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大学学费,怎样花才最值得?

现在到了一年中家长开始为子女考虑上大学问题的时候了,但很少有人会走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想想该如何思考。

John Kuczala

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自己在决定报考哪所学校以及如何支付学费时是完全理智的,但即使他们确信自己有一双慧眼,并已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决策还是会被局限在一个不自觉的框框内,并可能导致选择错误的道路。

举例而言,人们对于债务的考虑也许会让他们贷款过少,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或者导致他们选择一些毕业后就业前景不好的学校。

当然,一开始就绞尽脑汁、把上大学的事搞得复杂无比也无济于事。首先而言,大学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因此两者之间的“契合”非常重要,最适合这个学生的大学可能是另一个学生的噩梦。其次,至少对于三分之二举债读书的学生而言,大学教育的成本和收益要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需要一定的投资眼光。

此外,投资大学教育不是家庭经常性会面对的问题,因此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可靠的信息较难获取,决定一旦作出就不容易改变,要改变也得付出代价,转校不是不可能,但往往代价昂贵而且伴有风险。

即使对信息充足且善于规划的人来说,做出明智选择也并非易事,再加上人性的各种弱点,不难想象为什么许多家庭在选择大学的过程中会犯下如此多的错误。

搞清楚自身存在的认知偏向──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我们无法做到让整个决策过程简单明了,一错不犯,但可以通过一些观察所得和具体技巧来帮助许多家庭避免陷入认知方面的误区。

现在我们来看看最常见的有哪些误区,以及避开这些误区的方法。

误区一:过分关注宣传

 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听别人告诉自己有90%的成功希望而非有10%的失败几率,而其实两者是一码事。同样,不同学校的不同宣传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个家庭更容易被学费4万美元但提供1万美元“优等学生”奖学金的学校吸引,而非那些只收取3万美元学费的学校。

同样,一所学校会含糊地说,经过学校各项补助后,学生自己只需支付5000美元。另一所学校也说学生只要付5000美元,但列明了学生和家长需要为此做哪些工作:申请1万美元奖学金、1.25万美元有息助学贷款、还有2500美元校园打工的收入,因此最后只需支付5000美元学费。虽然都是一回事,但说法截然不同;显然,第一所学校的说法更有吸引力。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家庭不被那些多少带有宣传性质的描述所左右,那就是制作一个表格,用统一格式把每个入学通知给予的条件列出来:学费多少、助学金中有多少是贷款,等等。这样就能逐项比较各个条件,不被学校的宣传所忽悠。

小提示:家庭应该对上大学的非学费类成本也有个良好的估算,包括住宿、吃饭、买书、交通等等,而且不能太相信学校提供的预算数字,因为每个学校对这些费用做出的假设都有很大差别。有的学校默认学生一年只回家一次,只用学校提供的电脑,而有的学校择默认学生一年回家三次,自己购买笔记本电脑。

误区二:陷于短视

对大学教育支出以及筹资方式的决策需要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收益和成本,但人们往往很难看到长远的事情,这导致许多家庭陷入了另一个认知误区:陷于短视。

简单而言,人们往往更看重眼下的消费,而非未来的机会。不足为奇的是:对于几年后才能享受到的好处,我们总是很难马上或很快就为其掏腰包。此外,每月要支付的账单是一目了然的,但将来有个更好职业前景所带来的利益却不好量化,而且也不确定。从心理上,人们很难在决策中给予未来机会以正确的权重。

结果就是,即使那些自以为关注长远的家庭,也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可以赚多少钱上,并把邻居家刚毕业的孩子在经济低迷环境下只找到一份低薪水的工作作为比较的标杆。这种短视行为会让他们选择费用相对较低的大学,而不管学校是否与学生相契合──从而犯下一个重大错误。

有一点需要说明:对于为上大学而举债过多的担忧是很正当的,这方面的反面例子也不难找到,但同样重要的是,也不能在这方面缩手缩脚。

这一点需要考虑到:选择费用最低的学校或让学生过多打工以避免举债,会增加学生辍学的几率。我们的研究表明,那些本可以上更好大学但去了便宜院校的学生,其毕业率要低20%。冒这样的风险,值得吗?

在权衡当下负债和未来机会时,退一步考虑会有所帮助。上大学是一笔投资,但这是一笔很个人化的投资,学生投资于自身,家长投资于所关爱的人。要想做出理智的选择,一个家庭应该像创建小企业那样为孩子选择大学并投入成本。哪个企业不向银行申请融资额度,哪个企业会为了保证短期支出而不舍得在设备和人力方面加大投入?

家庭在预估未来收益时也应细致评估社会环境。四年后毕业的大学生比现在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许多专家希望并预测四年后的美国经济要比现在好得多。

同样,大学生毕业后不会一辈子都赚着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收入方面的优势会持续显现和增强。

当端正心态后,一个家庭就可以更现实地评估学校的费用是否昂贵,以及自己能够承受多大数量的助学贷款。

家庭应首先抛开对贷款成本的计算,转而关注更清晰易懂的东西:每月应偿还的金额。当然,这与利率和还款期限有关。(申请非联邦政府助学贷款的家庭应切记一点,当前的浮动利率很可能上升。)

其次,家庭应考虑长远的收益。父母应为孩子预测未来十年左右的收入情况,而不是采用今天的收入标准。学生应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所伴随的薪酬收入。一个攻读工程学的女孩子以后的收入应该会比她那个想当学龄前教师的同学高。学生还应牢记一点:联邦助学贷款──而非私营机构的贷款──有一个选择权是:按照未来收入的可承受比例来偿还贷款。

如果这些还太抽象,家庭不妨自问这样一个问题:要想支付每月的还贷,他们愿意为此而放弃一些必须放弃的东西吗?如果家长打算买辆新车,是否可以将雷克萨斯(Lexus)改为丰田(Toyota)?学生是否可以买一辆二手车而非刚发售不久的新车?家庭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了呢?

最后,家庭应该考虑未来的潜在支出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举例而言,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孩子也快要上大学了,父母可能就无法为每个孩子都承担过重的贷款。而如果父母的存款因股市波动而缩水,那么申请高一点额度的贷款也许值得考虑,因为从长期来看,他们在股市的损失可能会随着大市走强而弥补回来。

误区三:只听最强的声音

最后的一个大误区是过于重视最近听到的事例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当人们看到新闻说,有学生借了10万美元上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他们就很可能会相信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会永远这样)。同样,人们往往过于看重周围经常传出的(错误的)告诫,说大学是个虚幻的泡泡,从长远来看不值得投入。

这些故事的确很吸引眼球,但所有证据表明,投资大学教育的收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厚。而且,几乎每一个发出这种告诫声音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大学。

很多励志故事讲述过这样的情节:某个家庭出了全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先在社区学院上课,后来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精英大学的本科。诚然,从社区学院成功转学的学生有很大的机会获得本科文凭;可惜的是,完成社区学院两年制学习的学生出乎意料的少。总的来说,同样是用六年时间,选择去上四年制本科院校的学生拿到学士学位的可能性要比先上社区学院的学生高出近一倍。

三人成虎的行为习惯很难克服,但意识到自身这一偏向有助于人们静下心来思考。

大家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考虑上大学的问题时,是应该基于脑子里几件道听途说的事情,还是基于更可靠的数据?当人们质疑花钱上大学是否值得时,是指望孩子跟比尔口盖茨(Bill Gates)一样,辍学后获得巨大成功吗?当人们考虑让孩子上私立精英大学时,是打算效仿美国近期几任总统,都毕业于常春藤名校(Ivy League)吗?他们最近是不是读了谁写的一篇文章,认为大学就是大学,上什么大学都无所谓?

上述的这些观点都有各种证据来支持,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应该多读一些智者从不同视角所撰写的文章。

如果家长更多地明了自己在决策时会存在一些人类共有的行为偏向,他们也许就能更好地做出规划,更有效地存钱,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家长应该积极地质疑自己所做出的所有假设,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做规划、选择学校和支持孩子,即使最后的选择并非一眼看上去就是“正确的”──比如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大学而承担更多的债务。

最后,我们应该牢记两个基本的真理。首先,大学教育市场竞争很激烈。如果家庭青睐于某所学校,但有个大致相当的竞争院校提出了更好的条件,那他们应该毫不迟疑地把后者的费用表拿给首选的那所学校看,招生办很可能会据此优化其入学条件。

其次要记住,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放弃直接工作而去念大学,这段时间要比学费有更大的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时光,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找到一个自己有学习动力的专业,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没什么比利用好这段宝贵的人生时光更重要的事情了。

SANDY BAUM / MICHAEL MCPHERSON

(伯姆博士(Dr. Baum)是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教育和人力发展学院的资深研究员,也是一位独立的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师。麦克布森博士(Dr. McPherson)是斯宾塞基金会(Spencer Foundation)会长、美国麦卡利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前任院长,也是《跨过终点线:在美国公立大学中完成学业》(Crossing the Finish Life: Completing College in America's Public Universities)一书的合着者。)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