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王垠——我看PhD


前段时间看了一下这些关于 PhD 的负面信息:

一个专门反对读 PhD 的 BLOG 叫“100 Reasons NOT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下文简称“100个理由”)

哈佛大学教授 William James 的“The PhD Octopus”(写于 1903 年)
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博士 Philip Guo 写的书“The Ph.D. Grind”(描述他的 PhD
生涯)

专门讽刺 PhD 生活的系列漫画“PhD Comics”(PhD Movie 拍得很烂,不要看!)

它们都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PhD 到底还值不值得读?作为一个读了十多年 PhD,
周转了三个大学(清华,Cornell, Indiana),仍然没有毕业的人,我想提出一点我的
独家见解,并且对他们其中的某些内容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启发。

1. 我是什么?

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我想先说明的问题是,我对此有资格发言吗?答案是毋庸置疑
的。我已经比一般人看透了很多的东西,所以对此我不需要再谦虚。

很多人发现我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想到的的首要问题是:“王垠,你在干什么?为什么
还没有拿到 PhD?怎么一篇 paper 都没有发表?”有时候看到以前的同学都当了教授
,或者成为了某公司的总工程师,我也问我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也
曾经被各种虚浮的标准所困惑,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走向何方。可是当我发现自己能在
两个星期之内不看书不看论文,独立得出并且“消灭”某些“深奥”的领域20多年的所
有研究成果的时候;当我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猜出”几乎整本整本的经典专业著作
的内容的时候;当我在十几分钟之内浏览完几百页的博士论文,并且知道它们是如何在
扯淡的时候;当我轻而易举的看透领域里的某些顶尖专家耍的小把戏,发现他们其实看
不到事物本质的时候;当我发现自己的导师已经跟不上自己的思维的时候;当我在12个
星期的实习期内,从无到有的设计和实现了 Google 一个小组的资深程序员需要好几年
才能完成的项目的时候;当我发现很多人的论文深度还不如我的 blog 的时候;当我一
眼就看出某些大公司设计的“并行语言”的缺点的时候;当我不再崇拜任何偶像,不再
拿图灵奖或者别的什么奖当回事的时候;当我开始认识到 Church,Kleene,图灵,冯
诺依曼,维根斯坦,Frege,Russell, Godel 的思想的本质,并且开始思索它们的局限
性的时候,…… 我明白了自己是什么。我就是“我”,一个自由的灵魂,他藐视了世
人的标准。他想要的,是最简单最美好的理论,而不是复杂的丑陋的打满各种补丁的。
他已经不再需要博士学位,因为博士的头衔,其实已经不再能衡量他。这个虚浮的世界
,不再有资格来评价他。短短十年的时间,能到达这样的境界,真的很值。

William James 在他的 The PhD Octopus 里提到,读 PhD 的有两种人:1.非常聪明,
以至于其实不需要 PhD 的人。2.一般聪明,所以需要“PhD”来给自己一个标签的人。
我是哪一种人呢?我的情况其实比较特殊。简言之,在 IQ 方面我属于第一种人,但是
在 EQ 方面我比较弱,所以一直被这个世界蒙蔽着,以为自己是第二种人。可惜的是,
我的世界,现在我已经不会再被你欺骗了,我藐视你 :-)
我一直不确信自己是否应该作出这样判断,一直怀疑自己是否错了,是否太自傲。我试
图保持谦虚,却往往因为这种谦虚被人误解,以至于怀疑我的能力,以至于让没有资格
评价我的人和规则来左右我,以至于让半壶水响叮当的人在我面前炫耀。谦虚是一种美
德,但是诚实更加重要,谦虚过了头就变成了虚伪。我必须对自己诚实,展现真正的自
我,不再把别人对我的看法当回事。有人也许误解了我,认为我一味鄙视自己待过的学
校和公司。而其实我并不会因为别人学识不如我就鄙视他们,正好相反,我对他们相当
友好。我鄙视的,其实是精英主义分子。越是因为自己出身名校或者为业界巨头工作就
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越是容易被我鄙视。把名校和大公司的名字挂在嘴边,说明他
们其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以被我瞧不起也理所当然喽。

2. PhD 是否仍然有价值

好了,说出了心里话。现在让我来谈谈很多学生关心的问题:PhD 是否仍然值得去读。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并不觉得本文开头列出的对 PhD 的负面评价,是完全客
观公正的。虽然它们的某些看法是正确的,但是里面也含有一些片面的,目光短浅的东
西。

简言之,我对此的答案是:读 PhD 这个过程仍然可能有价值,但是 PhD 的头衔,其实
没有什么价值。下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首先,为什么读 PhD 这个过程仍然可能有价值?那是因为它能让你学到精华的知识。
注意,我说的只是“可能”,而不是“肯定”有价值,因为有很多因素决定了 PhD 的
学习是否有价值。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本科的教育不会教给你深入的知识,因为几乎
所有大学(包括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都是填鸭式的。本科生心里想的
,只不过是通过考试,提高 GPA,所以他们一般只能学到皮毛。硕士,不过是本科的一
点点延伸而已。读硕士的人往往急功近利,只是为了找到一份稍微好点的工作。只有
PhD 学生由于有专门的导师指导,而且需要好几年才能毕业,所以在客观上他们有可能
静下心来学会真正的东西。

可是一个有价值的 PhD 阶段,却是来之不易的。有非常多的因素决定你是否学到真东
西:
一个有真知,而且愿意分享真知的导师。事实上,除非你是神童,你只有直接从人那里
才会学会真知,而不是从书籍或者论文。最深刻的知识,往往不是通过书籍或者论文传
播的,而是通过人直接口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人类的自私。刚入行的学生往往会
高估本领域的“顶尖专家”们的学识和品德,以为看了牛人写的“经典著作”就可以得
到真知。可是其实呢,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往往不会把最核心的直觉和想法写进书
籍和论文里,而只是把一堆复杂的符号,公式,定理,证明写进去,让你知其然而不知
其所以然。这种现象在数学,逻辑,和计算机科学里面尤为常见。打个比方,这就像写
了程序之后不把源程序给你,而只是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得到这种“二进制知识”的
人,永远也不会看透这些复杂的符号背后其实有着非常简单的想法。数学和逻辑的书很
难看懂,就是这个原因。拥有真知的人,却不一定在牛校,所以你需要放宽视野。我在
Cornell 的时候很郁闷,因为教授们往往写一黑板公式,却没有透露一点点直觉和想
法。有一天当一个教授写满了两黑板的证明之后我问他:“你证明了这个定理的正确性
,可是我想知道的是这个定理本身是怎么想出来的。”他说:“你问这种问题有什么意
义吗?我告诉你它是正确的,那就够了。只有非常聪明的人,花很多精力才能想得出来
这样的定理。”后来到了 IU,却发现有个教授上课时轻松的道出了这个定理的由来。
然后我才发现,原来那个 Cornell 的教授其实只是照本宣科,还咋呼人。

自己的努力。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向你分享所有最精辟的思想呢?没有人。自古以来,所
有的武林高手都会对自己的门徒留一手。而高深的学者与武林高手的作风其实惊人的相
似,就连我最尊敬的 Dan Friedman 教授也不例外。他自己知道的东西,比他提点大家
的东西要多很多,可是他不会全都说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上过他的课的人的对他评价不
一。我对他有非常高的评价,因为我认为他的点拨加上我自己的努力,让我学到了很多
东西。可是也有人对他的评价是“我什么也没学到,因为他根本没有教我们!”IU 的
另一个世外高人 R. Kent Dybvig,他的 Chez Scheme 编译器里有很多没有发表的机密
。毫不客气的说,这个人比起“龙书”,“虎书”或者 LLVM 的作者,造诣都要高很多
。但是他是如此的“超然物外”,以至于他根本不屑于让人知道他的想法。他只用很酷
的眼神告诉你:“你被打败了。”只有当你拼命去想,快接近答案的时候去试探他,他
才会透露给你一点点线索:“你的方向是对的。”仅此而已!所以自己的能动性和努力
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就是这个道理。
找对导师,自己努力。如果做不到这两点,那么就不要盲目的进入 PhD。否则那“100
个理由”里面,可能有90个都会出现!这两点里,第一点特别困难。因为在这个谣言横
行的世界,再加上本科生毕业生经验的缺乏,很难说清楚谁是有真知的人。一般人的做
法就是看名气,但是这往往是错误的。所以除非你在本科阶段已经深入的了解了导师,
否则恐怕最好的做法是先去工作几年,把自己的生活安顿下来之后,再慢慢研究 PhD
的事情。这样还有另一个好处:因为自己有了经济的保障,你会在师生关系的心理上占
据一些主动。因为你随时可以走人,所以教授们不会以为你可以被“任人宰割”。

那么为什么 PhD 的头衔其实没有价值呢?因为 PhD 不再存在于光辉的迷雾里。这个社
会在进步,它知道每年有多少 PhD 毕业,它知道绝大部分的 PhD 到底是怎么拿到的。
这个年头,笨蛋也能从名校拿到 PhD,只要你会“混”。PhD 不过是个游戏而已,这是
非常真实的事实。“你的 PhD 做了什么?”现在几乎每一个雇主都会问这个问题。他
们往往会实际的考察你做的东西对他们有没有价值,而不是只看你的头衔。所以没有作
出有价值东西的人,即使拿到了 PhD,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甚至不如本科生。

3. 美国大学的现状

《100个理由》已经指出很多我要说的东西。其中有一些重复的话题,也有一些片面和
错误的看法。那么美国大学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经历过两个美国大学,一个常青藤联
盟的名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立大学。见识了顶尖的专家学者以及其它顶尖名校的博
士。现在我想我可以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了。

本科应试教育。上过“新东方”的人都被蒙蔽了。所谓的西方批判性思想(critical
thinking),其实在美国是非常缺乏的。美国其实是一个非常“河蟹”的社会。但是与
中国不同,它构建在非常巧妙的,虚伪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上。笑里藏刀是常见的,拍马
屁的功夫之高,拍得你都看不出痕迹。找工作,申请学校的时候别人都看推荐信,所以
你永远不敢得罪上司,否则他可以向新雇主说你坏话。中国的统治者们,真的应该向美
国人好好学学。在美国的大学里,你很少见到直抒己见的辩论。美国没有 BBS,没有愤
青,每个学生都是沉默的羔羊。学生怕老师,怕分数,是普遍的现象。大家都只关心
GPA,而不是得到真知。我曾经对教育很热心,试图教给他们一些真东西,可是到头来
都觉得很浪费表情。因为他们只会在作业快要提交的那天来找你,而且只是想套出题目
的答案。不管是 Cornell 还是 IU,还是别的什么常青藤联盟的学校,都是一个样。

没有讨论。《美丽心灵》里面的开放的讨论,已经不存在了。Common Room,现在是用
来睡午觉的地方。“100个理由”提到,同领域的人,都是竞争者,这一点都不假。每
一个有点想法的人,都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偷走”。每一个没有自己想法的人,都想
从别人那里偷一点过来。所以结果就是,厉害的人绝对不会在发表论文之前把真实的想
法透露给别人。因为他们所关心的,是让这个想法被冠以自己的名字。不管是你的同事
,或者领域里的顶尖学者,其实都一个样。如果你很坦率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这
个人可能会打击你的信心,说这个想法其实已经有人做过了。等你对自己的想法失去了
兴趣,他却悄悄的把你的想法以他自己的名义发表。这种勾心斗角的现象,我经历过或
者听说过好几次,所以我现在都不跟人说真实的想法了。核心的想法自己留起来,衍生
出来的“二等品”甚至“三等品”才公开出来。当然这样不利于学术发展,但是我也没
有办法。

近亲繁殖。如果你想得到真知,那么就去找拥有真知的人,可是真知不等于“仕途”。
如果你想在美国大学里找到职位,那么你必须得拼命进入“牛校”,因为只有从那里才
能进入这种“学术关系网”。同一个导师的学生,往往能打成一团;而那些导师的死对
头的学生,想法再好我们也要嗤之以鼻。IU 这种无名之辈,里面的教授一个个不是哈
佛就是 Princeton 或者 MIT 毕业的,所以你可以看到 PhD 已经多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进了牛校,不管你最后落到什么样的导师手里,只要你肯做苦力,硬着头皮毕业了,
将来一般都能在学术界混下去,就这样永远的混下去。如果无知的同事,违心的夸奖,
肤浅的论文,无聊的会议,急功近利的学生,超长的工作时间,能带给你快乐的话,何
乐而不为呢?

发表,发表,发表。“100个理由”提到人文学科的会议以及论文的泛滥,其实在科学
界,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界,也是一样的。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我一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一
次本领域最顶尖的会议:POPL(Principl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我不得不
说,里面一半以上的论文其实都是废话,大部分都是对早存在的理论的应用而已。其它
的会议比如 ICFP,OOPSLA,就更不用说了,我看了标题就知道他们要写什么。其实会
议的基本用途,就是方便人们打广告,拉关系,找工作。比如,我在这会议上就遇到好
几个早已毕业的博士在找工作。还在校的博士生们也紧张的忙着向前辈们显示自己。思
想的交流?其实很少。所以我对这个领域的会议其实已经失去了兴趣。计算机界顶尖的
理论领域都如此,其他的领域肯定就更加扯淡了。我现在看的论文,好多都是出自100
年前的大师们。可能也只有他们,才会无私的透露出真实的想法。因为那个年代的学者
是很穷的,不被人重视,所以也没有什么动机发表废话。

政治斗争。一个领域的研究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所有根本性的理论都已经被发现,又不
想宣告解散。剩下的日子怎么活呢?没有办法,只好把旧的想法贴上新的标签拿出来兜
售喽。或者提出一些“等价”的,却没必要存在的概念。只要有人把你捧起来,你就可
以创造新的“领域”,召开新的会议,成为这个领域的头面人物,甚至得到领域里的最
高荣誉(比如图灵奖)。所以最关键的事情就是如何推销你的“新想法”,以及如何巧
妙的附和别人的想法。有时候即使你的想法其实没有价值,也会有人来支持你。因为这
些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把你捧红,然后他们也方便沾光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在几天
的探索后发现,某些领域20年来的成果几乎完全没有价值,或者被另一个简单的想法完
全的超越,它却能继续组织专门的会议。真正简单而深刻的想法,真是少之又少。

那么《100个理由》里面有哪些是错误的呢?我可能想不起所有的,这里只暂时提出几
点:
博士生在学校的地位。关于这一点,《100个理由》有很多误导。其实博士生在学校的
地位比起本科生和硕士生,可以说是相当高的。有些本科生喜欢作出一副“大爷相”或
者“顾客相”,但是跟对待狗一样的原理,只要你够狠,他们就会服服帖帖的。你控制
了他们的成绩,所以他们实际上是怕你的。至于本科生给我的 evaluation,我从来就
没看过。只要你研究好自己的东西,学校根本不把本科生对你的评价当回事,因为你对
学校更有利用价值。当然,大部分本科生还是友好的。

朋友很少。读博士到了一定境界,你自然不会再期望有很多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你
的境界会让你有所选择,不会再与喜欢低级趣味的人做朋友。所以其实这是一个优点,
《100个理由》把这作为读博的缺点,可以说是黑白颠倒了。

婚姻,家庭。《100个理由》的作者大概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他经常提到这些东西说
:“你的大学同学已经在这些方面超过你。”其实他没有看到的是,这些没有上 PhD
的同学们,他们的“成人生活”其实很可能并不那么幸福。人活一辈子难道就是为了传
宗接代吗?结了婚,生了孩子,买了房子,又能怎么样呢?现代发达国家的人们,越是
受教育程度高,越是富裕,越是懒得结婚生孩子。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它们很少给人带
来快乐。相反,它们几乎总是给人带来烦恼,让人老得更快。

孤独。《100个理由》指出读 PhD 会非常的孤独,可是他并没有理解“高处不胜寒”的
道理。每一个聪明的人都会不被人理解,都会孤独,这是不可避免的,不管读不读 PhD
都一样。而且一个人单独做一些事情,并不会感到孤独。孤独来自于对“交流”的期
待。如果没有这种期待,那么也不会有孤独。比如我小时候总是一个人玩得很开心,自
己有一个大木头箱子,里面装满了我从各处捡回来的“宝贝”。那时候我从来没有感觉
到过孤独,因为我并不期望有人跟我交流。其实,读 PhD 的时候如果积极参加活动,
还是会有朋友的。

总之呢,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了。人类的愚昧是无止境的,学术界也难幸免。PhD 的头衔
对我来说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我已经掌握了一些最核心的思想,足够让我可以藐
视整个整个的领域。我其实也没有必要待在学校里,因为它已经不再能教给我新的东西
,而它的官僚主义让我厌烦。我仍然在这里,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和我想做
的事情。有一句名言说,去摘最高处的苹果吧,因为你随时可以得到那些低处的。我仍
然没有发现我能到达的最高点在哪里。
--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