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已经被证明失效的放水刺激,这一次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吗?
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给出了新的定性——稳中有变,而在此前多年,官方的描述一直是“稳中向好”。这两次重量级会议的召开,正式确认了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宽松刺激。
图 | 摄图网
从历史上来看,基建投资一向是放水稳增长的主力,此次政治局会议也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基建投资会卷土重来。在经过了2008年和2015年两轮刺激之后,基建领域大规模投资的空间已经不大,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出现了提前透支,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如果出于稳增长的目的继续刺激,只会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提升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加剧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概率。这一次基建投资的补短板,预计主要是补齐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短板,全国范围内一拥而上的可能性极低。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包括增支和减税两个方向,在中国经济已经经过了数轮强力刺激之后,继续通过增加投资来稳增长的空间已然不大,而且成本代价不小,相比之下,减税更富可操作性,也更加符合供给侧改革的主旋律。
图 | 摄图网
最近几年,我国虽然也一直在推出各种减税政策,包括轰轰烈烈的营改增等,但企业和居民的实际获得感并不强烈,尤其是去年的全国税收收入大幅增长11%,今年上半年的税收增速更是高达15%,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速,也让很多人对减税的实际效果产生质疑。近期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甚至公开表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引发了财政部和央行公开互怼,也算是相当罕见。在央行和财政部爆发争论不久,国常会定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减税的力度可能还会提升。
从居民个人的角度来看,今年6月份提出的个税改革方案近期刚刚结束公开征集意见,在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的定调之下,有可能最终个税改革的力度会超出预期,否则,沿用央行研究局的说法,“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税收是政府行使权力最重要的武器,大规模减税相当于政府大幅度自我放权,在当前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政府的减税力度有多大,就可以看出自我革命的勇气有多大。
图 | 摄图网
和财政政策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的转向,如果说此次财政政策的调整是锦上添花,那么货币政策的转向可以称得上雪中送炭。去年2季度以来,中国金融去杠杆力度升级,国内的货币增长虽然名为稳健中性,实际上处于近年来最紧缩的状态。此次国常会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政治局会议更是提出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转为稳健,这意味着持续了一年多的货币紧缩暂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货币宽松。
2015年的那一轮货币宽松时期,虽然政府公开表示“不会搞大水漫灌”,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宽松的力度还是相当之大,从2014年底到2015年,央行一共实施了6次降息,4次降准,降息的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2015年的那一轮宽松,最终对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太明显的效果,中国经济增速不可避免的跌落至7%以下。
由于传统刺激手段日渐失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逐渐走上前台,成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由此也才产生了后来的金融去杠杆等故事。不过由于中国经济近期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上升,在“稳中有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得已再度重回宽松的老路,问题的关键在于,在2015年就已经被证明失效的传统宽松刺激,在这一次必须有所创新,否则,最终的刺激结果预计也不会太过乐观,甚至反有可能引发更多的负面效应。
图 | 摄图网
对于大部分普通居民而言,除了关心政策宽松能否提振经济,更为关注的可能还是是否会带来通货膨胀以及资产泡沫。从2015年那一轮宽松来看,当年的股市在杠杆资金的推动下大幅暴涨,不到一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从2000点附近上涨到将近5200点,但是随着管理层清理杠杆资金导致股市暴跌,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幅过半。在股市泡沫破灭后,楼市在2016年接过接力棒,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上演了近年来最疯狂的一次上涨。
上一次宽松时期,由于实体经济缺乏足够的回报率,导致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引导资金脱虚入实成为当时最大的挑战,但直到股市楼市相继暴涨,供给侧改革隆重登场,资金脱实入虚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次政策宽松再度如期而至,实体经济的压力比几年前更大,能够提供的回报率比几年前更低,上一次的遗留问题,这一次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如何避免资产泡沫的游戏再次上演?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共经历了3次放水,分别发生在2009年、2012年和2015年,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来看,3次放水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弱,由此才引发了中国经济走上供给侧改革的道路。这一次在稳中有变的外部压力下再度重开闸门,最乐观的情形是可以度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至暗时刻,而最悲观的结局可能是,放水不仅没有拉动经济增长,反而制造出新的资产泡沫。
从全球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有很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出现动荡。长期以来,外界对中国经济最大的担忧之一就是会重蹈这些国家的悲剧。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用高速增长打消了外界的疑虑,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稳中有变的新时期,中国是否还有足够的能力成功跨越,还是最终不可避免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现在正是考验中国经济的生死攸关时刻。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