内政外交为中心议题,对当前美国的实力、地位及政策调整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这其中,对于金融危机之后,一片“美国衰落论”之中,美国国家实力与未来走向的客观评估是《美国蓝皮书》最大的关注焦点。

  如报告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教授对本刊记者所言:“如何看待美国的实力和走向,将直接影响我们跟美国打交道的方法。”

  美国真的走向衰落了吗?这要从政治、历史、经济、民意等各个角度来客观衡量。

  “认为美国实力将维持下去在中国美国学界仍然是主流看法”

  --- 专访《美国蓝皮书》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在2011年首次推出《美国蓝皮书》“评估美国”,这其中有什么样的背景和考虑?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美国蓝皮书》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

  《了望东方周刊》: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为什么要做这么一本“蓝皮书”?

  倪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美国问题研究机构,因此牵头国内各大美国研究高校和机构,做了这个研究报告。有包括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各大知名机构学者的文章,可以说是中国美国研究学界的一次集体发声。

  我们一直在提,在国际上增加话语权,我想这就是一次展示中国美国学界研究成果的尝试。而且以后将每年出版一次。

  《了望东方周刊》:为什么把主题定为“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

  倪峰:美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受关注的国家。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进入了内政外交上的多事之秋。在此之前,世界关注美国,更多是因为它的“老大”地位;金融危机之后,则是因为美国的“事”。

  在各种“事”当中,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实力与地位,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热门的话题,在全世界学界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因此中国的美国学界需要就此做出自己的评判。

  《了望东方周刊》:中国美国学界的基本判断是怎样的?

  倪峰:对于美国实力与地位的判断,国内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美国的实力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仍然会是一个超级大国,其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在。二是美国实力已经处于下降的过程之中。

  在决定出版蓝皮书的初期,我们就这个问题向北京大学的王缉思教授、中国社科院的陈宝森教授和黄平教授分别约稿,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让他们每人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很有意思,成文后,我们发现他们三人的主要观点是比较趋同的,都是第一种观点,这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到的。

  当然还有一些着名学者是持不同看法的,这次我们没有约到。

-

  目前来看,认为美国实力将维持下去在中国美国学界仍然是主流看法。当然,从短期来看,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执政以来,情况要悲观一点,特别是在内政能力方面。

  《了望东方周刊》:发布这本蓝皮书对中国人认识美国有什么样的意义?

  倪峰:中央早就提出,要争取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如何维持稳定的发展环境?影响中国外部环境的最大因素可以说就是美国。

  因此,如何看待美国的实力和走向,将直接影响我们跟美国打交道的方法。比如,如果我们认为美国仍处于“平顶山”上,仅仅是在左右徘徊而不是正在走下坡路,那么维持稳定就更加重要。

  《了望东方周刊》:蓝皮书预计的目标读者是哪些人?

  倪峰:是美国学界、整个国际问题学界、关心这个问题的普通民众,以及给政府部门做决策参考。

  美国兴衰再评估:西风瘦马,还是北天雄鹰

  “应当避免根据一两年的事态发展或一两个重大事件,就得出美国将要从顶峰跌落的结论”

  文/王缉思、程春华

  2008年从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美国衰落”的评论与预测又一次铺天盖地出现在媒体和网络上。其中“唱衰”美国的观点,从数量上大大超过认为美国还有强大生命力的观点。

  这次有关美国兴衰的全球论辩,主要的诱发因素有三个。第一是2008年以来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以经济为基础的美国实力的中长期前景不明。第二是2003年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的国际道义形象严重受损,包括“软实力”概念发明者约瑟夫·奈在内的诸多评论者,对美国单边主义带来的软实力下降深表担忧。第三是新兴大国特别是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形成了“世界权力大转移”之势,对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构成重大挑战。

  美国丧失了美元霸权和创新力吗

  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美国经济走势牵动美国兴衰论辩者的神经。“衰落论”认为,美国经济长期衰退导致美国地位趋向衰落,主要表现在美国经济占世界份额下降、债务赤字严重、政府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经济衰退、经济虚拟化等方面。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总量一度占世界50%左右,现在占25%左右。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占gdp比重将近10.8%,居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的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十年美国赤字总额将为7.2万亿美元。

  “兴盛论”认为,金融危机不但没让美国衰落,反而促进了美国进步。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和约瑟夫·奈在2009年1月8日的德国《时代》周刊上分别以“美国会怎样”和“别再单干”为题撰文称,没有理由担心危机已经给美国的体制造成致命打击,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对世界来说至关重要。

  美元霸权问题是兴衰论辩者的焦点之一,也是美国兴衰的一个“晴雨表”。当美元霸主地位失去时,美国的金融衰落将不可逆转。

  “衰落论”认为美元国际地位下降影响到美国世界地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研究报告《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中指出,虽然近期流入美元资产的资金增加,导致美元升值,但是到2025年美元仍可能丧失其举世无双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成为市场中一篮子地位平等货币中的老大。

  “兴盛论者”认为美元地位不会急剧下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支撑美国兴盛。他们说,关于美元将无法维持作为基础货币地位的论调过去曾出现过四次,但都未成为现实。

  美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是事关美国兴衰的重要方面。“衰落论者”认为美国在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在退步。2009年9月15日法国《回声报》载文披露,一个技术创新基金会根据衡量竞争力的16项标准做出评估,美国为全球第六名,落后于瑞典和新加坡。

  “兴盛论者”则坚持说美国在技术、人才与创新竞争力方面活力十足。《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由于材料和设备价格猛跌,使个人得以将新意念转变为创新发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工程学院学生希望做实际动手的研发工作,各种创新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出现。

  美国的“软实力”与“巧实力”还有多强

  “软实力”和“巧实力”都是约瑟夫·奈等美国人陆续提出的概念。“衰落论者”认为美国软实力正在下降,表现在美国模式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制度创新能力、国际形象等诸多方面实力的下降。

  《华盛顿邮报》的弗雷德·希亚特和《纽约时报》的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美国的民主制瘫痪了吗”的疑问,指出美国人很少像现在这样怀疑自己的模式。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巧实力委员会”认为美国的形象和影响力近年来在下降,美国必须从输出恐惧转向激发乐观精神和希望。

  而美国“兴盛论者”认为,文化软实力和外交巧实力可弥补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维持美国的领导。

  美国自由主义政治学家、时任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院长的安-玛丽·斯劳特在2009年第1期《外交》上发表文章说,当今世界衡量实力的标准是网络联系。拥有最大最多联系网络的国家---美国,将握有全球议程。她预言,21世纪将是又一个“美国世纪”。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可能超过美国吗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影响力的上升备受关注,尤其是势头正旺的中国成为话题的焦点。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2010年的约30%。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 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多。

  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地位上升,显然带来了美国国际地位的相对下降。英国评论家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说,中国会与崛起的印度一起终结自1800年起由西方统治的世界。

  关于中国经济何时超过美国众说不一。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将预测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提前到了2027年,估计2050年美国经济实力至少比中国弱10%左右,金砖国家和日本总产值将超越西方。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按实值计算的经济规模2016年将超过美国,“中国时代”即将来临。

  “衰落论者”大都认为新兴大国崛起会加快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进程,削弱美国霸权地位。

  “兴盛论者”则提醒人们不要夸大新兴大国崛起对美国地位的影响。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将拉近与美国的实力差距,但并不能据此说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由于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受教育程度高、政治稳定以及鼓励创新,因此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中,美国经济仍排在第二位(仅落后于瑞士),而中国则排名第29位。

  衡量美国兴衰的多重尺度

  从客观的学术角度观察美国世界地位的变化,需要建立一些全面的评价标准与参照物,包括纵向与横向的尺度及多重视角。

  衡量美国兴衰的纵向尺度,指的是将今天的美国同哪个发展阶段的美国相比。约瑟夫·奈也承认,20世纪末的美国比20世纪中期的力量要小得多。选择1945年前后的特殊历史时期(美国以外的其他大国都在二战期间遭受深重打击或战败)为美国兴衰的参照物,所有论者都会承认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而且永远无力重放当年的光芒。

  衡量美国兴衰的所谓横向尺度,指的是将美国同哪些国家或地区作为比较对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同苏联相比的实力有所下降。到了70-8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突飞猛进,西德等一些欧洲国家发展速度也超过美国。从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好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今天,新兴大国构成了对美国实力地位的主要挑战,而美国与欧洲、日本、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的经济和军事优势继续扩大,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不降反升。

  所谓多重视角,指的是经济以外的其他衡量标准。金融、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趋势,只能是主要依据之一。判断美国国力走势时,还必须综合评估它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国内政治凝聚力、军事能力、公民素质、教育水平、人才流向、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组织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

  从根本上看,要判断今后美国能否长远维持强盛的国力(而不是同其他大国相比的国际地位),必须分析美国在历史上得以发展强大的主要因素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认为,美国发展强大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美国的法治传统和法治精神维护着国内的长期政治稳定。美国的法治,一方面体现在一个较为健全的宪政体制,另一方面表现为美国社会深厚的法律至上传统。法治而非人治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第二,美国社会价值观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使民族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得以保持,爱国主义得以深化。

  第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过去一百多年来,美国能够保持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新性的研发及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四,公民社会发达,社会自我纠错机制和能力较强,有利于防止国家发展道路偏离方向,避免对外关系中的严重战略失误。

  无可掩盖的是,美国长期存在着资本主义对社会的腐蚀、贫富悬殊、党派分裂、腐败、种族矛盾、信仰危机、形形色色的社会痼疾、政府权威的衰落、对外政策中“救世主”心态等难以自我调节的领域。但是,在使美国得以强盛的上述四方面因素未出现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所谓美国的衰落或国际地位的下降,就只能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横向尺度的结论。

  美国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未来20~30年内不会动摇

  在一些中国网站上,最近有人将美国比作“夕阳西下”之时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言“美国国力如同自由落体的下坠已经成为现实”。美国以白头海雕(秃鹰)为国鸟,将雄鹰的形象嵌在国徽上。美国学者沃勒斯坦2002年发表题为“老鹰坠地”的文章,遭到了主张“雄鹰还在翱翔”的评论者强烈的反驳。美国到底是日趋孱弱的“西风瘦马”,还是继续翱翔的“北天雄鹰”?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舆论界和研究人员对美国实力地位的评估经常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基本上是过低估计了美国的实力地位和纠错能力,过高估计了美国面临的内外困难。当然有理由认为,由于新兴大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这一次美国真的衰落了。但是,对于“势不可挡”的新兴大国的预测,比对美国的预测还要复杂困难得多,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即使对于新兴大国赶超美国这一点,观察者也还需持谨慎态度。

  纵观历史,综合外部和美国国内因素,对美国国力发展的未来走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判断:

  第一,就单个国家的自然禀赋和发展潜力而言,美国的国力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是美国发展的“硬条件”;移民社会和人才优势、法治精神、创新机制、分权与制衡机制、联邦制、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互补、社会渐进改良、庞大的中产阶级、相对开放的国内市场和强劲的海外扩张等等,是美国发展的“软环境”。这些硬条件(美国高度重视环境和国土资源保护)和软环境都没有出现重大变化,决定了它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纵向比较(同自己的过去比较),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等“硬指标”将继续上升,民主法治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基本保持不变,教育水准和社会凝聚力可能会因新移民大量涌入而稍有下降,公民社会仍然保持活力,社会思潮和政治的钟摆正在从右翼保守向中间方向移动。

  第三,横向比较(同其他大国和力量中心相比),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在未来20-30年内不会动摇。美国的相对实力已经到达世界历史上的顶峰,“一超更强”的局面不会出现。但是这个顶峰可以比喻为一座“平顶山”,其上还有凹凸坑洼。至于美国在这座平顶山上能走多长时间而不致无可挽回地滑到下坡路上,现在的任何预测都是缺乏牢固根据的。

  应当避免根据一两年的事态发展或一两个重大事件,就得出美国将要从顶峰跌落的结论。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在未来的10年左右赶上美国,但其综合实力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作为后崛起的大国其发展会更加复杂艰辛。作为整体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尚不能对美国和西方世界形成足够有力的牵制,还不具备重塑世界秩序的实力和条件。

  第四,美国的国内发展战略和全球战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总趋势有有利于美国复苏经济、纠正社会发展失衡、提升软实力、维护国际地位的一面。但是,其国内右翼保守势力和巨型资本财团对这些积极变革形成强烈的抵制力量,美国能否做出更有远见的国际战略调整,同其他大国合作,塑造更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不仅取决于美国本身,也同全球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相互作用,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和政策相互关联。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程春华,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原文有删节。)

  美国经济实力真的衰落了吗

  “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要想赶超美国,需要做长期努力,在此之前谈美国衰落为时尚早”

  文/陈宝森

  美国这一次的经济衰退开始于2007年12月的次贷危机,到2009年7月为止,历时18个月,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收缩时间最长,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因此又被人们称为“大衰退”。

  展望未来,后金融危机的美国能否重振雄风,抑或就此走向衰落,各方的看法很不一致。

  综合来看,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不能说小,但其特点是对虚拟经济的打击比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大;对华尔街的打击比对主街的打击大;对美国软实力的打击比对硬实力的打击大。华尔街的神话被戳穿,然而与历次经济危机相比,它只能算是一次严重挫折。如果说比它更严重的危机美国都度过了,那么这次危机经过调整,使美国经济重回衰退前的正常轨道仍然是可能的。

  客观考察美国经济的兴衰,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是当前美国经济的实力地位。有十个指标与经济实力相关,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值、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教育水平、财政实力、金融实力、主权货币、跨国经营、人力资源、自然禀赋。下面一一进行衡量。

  gdp及人均gdp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告诉我们,就单一国家说,2008年美国的gdp占世界总值的23.4%,其他发达国家中,日本占8.1%, 德国占6%, 法国占4.7%, 英国占4.4%, 意大利占3.9%, 加拿大占2.3%。

  就gdp增长速度说,从1980年到2008年的28年中,美国的年均增长速度略高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就反映富裕程度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per capita) 来说,2008年美国是46360美元,以此为基数,日本相当其83%,德、法均为92%,英国89%,加拿大91%,意大利76%。

  上述数字表明,美国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占世界gdp的比重大,gdp增长速度较快,富裕程度较高。不过把欧盟27国的gdp加在一起,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美国是权力集中、政策一统的主权国家,易于发挥经济规模优势。在这方面,欧盟要赶上美国还需要在完善其政治、经济体制上做长期努力。

  同新兴市场国家比,美国的劣势是gdp增长速度慢,但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同美国存在极大差距。因此,要在规模上赶超美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要在富裕程度上赶超美国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劳动生产率

-

  劳动生产率的定义是每个工人每小时的产量。劳动生产率提高就是用较少的人/时生产出相同或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它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也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从1973年到1996年,以1973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00,日本相当于它的 55%,德国73%,法国66%,英国52%,荷兰77%,瑞典66%。到1996年仍以美国为100,日本是其74%,德国82%,法国84%,英国 67%,荷兰97%,瑞典90%。这说明在此期间,美国同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虽有所缩小,但仍领先。

  又据美国2010年统计摘要显示,在1995-2000年间,美国的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为2.1%,2000~2008年也是2.1%。在此期间,欧盟27国的数据是2.1%和1.5%。美国的优势依然明显。

  科学技术竞争力

  美国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2008年发表了《美国的科学技术竞争力》报告,用几项能够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对比。他们的结论是: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继续领先于世界。

  他们是用这么几项指标衡量的。第一,其他国家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并没有明显超越美国。美国在世界支出总额中占40%。中国、印度、韩国的科技投入增长很快,成果也颇为可观,然而,它们的专利、科技出版物和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都只占很小的份额。

  第二,其他国家的科技队伍并没有超过美国。欧盟15国科研人员的增长同美国相当,日本则显着低于美国。此外,有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在美国受聘。

  第三,欧盟15国和日本在创新专利的增长上慢于美国,在经合组织工业化国家获得的技术发明专利中,美国占38%;在被引用的出版物中,美国占 49%;在引用最多的出版物中,美国占63%。尽管科学技术发展继续站在世界前列,美国却抱有深重的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发展,并致力于采取措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

  教育水平

  美国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个国家,建立了支撑创新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美国的大学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大学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科技人才。这是因为大学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大量资助,在基础研究上投入了雄厚的财力。基础研究的主要执行者是大学,它们使用了全社会约三分之二的基础研究经费。

  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作为一个尺标衡量,从各奖项设立开始到2010年,美国诺贝尔奖得主占世界总数的39%,占世界科学、医学和经济学领域的47%。一共有315位获奖者,获得317个奖项。

  据统计,美国用于大学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而其他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5%。联邦政府承担了大学开支的 32%,但是只承担了中、小学开支的7%。这个事实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大学办得比中小学好。

  财政实力

  财政实力决定一国维护国家机器、提供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应对突然事件的能力。财政力量的源泉来自于经济。由于美国每年创造的总产值居世界之冠,因此尽管美国的财政收入占gdp比例较低,财力在世界上仍然是最雄厚的。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克服金融危机,因而他奉行了财政刺激政策和解救危机优先的政策。这导致联邦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到历史高点,到 2015年累积额将达到19.6亿美元,占gdp之比将上升到102%,去掉政府各部门持有的国债券,净债务将达14万亿美元,占gdp的73%,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赤字警戒线。

  有人说,如果美国国债上升到占gdp的150%,美国就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发生欧洲式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理由是:第一,现在美国的赤字虽然大,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经济好了,如果奥巴马信守诺言,赤字会下来。第二,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使美国具有用主权货币支撑国债的条件。这就是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第三,美国的经济规模、富裕程度使它享有特殊的国际信用度,何况给美国国债定级的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美国公司。

  金融实力

  金融杠杆的强弱决定经济体的扩张能力。美国的金融实力表现在它有丰沛的资金来源,强大而多样化的金融中介,以及规模庞大、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等方面。金融市场的资金源头来自国民储蓄,国民储蓄又形成各种资金池,如银行存款,养老金基金,保险金基金,货币市场互惠基金等,并由它们经营和管理。

  美国拥有的养老金基金和互惠基金各占世界总额的46%左右。美国是每年保险金收入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日本。这两个国家拥有全世界保险基金的 40%,而他们的人口只占世界的7%。美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和交易最活跃的股票市场。2008年美国股票的市值为同期世界第二大股市日本股票市值的3.7 倍,交易量为日本的6.2倍。美国的债券市场尤其发达,占世界总额的39%,其中住房抵押债务证券约占四分之一,达9.2万亿美元。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估计在5000亿美元到1.4万亿美元之间。美国还拥有若干世界知名的大银行。

  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风险资本基金、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各种金融公司都属于金融中介。强大的金融中介为把金融资源注入实体经济提供便利。不过以逐利为目的的金融活动的无限膨胀也可以给实体经济带来灾难。这就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危机使美国金融遭受重创,但如果通过金融改革法把金融业引向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正轨,则为美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机会。美国金融业的实力地位因金融危机而受到削弱,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金融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

  主权货币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交易手段和计价工具对全球金融活动拥有强大的支配力量。根据imf和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在危机前的2006年 12月,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约为65%,欧元为25%,日元为6%,英镑为3%,其他货币约占1%。危机发生后,2009年9月,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约为61.6%,欧元为27.7%,日元为3.2%,英镑为4.3%,其他货币为3%左右。份额变动主要由汇率变动引起。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也很高,约占总额的62%。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用美元结算最为普遍。即使在欧元区,区外贸易的很大部分仍然要使用美元结算。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2010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受到威胁。在该协会今年第三期《季度资本流报告》发表的 “有关美元的两大神话”一文显示,用美元计价的资产并未受到威胁。在截至2010年7月的12个月中,流入美国国债的外资总数接近历史高点。报告称,尽管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投资美国国债的海外官方资金规模大幅下降,但流入证券市场的外资仍然稳健。

  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是美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在全球的竞争能力。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总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1990年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美国占35%,居于发达国家的首位,为居第二位的英国的3倍多。2000年,它的比重仍占33.8%。到 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其比重下降到22.7%。不过比起居第二位的法国,美国仍然是其两倍多。从当年美国输出的对外直接投资看,在发生金融危机的3年中逐年有所下降,大体上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16%,2009年比2008年又下降了25%。这个下降比例远较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滑坡的幅度43%为小,所以美国占当年世界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反而从前两年的17%上升到22%。

  美国跨国公司不仅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居于世界首位,而且在全世界有很强的竞争力。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跨国公司500强中,美国占了139家,多于四分之一。其后依次为日本71家,中国46家,法国39家,德国37家,英国20家,意大利11家,加拿大8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比较好,139家的年收入达到69772亿美元,占500强总收入的30.8%。

  人力资源

  当今世界就人力资源而言有两种不同的趋势,有些国家人丁兴旺,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另一些国家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美国属于前者。这是美国经济能够继续向好的因素之一。

  到2010年,美国人口上升到3.07亿,为俄罗斯的2.1倍,日本的2.4倍,德国的3.7倍。美国已经连续50年每10年增长率保持在8% 以上。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移民和移民较高的出生率。1990年到2000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有近1100万,占美国人口增长的1/3。从2000 年到2005年,美国国内出生于外国的人口增长率是16%。多元化的人口结构为美国发展提供活力。美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为美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对许多国家形成压力,而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是12%,全美人口平均年龄为36岁,老年化问题并不严重,在发达国家中是少见的。不过美国也面临提高少数族裔的素质、加速融合过程的问题。

  自然资源

  美国在气候、水源、土地、矿藏等方面都得天独厚。美国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适宜,降水丰沛。美国的水资源的特点是东多西少,总体丰富,人均量高,水资源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美国的土地资源充足,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9%,居世界第一。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是0.6公顷,为世界人均耕地的2倍多,其中有40%位居本土,农耕条件十分优越。美国的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矿产资源的特征是总量丰富,丰度不尽相同,非金属矿资源最多,分布亦广,金属矿和能源次之,地理分布广,但不均匀。

  自然资源丰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如果人们躺在金矿上睡大觉,就要沾染所谓的“荷兰病”。这种情况迄今没有在美国发生,因而使自然资源的优势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以上十个方面基本上反映了当前美国的经济实力地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要想赶超美国,需要做长期努力,在此之前谈美国衰落为时尚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原文有删节)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与中美关系

  总体来讲,受访者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受访者中认为中美关系“可能倒退”和“肯定倒退”的人数比例累加不到6%。经贸、台湾和能源被多数受访者视作未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或领域

  文/中国社科院“中国人看美国”课题组

  由于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了解中国民众对美国的认知、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尤为重要。2010年6至8月间,中国社科院“中国人看美国”课题组在全国8个城市就美国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遵循简单随机抽样的做法,本次调查依照地域分布的原则,在沿海地区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内陆地区五个城市(兰州、昆明、长春、自贡和长沙)发放了问卷。每个城市发放350份问卷,其中1/3在大学生中间发放,1/3在企业人员中发放,还有1/3在居民社区中发放。

  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受访者个人简况信息;第二部分内容是对国际问题的了解状况的一般性调查;第三部分是美国和中美关系部分,由10个问题组成。这部分内容主要了解受访者对美国的基本认识、美国影响力的变化、对美国和中美关系的认知和判断。问卷的最后还专门留出空间,征询受访者的意见或建议。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8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7份,回收率接近96%。

  “白宫”、“自由女神”、“华尔街”、“五角大楼”和“美元”被认为最能代表美国

  问题一:对美国的了解程度

  34.9% 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美国,还有近一半(47.4%)的人表示“一般了解”,只有17.6%的人回答“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这说明中国民众认为自己对美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尽管了解程度不高。

  问题二: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

  调查显示,就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程度而言,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受访者占到92%的比例,而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共有2.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民众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力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

  问题三: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就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而言,认为“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受访者比例达到90.7%,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则只有1.3%,这反映出中国民众普遍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问题四:美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

-

  当被问及对美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所持立场的看法时,认为“积极”或“比较积极”的受访者共占41.3%,认为“比较消极”或“很消极”的占23.6%,而认为“一般”的则达35.2%,这反映出中国民众此问题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

  问题五:对美国的总体印象

  调查表明,就对美国的总体印象而言,表示“很好”或“非常好”的受访者达36.1%,认为“一般”的占到48.8%,回答“比较消极”或“非常消极”的占1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民众对美国的总体印象并不那么消极。

  问题六:最能代表美国形象的符号

  当被问及心目中最能代表美国形象的符号时,“白宫”(26.5%)、“自由女神”(20.1%)、“华尔街”(8.5%)、“五角大楼”(7.4%)、“美元”(6.9%)位居受访者回答的前5位。

  如果将回复为“华尔街”、“美元”的比例累加起来,则占到了15.9%。“白宫”的比例最高,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受访民众认识到美国总统或行政当局在美国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将回复为“五角大楼”和“航空母舰”的比例累加起来,则占到了10.4%。这些反映出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换个角度来说,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众平时关注美国的焦点所在。

  问题七: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调查表明,就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认为“很大”或“比较大”的受访者共达93.3%,认为“比较小”或“很小”的累计只有0.7%,这反映出中国民众对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非常一致的看法。

  问题八: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趋势

  受访者认为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将“迅速上升”或“上升”的比例共占20.4%,认为“基本持平”的占56.3%,而回答“下降”或“迅速下降”的则占23.4%。不难看出,多数受访者认为美国将会保持或提升其现有的国际影响力。

  问题九:如何看待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

  在被问及普通美国人是否了解中国时,受访者认为“很了解”或“了解”的人数共占8%,回答“一般”的有39.8%,表示“不了解”或“很不了解”的共占52.2%。除了不少人认为“一般”之外,接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不了解”或“很不了解”,这说明相当部分的受访民众认为普通美国人对中国并不太了解。

  问题十:普通中国人是否了解美国

  在被问及普通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程度时,受访者回答“很了解”或“了解”的人数共占13.2%,有54.5%的受访者回答“一般”,而回答“不了解”或“很不了解”的共占32.4%。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一般”,说明不少民众认为普通中国人对美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尽管这种了解程度还算不上较高。

  问题十一: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总体评价

  共有15.8%的受访者回答“很好”或“好”,回答“一般”的占73.5%,回答“差”或“很差”的共占10.7%。七成以上受访者选择“一般”,表明相当多的民众对近年来中美关系的现状持有比较客观的态度,既看到两国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也能认识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

  回答“好”的比例超过回答“差”的比例,回答“很好”的比例超过回答“很差”的比例,受访民众总的说来对中美关系的现状持有比较积极的心态。

  问题十二: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看法

  分别有9.3%和68.2%的受访者认为中美关系将会“顺利发展”和“曲折发展”,认为“不进不退”的占16.5%,回答“可能倒退”和“肯定倒退”的分别占4.8%和1.1%。

  数据显示,多数民众对中美关系前景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尤其是选择“曲折发展”的占到68.2%,说明相当多的中国民众已经习惯于中美关系多年来曲折发展的进程,对中美关系的前景具有某种较为成熟的认识。

  问题十三:未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或领域

  在被问及未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或领域时,受访民众认为经贸、台湾和能源最重要的人数最多,分列前三位。35.8%的受访者认为是经贸问题,25.7% 人指出是台湾问题,还有17.5%的人表示是能源问题。

  这些说明,在受访民众心目中,“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仍然非常重要。与此同时,经贸、能源问题也变得愈发重要,认为经贸问题最为重要的受访者人数甚至超过了台湾问题,值得关注。

  问题十四:受访民众对处理对美关系的态度

  今后中国应当如何处理中美关系?调查显示,45.9%的受访民众主张“更坚持原则”,12.3%的人认为“无须改变”,还有41.3%的人建议“稍微灵活些”。

  不难看出,无论是主张“更坚持原则”还是“稍微灵活些”,相当多的民众实际上主张改变处理对美关系的方式,但主张“更坚持原则”的比那些主张“稍微灵活些”的更多一些。

  问题十五:受访民众获取有关美国信息的主要渠道

  当被问及主要从哪些渠道获得有关美国的信息,受访民众表示从电视获取信息的有1999人次,占到74.6%;1929人次表示主要从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占到72.0%;还有1372人次表示主要从报纸杂志获得有关美国的信息。而只有84人次表示主要通过出国访问获得有关美国的信息。

  从受访民众的回复可以看出,电视、互联网和报纸杂志是中国民众获得有关美国信息的重要渠道。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和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传媒手段加大了对国际事务和美国的报道。这些传媒成为中国民众了解外部世界和美国的重要渠道。

  在被问到中国今后如何处理对美关系时,中国民众明显出现了分歧

  通过对于这次问卷调查数据的仔细分析,我们大致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中国民众对于美国国际地位及其影响力有着充分的认知。高达90%以上的受访民众认识到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此相对应,超过90%的民众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或“比较大”的影响,这表明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着高度一致的共识。毕竟,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普通民众对此同样有着更为强烈的感受。即使在美国经济陷入低谷之际,还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将会保持其现有水平的国际影响力,甚至还有超过20%的民众认为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迅速上升”或“上升”。

  尽管过去一年多来中美双方摩擦增多,但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总体印象并没有变得十分负面。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对美国的印象“一般”,没有明显的好恶,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所作所为。这与前两次的民调相比,变化不大。

  在受访者心目中,白宫、自由女神、华尔街和五角大楼最能代表美国的形象,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力。这和2008年的民意调查相比,既有一定的一致性,也出现了些许变化。在前一次民调中,当被问及最能代表美国形象的符号时,受访者的回答中,好莱坞、白宫、华尔街和自由女神名列前四位。其中,超过一半(54.9%)的受访者认为好莱坞最能代表美国的形象,位列第一;而此次民调中只有4.8%的受访者持有这样的看法,排列第七位。

  就整体上来看,中国民众对于中美关系的看法比较客观理性,没有明显的极端倾向。接近90%的受访者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大多数受访者对于当前中美关系的看法谨慎,高达69.5%的民众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总体评价是“一般”。而高达62.7%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中美关系将“曲折发展”,这表明相对多的民众对于中美关系的现状有着相对客观的态度,既看到两国关系中的积极面,又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受访者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受访者中认为中美关系“可能倒退”和“肯定倒退”的人数比例累加不到6%。经贸、台湾和能源被多数受访者视作未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或领域,这和前一次的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不过,经贸和台湾的重要性互换了排序,经贸问题超过台湾问题被受访者认为是未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这或许和近年来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中美经贸摩擦加大、而台海局势相对平稳的大背景有关。

  调查再次显示,电视、互联网和报纸杂志是中国民众了解美国的三大渠道。这和前两次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不过,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呈现赶超电视的势头。这表明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通过上网来了解外部世界,了解美国。

  就性别而言,男女受访者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没有明显差异,甚至有趋同的趋势。而在以往的调查中,在如何处理对美关系的问题上,男性更趋强硬,而女性相对灵活。

  在绝大多数问题上,各个年龄段受访者的看法并无明显差异。多数受访者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不过老年受访者对于美国的印象较差,态度也稍稍强硬。而中青年受访者了解、接触美国的渠道更多,视野更为开阔,对于美国的认识多元化,对于美国及其影响力的认可度更高。这种微妙的差异也在前一次的调查结果中显现出来。

  内地和沿海两地民众的看法差异不大,只是有些许的不同。在多数问题上,两个地区受访者的观点相差不大,只是有些细微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具有特定的含义。沿海地区更多受访民众中将华尔街列为美国的符号,而内地则更多将五角大楼列为美国的符号,这表明沿海人士更关注经济层面,而内地则更看重美国军事。

  与此相对应,更多沿海人士将经贸视作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或领域。沿海地区受访者的观点相对一致,而内地受访者的观点有些分散,内地受访者 “不知道/不清楚”或“不回答”的比例更高。这一方面反映了内地受访者可能相对来说对美国和中美关系的了解不多,另一方面也许有其他看法。

  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众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调查分析显示,在多数问题上,大专以上、以下两类受访者的观点相差不大,但大专以上学历被调查者的观点相对集中和一致,共识度更高,而大专以下受访者的看法则有些分散。这和前一次的调查结论相吻合。

  不同职业或不同收入层次的普通民众在有关美国和中美关系问题的主流看法上有一定的共识,但他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又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这是共识下的差异。比如,职业会影响受访者看待美国和中美关系的视角,从而在看法上出现差异。相形之下,所受教育程度对于民众看法的影响较职业和收入的因素更明显。

  ((来源:新华社-了望东方周刊)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