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全美畅销书总榜第一!被解雇的FBI传奇局长,在新书里爆料特朗普的谎言和真相


这段时间特朗普在各种国际事务上特别闹腾,又是叙利亚又是北朝鲜,存在感刷到爆。

但其实在美国国内,围绕他而产生的各种重磅新闻也非常多。

比如,对他通俄门的调查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4月初FBI甚至罕见地突袭搜查了特朗普的私人律师。

再比如,被特朗普解雇的前FBI局长科米最近出了一本回忆录,里面有大量关于特朗普的内容。

美国大选的时候我曾经写过这个科米,他在大选投票前不到两周的关键时刻宣布重启对希拉里的“邮件门”调查,让希拉里团队措手不及。

很多人认为这个调查影响了原本举棋不定的中间派选民对希拉里的态度,让她失去了不少支持票。

在投票前最后两天,FBI宣布调查结束,没有发现希拉里的问题,但此时希拉里大势已去,回天乏力。

特朗普上台之后,一度对科米非常器重。但后来两人关系恶化,特朗普也在去年5月解雇了科米。

当然这对特朗普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这一年和他闹翻、被他解雇的人实在太多了。

可以想见,这么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FBI局长,他的新书一定非常轰动。

今天这篇转载的文章,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书的内容,虽然有点长,但是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



全美畅销书总榜第一
FBI前局长爆料
特朗普的
谎言与真相

作者 | 王思涵
原载公众号 | 远读重洋(ID:readabroad)

4月17号,在美国发售了一本新书,书名叫 A Higher Loyalty,翻译过来叫做《至高忠诚》。

几天之内,这本书就杀到了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总榜的第一名。实际上,这本书还没开售就已经排到了预售榜的第一名,上市之后更是在所有榜单上高居榜首。


媒体对这本书的报道也是铺天盖地——《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所有美国主流媒体都有报道。

那么,这本书凭什么这么火呢? 

这得从本书作者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说起。

1、谁是詹姆斯·科米?


詹姆斯·科米于1960年出生于纽约,198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博士,1987年进入美国司法部工作,2013年被奥巴马点名担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成为了FBI历史上第七任掌门人。

在科米职业生涯的30多年里,他见证了5位美国总统的更替,并与3位总统有过直接的共事。其间更是经历了无数事件:铲除纽约黑手党、911恐怖袭击调查、追捕基地组织成员……当然,其中最受人瞩目的,莫过于希拉里的“邮件门”和特朗普的“通俄门”事件。

在科米担任FBI局长的4年里,他一直如常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直到2017年5月9 日——当天,科米正在洛杉矶参加FBI探员的招募活动,就在他发表演讲的时候,电视新闻里突然出现了 “科米辞职” 几个大字。


科米愣住了,他还跟台下的人打趣说,自己并没有想要辞职。但很快,电视里的字幕就变成了“科米被解雇”。而科米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司法部门或白宫的通知。就这样,他被莫名其妙地炒了鱿鱼。

当然,如果科米一直在FBI担任局长,也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了。

被解雇一年之后,科米带着这本新书《至高忠诚》重新站在了舆论的暴风眼,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美国政坛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书中曝光了“邮件门”、“通俄门”、美国大选、以及特朗普的诸多内幕,内容之劲爆,引发了美国社会上下的热切关注。


2、书中到底讲了啥?

这本书出版之前,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本“爆料”特朗普的书——因为科米是在被特朗普开除之后,才写下的这本《至高忠诚》。

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里,有一本在美国狂销了100万册的畅销书,叫做《火与怒》(Fire And Fury),书中充斥了特朗普的各种爆炸性猛料,把美国总统扒了个体无完肤。


比如在《火与怒》中,作者写道:特朗普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他不适合担任总统,连财政部长和前幕僚长都把特朗普叫做“白痴”。

书中还说特朗普的婚姻不和,长期和老婆分床睡;另外,特朗普经常吃麦当劳,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而是他觉得吃其他食物会被人下毒,等等。


这些劲爆内容后来被美国的各大媒体转载,气得特朗普在推特上一通怒骂。

但骂归骂,《火与怒》这本书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作者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只是一名白宫记者,并不是和特朗普共事的政府官员。书中的很多内容,也都是他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打探到的八卦和小道消息。

但科米就不一样了,他是被特朗普一脚踢走的“内部人士”,而且还是“FBI前任局长”这么位高权重的内部人士。所以在这本《至高忠诚》上市之前,媒体就认为科米是想借着出书来扒一扒特朗普的猛料,并借机报复。

换句话说,大家都认为这本《至高忠诚》就是《火与怒》的2.0升级版。

特朗普本人在提前读到书中内容之后,也大发雷霆,连发好几条推特,咒骂科米的新书简直是“一派胡言”(many lies)。


所以,这真的是一本为了报复特朗普,故意爆料抹黑他的政治八卦读物吗?

还真不是。

虽然科米在书中描述了他和特朗普的几次接触,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不满,但特朗普并不是这本书的重点。

这本书是科米一生的回忆录,书中有他从小到大的种种经历。比如,小时候遭到入室抢劫,被劫匪用枪顶在头上的濒死经历;高中时期被同学霸凌的遭遇;职业生涯早期与纽约黑手党斗智斗勇的故事;因为医生的失误,痛失幼子的悲剧,等等。

直到书的最后几章,科米才提到了“邮件门”和特朗普。所以,想看热闹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这本书的第十章。不过,我并不建议你这么做。因为如果你这么读这本书,就实在太暴殄天物了。

其实,这位FBI前任局长想要在这本书里探讨的,不是他的个人经历有多么传奇,也不是要去打击报复特朗普,而是在讨论一个略带哲学气质的问题:

生而为人,我们究竟应该忠于什么?忠于权力?金钱?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不过,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内容入手。让我们把时间倒回2016年的“邮件门”事件,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3、希拉里“邮件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之后,希拉里写了一本书,叫做《发生了什么》(What Happened)。在书中,她说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输掉大选居然是因为邮件。


2015年7月,FBI接到线人举报,说国务卿希拉里很可能在使用私人邮箱的时候,错误地处理了一些机密文件。美国的机密文件分好几个等级,如果最高级的绝密文件被泄露,将会对国家安全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在希拉里的邮件里,有8封涉及到最高级的绝密文件。不过,邮件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都有相应的安全许可,有权知道邮件的内容。所以,在科米看来,除非FBI 找到确凿证据证明希拉里泄密了,否则这件事根本不会被立案调查。

但谁知道,《纽约时报》突然发表文章,称美国司法部已经正式立案,就希拉里邮件泄密一事展开调查。

文章曝出来之后,全美舆论迅速炸开了锅。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到总统大选。于是,FBI不得不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FBI迅速成立了一个 20 人小组,专门调查这次“邮件门”。调查人员进行了地毯式搜索,阅读了所有的邮件,找来了所有与这件事沾边的相关人员,还盘问了国务院里所有和希拉里有过交集的人。


但一直到2016年的年中,FBI都没有找到任何确凿证据,他们甚至把希拉里请到了FBI总部进行了一场长达3个半小时的盘问。

在盘问结束3天之后,FBI召开了一场发布会,科米表示:虽然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起诉希拉里的证据,但希拉里的行为太过粗心,是对国家机密文件的不负责任。

希拉里认为,科米的发布会对她的竞选之路简直是灭顶之灾。

而对科米来说,他也是两头不讨好。FBI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召开这场发布会也讲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他在书里说,发布会一结束“两个党派都非常愤怒:共和党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被告上法庭的案子,而民主党则认为科米是在恶意抹黑希拉里。”


所以,科米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在书里,他是这么说的:

这不是一个政治决定,而是一个关乎道德的决定。多年来,我一直都在谈论 FBI和司法部的信誉问题,我们如实地告诉法官、陪审团和国会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我想强调,他们不是从共和党或者民主党的人嘴里听到的,而是从一个独立机构的口中听到的。

联邦调查局必须是这个国家的“局外人”,否则我们就会一败涂地。FBI必须是独立的,和政治划清界限的,美国人民需要明白这一点。

也就是说,科米选择召开发布会,是他认为美国人民有重大信息的知情权;而作为FBI局长,他“有义务这么做”。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发布会的绝对独立性,在召开之前,科米没有跟任何人透露他要在发布会上说什么。

不过,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也就罢了。

但“邮件门”却并没有因为这次发布会而结案,反而在美国大选日前夕再起波澜,直接扼住了希拉里的咽喉,断送了她的总统之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2016年10月27号,FBI “邮件门”调查小组突然发现,在一个前国会议员的私人电脑上存储了上千封来自希拉里的邮件,而这些邮件都是FBI之前未曾检查过的。这其中很可能就有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的绝密文件。按照流程,FBI需要马上签署搜查令,来审查这些邮件。

但问题是,当时离总统大选日只有12天了,而审查这些邮件可能需要好几周。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种消息一旦被外界知晓,一定会干扰大选的结果。美国政坛长期以来有个秘而不宣的潜规则,那就是:不要在大选前60天再“搞事情”。

科米在书里说:

我的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打破沉默,我要告诉国会,FBI之前做的结案陈词并不准确。FBI的名声可能会因此被抹黑,而且还会影响到大选的结果,但做这个选择我们问心无愧。

第二个选择是隐瞒此事。但我之前在全美国人面前做了结案陈词,如果FBI在背地里重新展开调查,那我们就是欺骗了国会和美国人民。

所以,FBI面对的是一个极度尴尬的境地:如果他们隐瞒此事,之后希拉里当选了,他们要怎么告诉美国人民,他们的新总统正在接受FBI调查?

但如果他们这个时候宣布重新启动对“邮件门”的调查,是不是就等于助攻特朗普,帮他胜出?

面对两难处境,科米做出了最终的决定:FBI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他们不能从政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FBI要做出对美国人民最负责任的决定,而不是对某一个党派最有利的决定。


就在第二天,10月28号,FBI 宣布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不出所料,美国舆论瞬间炸开了锅,在外界排山倒海的压力之下,科米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此刻希拉里的心情,当然是极度崩溃的。之前所有的民意调查都预测希拉里会获胜,但FBI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宣布重启调查,无疑将对希拉里的名誉带来重创。

希拉里不明白:“为什么科米要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在这么关键的时间点,宣布这么重要的事情?”

终于,在大选日前夕,FBI完成了所有邮件的审查,他们得出结论:没有找到“邮件门”事件的新线索。也就是说,FBI什么都没有找到,希拉里没有问题。

但是,此刻距离大选只有36个小时了。


而最后,特朗普真的当选了美国总统,这个意外的结果,让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科米。舆论的压力让科米备受煎熬,而最让他感到难过的是,有人说他是沉浸在自以为是的所谓“正义”当中。

科米在书里说:

我问过自己很多遍,是不是影响了大选的结果?我不知道。如果我说没有任何影响,那肯定是自欺欺人。但比起特朗普当选总统,如果希拉里当选总统不合法,哪个会让我更难受?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希拉里一定会怪我。

但难过归难过,科米很清楚,就算再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他在书里说:“我努力想要做到的,就是诚实和透明。”

大选结束之后,奥巴马和科米做了次一对一的谈话。科米知道奥巴马是支持希拉里的,也知道他为希拉里参选做出了很多努力,他本以为奥巴马会怪他。

但奥巴马却告诉科米:“我当时选你当FBI局长,就是看中了你的能力和正直。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事情改变了我对你的看法。”

但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科米的确帮了特朗普的大忙。所以,科米喜欢特朗普吗?

一点都不喜欢。

有媒体记者采访科米:特朗普是不是不适合担任美国总统?科米的回答是:对,他的确不适合。

那特朗普喜欢科米吗?曾经喜欢——至少在炒掉他之前,是非常“喜欢”,甚至可以说是“讨好”。

4、特朗普“召妓疑云”

2017年1月5日,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四大部门汇聚在白宫,和奥巴马总统一起,探讨俄罗斯是否干扰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

讨论的内容,还包括了一起未被证实的丑闻。根据情报,特朗普2013年曾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店进行了嫖娼交易,并且很有可能被俄罗斯政府掌握了视频证据。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决定,让科米单独和特朗普见面,并通知他这件事。

科米很清楚这次见面有多么的敏感微妙,所以他盘算着:如果特朗普一直追问,他就准备这样来安抚他:“我们目前并没有调查你”。

科米和特朗普团队在特朗普集团的一个会议室里见面。科米写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特朗普,除了比电视上看起来矮一点,他和电视上那个人几乎一模一样。他的西服外套敞开,领带很长,有着一双比我稍微小一点的手。”


讨论完俄罗斯干预大选的问题之后,科米和特朗普进行了单独的交流。特朗普一上来就夸了科米,说他解决希拉里“邮件门”的手法值得称赞。

科米向他描述了2013年他在莫斯科嫖娼的事件。但科米还没说完,特朗普就粗暴地打断了他,说这些指控都不是真的,甚至还反问科米:“我像是那种需要找妓女的人吗?”

紧接着,特朗普又开始自顾自地说曾经有多少女人指控他侵犯她们,而且越说越起劲。最后,科米实在受不了,只能对特朗普说:“先生,我们并没有调查你。”于是,科米与特朗普第一次见面就结束了,历时5分钟。

十天之后,美国媒体发布了一份长达35页的文档,内容关于“通俄门”事件。


紧接着第二天,特朗普就给科米打来电话。科米在书里写道:“在我和奥巴马总统共事期间,我从来都没有和他通过电话,见面也只有两次。但在短短几天之内,我就和特朗普进行了两次私下谈话。”

特朗普在电话里再次表示:“希望科米能够继续担任局长一职”,并对俄罗斯文档泄密表达了他的担心。

科米说:“我不确定特朗普是不是在暗示有人告密,但我向他解释了,这个文档并不是政府文件,而是由私人的第三方提供,很有可能是他们把文档给了媒体。”

紧接着,特朗普又开口了,他说自己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莫斯科的事情,也和同事聊了聊。他想起自己在2013年根本就没有在莫斯科过夜,只是在酒店换了个衣服就上了飞机,根本没有什么嫖娼事件。

科米听了什么都没说,只是微微一笑。他在书里写道:“我没有指正他,嫖娼不需要过夜也能进行。我只是看着窗外,觉得当下的情景非常可笑。FBI局长和未来的美国总统正在电话上谈论俄罗斯妓女这种事情。”

而这一切的荒唐,才刚刚开始。


5、两个男人的亲吻

在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两天之后,白宫为当天提供安保的部门举办了感谢会。FBI、特警部队、特勤局都受到了邀请。

虽然科米觉得办感谢会是好事,但他本人很不愿意跟特朗普一起在媒体出镜。毕竟,很多人认为是他帮助特朗普赢得了大选,而他并不想加深这样的误会。但最后,科米的同事还是说服他去参加了,否则FBI就显得姿态太高了。

当天,特朗普带了很多媒体进入会场。科米试图站在离特朗普最远的地方,躲开大家的视野。他站在了特勤局局长身边,靠着窗户。

很巧的是,他当天穿了深蓝色的西服,正好和窗帘的颜色一样。科米心中一阵暗喜——如果他的衣服能和窗帘融为一体,或许特朗普就不会发现他。

科米在书里写道:“这简直太棒了,我怎么这么走运!于是我缓缓地蹭到窗帘那边,想从总统的视线里消失。”


结果呢?特朗普还是发现了科米,并大声喊出了他的名字,他说:“这个人比我还有名!”这么一来,科米就只得在无数相机前和总统握手,甚至拥抱。

但FBI从来不站队,这是规矩。科米很清楚他作为局长的角色,他会和总统握手,但只是握手而已。而特朗普抓住了科米的手,一把就想把他拉过去,顺便在镜头前来个拥抱,科米当时心想:“不行,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搞笑的一幕就出现了:科米收紧了身体右侧的肌肉,用上了多年练就的核心肌群,稳住了自己的右手。

他在书里写道:“除非特朗普强壮如牛,否则他休想从我这里得到拥抱。”

事后证明,特朗普确实没能成功;但没成功的结果,反而更糟。因为这么一来,特朗普不得不向科米靠近,他主动探出身体,在科米耳旁轻声说道:“我很期待与你共事。”

但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的是:因为摄像机角度问题,电视机前的人,包括科米的家人,都以为特朗普亲吻了科米。而在公众眼里,科米又是那个疑似帮助特朗普赢得大选的人。


科米在书里写道:“天哪,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儿吗?”

6、“我需要你的忠诚”

在科米看来,特朗普想要营造出一种类似帮派的氛围:这些执法部门都是他的“小弟”,他们得像供着“大哥”一样,一个个走上前去,亲吻特朗普手上的戒指。


这让科米感到无比困扰。他在书里多次提到,他得没完没了地向特朗普团队解释:FBI和白宫不能有任何亲密、频繁的接触,FBI属于美国人民,并不是谁家的小弟。

结果,科米越是排斥,特朗普就越是变本加厉地想要拉拢他。

2017年1月27日,科米接到特朗普的电话,说晚上要和他一起吃饭。科米别无选择,只能答应。

在饭桌上,特朗普开门见山地说:“所以你打算怎么做?”这种没头没尾的问题顿时让科米愣在了原地,他还没来得及回答,特朗普就自顾自地说开了——他说,很多人都想当FBI局长,但他个人很喜欢科米,很多FBI的人也非常尊敬他。

但特朗普也表示:如果科米想“离职”,他也能理解,毕竟过去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作为总统,他能决定FBI的人事变动,但他并不想这么做,而是想听听科米的想法。

科米听完之后,心想:“美国总统邀请我来吃晚饭,而菜单上写的是我的饭碗。”

科米向特朗普解释了自己是值得信赖的,他不会在别人背后搞小动作;但同时,他也是绝对独立的,FBI也一样,他们并不是总统的工具。

显然,科米的说法并没有让特朗普满意。

特朗普随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需要的是忠诚,我期待的也是忠诚。”(I need loyalty. I expect loyalty.)


科米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自己彻底懵掉了:“很难想象,奥巴马会跟 FBI 局长私下吃饭,还要求FBI对他表忠心。”

他说,那一刻自己明白了一件事:“这位新总统根本不明白FBI对于美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一丁点儿都不明白。”

晚饭的最后,特朗普再一次向科米强调:“我需要忠诚。”

话说到这份上,科米只得打破沉默,他说:“你可以一直从我这里得到诚实。”(You will always get honesty from me.)

显然,诚实(honesty)和忠诚(loyalty)不是一回事。

特朗普继续试探:“我要的就是这个,诚实的忠诚。”(That’s what I want, honest loyalty.)


科米不想跟总统当场撕破脸皮,于是搪塞了一句:“我会给你的。”(You will get that from me.)

特朗普以为,两人已经达成了共识,但科米却明白——这将是一切分歧的开始。

晚餐结束之后,科米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详细记录了当晚发生的所有事情。而且这个习惯被科米一直保持了下去——他每次和特朗普单独接触之后一定会做记录。

每次见面的笔记他会复制好几份,一份给他的参谋长保管,一份给 FBI 的高管团队,一份备案在家。


他预感这些笔记未来会帮到他和 FBI,因为直觉告诉他,特朗普并不可信。

7、“滚出 FBI,不许你再踏进来一步”

之后的几个月里,科米经常会接到来自特朗普的私人电话。科米在书里写道:“每次电话只有几分钟,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尬聊。”换句话说,特朗普一直在试图拉拢科米,但科米并没有答应特朗普任何事情,而是每次挂了电话之后默默回去做笔记。

3 月 30 日,特朗普在电话里告诉科米,FBI 对“通俄门”的调查就像乌云一样在他头上盘旋,让他很难专心。特朗普明确表示,希望科米能让这朵“乌云”消失。科米则说,他会向司法部长转达他的意思,并加快调查速度。

谁知没过两周,特朗普又打电话了,他再一次强调,希望科米能帮他摆平这件事。他甚至说:“你懂的,我一直都把你当自己人。咱俩感情这么好,你知道的。”(Because I have been very loyal to you, very loyal. We had that thing, you know.)

但科米仍然没有承诺任何事情,他只是告诉特朗普,会让白宫律师联系司法部长来商量怎么处理这件事。而这,就是科米最后一次与特朗普的对话。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前面提到的:科米在洛杉矶参加 FBI 探员招募活动时,从电视媒体上得知自己被解雇的消息。


2017年5月9日,科米在洛杉矶被就地解职,他当场失去了FBI局长的所有特权,包括乘坐FBI交通工具的资格。但接替科米的FBI执行局长却决定,允许科米搭乘FBI专机返回华盛顿。

看到新闻的特朗普暴跳如雷,他马上联系了FBI的执行局长,要他立刻调查是谁允许科米乘坐FBI专机的。执行局长说是他本人同意的,这让特朗普更是大为光火。

科米在书里写道:特朗普下令他永远都不能再踏上FBI的领地,办公室里的东西由他的前参谋长打好包,寄回科米家。而且,因为这道突如其来的命令,让科米没办法和自己的同事们道别。

8、什么是“至高忠诚”?

至此,科米与希拉里、特朗普的“美国大选往事”,就告一段落了。如果你是来看爆料的,那你想看的内容我们都已经讲完了。

但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之前我们说过这本《至高忠诚》是在探讨一个略带哲学气质的问题:

生而为人,我们究竟应该忠于什么?

或者换个说法——我们至高的忠诚,到底是对谁的忠诚?作为政府官员,科米的忠诚是给总统的吗?是给权力的吗?答案:都不是。


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准则。”在这本《至高忠诚》里,科米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富有道德的领袖”(ethical leader)。

科米写道:“很多人说特朗普精神错乱,不能当总统。但在我看来,特朗普精神上没有问题,但他有道德问题。”

在科米看来,一个没有道德的领袖,在他的治下,只会出现更多没有道德的民众。


那么,一个富有道德的优秀领袖,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在书中,科米回忆了自己从小到大遇到的优秀领袖,他们谦逊、追求真理、充满正义感,同时尊重他人、从善如流、不惧批评,这些也让科米本人受益匪浅。

比如,“极度透明”就是科米在FBI一直呼吁倡导的事情。在他担任局长的3年零8个月里,只要有空,科米就会走到FBI总部的食堂,排队买一杯咖啡。排队的时候,他会随便找个人聊天,了解局里每个人的故事,还有他们对FBI的意见和看法。


而这一点,和他曾在桥水基金工作的经历不无关系——你没看错,科米担任 FBI 局长之前,曾经在《原则》一书的作者瑞·达利欧(Ray Dalio)的桥水基金担任总顾问。

而达利欧在桥水内部不断强调的“极度透明”(radical transparency)就对科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领袖需要足够开放和透明,但对于一个不称职的领袖来说,则是完全反过来的——在后者眼里,一切批判他们的反馈都是负面反馈,甚至会引来他们的反戈一击;但在一个优秀领袖的眼中,没有所谓的负面反馈,所有的反馈都是正面的——因为坦诚相待、直言不讳,才会让一个人获得真正的成长。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之前那个问题:我们心中至高的忠诚,到底应该留给谁?

科米用这本书告诉我们:至高的忠诚,应该留给人类最高的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可能取悦不了你的上司,取悦不了你的组织,甚至取悦不了大多数人。

就像科米,他激怒过特朗普,惹恼过希拉里,还同时得罪过两个党派,他的内心不是没有过挣扎。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心中至高的忠诚,到底应该留给谁。


当然了,这本《至高忠诚》并非完美无缺:它仍是一本带着强烈主观色彩的政治类书籍。

从白宫记者迈克尔·沃尔夫的《火与怒》,到希拉里亲笔撰写的《发生了什么》,再到这本《至高忠诚》,几乎全都是一边倒地批判特朗普。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听到太多来自特朗普一方的声音,也鲜有人站出来为特朗普说话。

我们并不清楚特朗普是怎么想的,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提醒自己,不能随便相信他人预设的立场,必须怀疑一切。

因为,无论是作为领袖还是普通人,客观公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素质。但抛开政治上的种种,我对科米书中有一样东西是坚信不疑的,那就是:对心中至高忠诚的坚持。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

新西兰有一位登山家,很巧,他也叫希拉里,全名是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他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之后,有记者经常会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登山?”

对这个问题,希拉里总是避而不答,所以记者老是追着他问。

终于有一天,他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法再追问的答案:“因为它(珠穆朗玛峰)就在那里!”

如果有人问科米:“你为什么要忠于内心的道德准则?”他可能也会微微一笑,给你一个相同的答案:“因为它就在那里。”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