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无助,叫“隔着屏幕,拼尽全力却使不上力”。
可看着自己的妹妹在泳池里渐渐下沉,喊了妈妈3次都没用的男孩,也许太小还不懂什么叫“无助”。
一次次孩子溺亡,一次次因为家长玩手机。
每一次的“疏忽”都要用孩子的性命为代价警惕众人。
这一次,粗心大意的家长背后,还有着不被重视,却事关更多孩子性命的问题。
1
为了发一条信息
三次打回孩子的求救信号
7月31日,福州的一个婴幼儿馆游做活动,原价50元/次婴儿游泳,促销现价30元/次,且买一送一。吴妈妈就带着两个孩子去体验。
而那天,正好是小女儿的阳历生日。
店员给孩子穿的是背心式的婴儿救生脖圈。店员说要出去寄个快递,马上就回来,妈妈觉得泳圈太松,女儿会往下滑,就给女儿换了店内坐式的婴儿救生圈。
女儿从泳圈上面翻了下去,妈妈正好回过头拿手机。
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1岁的孩子,在水里扑腾了好一会。一旁也不大的哥哥看到,试着给妹妹递泳圈,他太小,失败了;
哥哥拽妈妈衣角,三次试着叫妈妈帮忙,妈妈忙着发消息用手撇开。
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女孩被发现不正常,已是一分半钟以后。
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妈妈和店里的店员都不会急救,等孩子被送到医院,用了20多分钟。
这时,孩子嘴巴青紫、浑身冰凉,肚子鼓着,失去了呼吸和心跳。
经医生急救,孩子短暂恢复心跳,但在三天后被告知脑死亡,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截止8月20日,孩子仍没有恢复自主呼吸,没有任何意识。
不是粗心的大人还不够多,而是他们都没能足够地引起重视。
早前,在河北的某早教机构,一个不足三岁的男孩在游泳课上溺水。水池里有很多孩子,老师们在和其他孩子聊天,足足两分钟,没人发现他。
有家长在外面看到监控,觉得不对劲,打电话给屋里面的老师,男孩才被救起,脸色已经发紫。
在外面家长提醒后,男孩已溺水两分钟,终被老师发现
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后,男孩才终于脱离危险。
想起青岛的双胞胎溺亡,现在都还让人心有余悸。
妈妈发一个朋友圈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
一天后,两个孩子被分别打捞起来,都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面对溺水尚且无力,更何况是无力自救的婴幼儿。
很多人谴责妈妈觉得玩手机比孩子还重要,侥幸和疏忽,比意外更可怕;
可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总会有那样小的孩子出现在游泳池,还总是处于不被照看的状态。
2
泳池里的
花式育儿“神话”
婴幼儿游泳上世纪60年代左右开始兴起,21世纪初火爆全球,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尤为猛烈。
根据诸多国内健康专家的意见,游泳对婴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诸多方面的益处。
“婴儿是天生会游泳的。”
“游泳为婴儿提供了一个接近母体的环境。”
“在水中自由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婴幼儿的骨骼发展,提高柔韧度,增加体重,还可以增强消化功能、心肺功能、内分泌和免疫能力。”
“通过水温、水波的爱抚,以及和父母的亲密互动,婴儿的脑神经会更加灵敏,心理发育也更加完善。”
在美国,也大约有500至1000万名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参加过水上课程训练。
但是,为年幼儿童开设的早教课程,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尽早与水接触,并不教授一些特殊的技能。
“不要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认定他们以后就一定能成为游泳高手。”
“儿童家长在选择是否让孩子参加游泳时应当谨慎。对选择何种课程更是如此。”
虽然对婴幼儿游泳的功效能达成一定共识,但也有反对声音出现。
美国小儿科研究院认为——四岁以下的儿童,不宜过早地开始学习游泳。
“水中的低重力环境并不适合孩子的骨骼发育。”
“众所周知,游泳十分消耗体力,高强度训练容易对婴儿娇嫩的身体造成损伤。”
“婴儿的神经系统和语言系统还未完善,这大大增加了游泳的风险。”
当地时间2016年9月15日,乌克兰,4个月大的婴儿在游泳池学习游泳 / 视觉中国
33岁的Emma Aspinall有个小儿子,在突尼斯度假时溺亡,为了弥补悲痛,Emma开设了针对儿童的游泳救生课程。
她将婴幼儿反复地投入水中,并教导他们努力翻身,用后背来实现漂浮,避免溺水。
将幼儿以各种姿势抛入水中,直到幼儿靠背部浮出水面。
“马修在他的第二个生日前几个星期开始上课,并在他生日那天穿着自己的衣服完成了这一举动。一个两岁的孩子在他的背上漂浮,知道他可以呼吸。这真是太神奇了。” Emma感叹道。
尽管Emma的愿望是好的,她的视频发布在线上后,却受到了网民的强烈抵制。
“这种强迫婴幼儿漂浮的方法,会产生极端的创伤。
遗憾的是,痛苦的记忆几乎不能被弥补——它只会嵌入我们的大脑凹处,永久地保存下来”,剑桥大学的医学人类学家Françoise Freedman说。
脑海创伤一旦形成,几乎不可磨灭。
父母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但是倘若不能保证健康与安全,就难免得不偿失。
比如,为了保证安全,很多家长青睐婴幼儿游泳脖圈。
但是针对脖圈的安全问题,有些网友提出了质疑。
“本来(孩子)软得头都抬不起来,还要去支撑整个身体,想想大人戴着都难受,何况孩子。”
也有人觉得无所谓。
而在有人做了研究后发现,脖圈不仅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还会导致颈部活动受限。下颌必须抬起的姿势,可能会对婴儿的颈部造成损伤。
若颈部动脉受压,则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脑部缺血,甚至引起昏厥。
如果脖圈充气不足,更是不能保证婴儿漂浮。家长稍不注意,便会产生致命隐患。
“婴幼儿游泳是一项健康、快乐的运动,但也确实处于危险之中,一定要对环境重视起来。” 法国游泳水上运行协会丹尼尔教授说。
溺水并非唯一的风险,水中环境也十分重要。
1岁以内的婴儿尚未形成毛囊肌,皮肤抵抗力很弱。这就需要保证水质卫生、干净,而且不能添加过多的消毒剂和漂白粉。
婴儿大脑中的体温调节部分尚没有发育完全,调节能力不如成人,不能在冷水中游泳,水温需要控制在30℃到32℃之间。
国内的婴儿游泳馆则大多数达不到合格的标准。
2018年8月3日,青岛市卫计委发布了第三批游泳馆水质抽检结果。因不合格而“光荣”上榜的32家游泳馆中,多达一半是婴幼儿游泳馆。
3
婴儿游泳
家长安全意识更重要
婴幼儿游泳馆大多装潢用心,可爱的卡通图案和玩具,让家长和孩子第一眼看见都会非常喜欢,表面功夫非常到位。
可好看的外表下,这些无监管、无标准的婴幼儿游泳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比如上文提到的、最基本的卫生问题。这些婴幼儿游泳馆并没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水质得不到监测,清洁消毒全靠商家自觉,水质卫生状况不过关是影响孩子健康的一大隐患。
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士的配备不到位。
在福州1岁幼童溺水的事件中,被救起后本该立刻抢救,现场的家长、店员均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所以错过了黄金救治期。
开设婴幼儿游泳馆与需要多项严格流程的专业游泳馆相比,简单到只需一张营业执照,没有明确的监管条例,也无需配备专业人员,一般小型婴幼儿游泳馆里仅有的两、三名员工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急救培训。
最让人揪心的,是父母们放孩子去游泳,却忘了这该是一项亲子活动。
国外兴起的婴幼儿游泳,孩子需要在专业人士或父母的帮助和监护下,不使用泳圈或脖圈进行。
当地时间2017年8月15日,埃及开罗,父母们带带宝宝参加游泳培训课程,教宝宝如何游泳 / 视觉中国
国内,家长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只需一个游泳池和泳圈,让孩子自己在里面“玩”,缺少家长的参与和陪伴。
美国儿科学会提出,保护泳池内的孩子的最佳方法,是成年人在游泳池时应始终积极地观察孩子。
且对于婴儿和幼儿,成年人应该在水中并且在手臂的范围内,提供“触摸监督”。
此外,监督的成年人还必须知道如何游泳。
虽然一些游泳项目声称能为12个月以下的儿童教授水存活技能,但有证据表明,它们并不能有效预防溺水,美国儿科学会也并不推荐一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游泳。
家长对于学习过游泳的孩子总会产生虚假的安全感。
游泳能力并不能完全消除溺水的风险。
一项研究表明,16%的溺水死亡受害者是普通或强壮的游泳运动员。
游泳课程也不为任何年龄的儿童提供“防溺水”的功效,因此即使对于已经学习游泳技能的儿童,也需要家长的有力监管。
在炎热的夏天带娃游泳成了一种时尚,婴幼儿游泳馆也趁机鼓吹婴幼儿游泳的神奇功效“促进大脑发育”、“促进宝宝长高”、“提高免疫力”……
盲目带着孩子游泳的家长,很多连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没了解过,还放松了对安全保护的警惕,无异于对孩子的谋杀。
除了掏空钱包,陪伴、监管和新式教育,都被忽视。
早教是为了增加亲子感情、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可缺少家长的参与和引导的婴幼儿游泳,带来的只有危险。
一次次事实告诉人们,因手机分心的粗心大意,总是伴随着悲剧。
若不巧,盲目跟风也成了前提,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保护意识就掉进了可怜的盲区。
孩子还小,用摸得到的体温给他多一份安全感,他真的还没做好准备接受这世界的重重考验。
参考资料:
[1]Brenner R A, Saluja G, Smith G S. Swimming lessons, swimming ability, and the risk of drowning[J]. Injury control and safety promotion, 2003, 10(4): 211-215.
[2]Pools S, Act A. Swimming Pool Safety[J]. 2011.
[3]Such trauma could lead to a fear of water[EB/OL]. 2017, 6.
[4]袁亚南, 陈小凤. 婴儿游泳方式的改进[J]. 护理学杂志, (2008) (21):25.
[5]宋荣霞. 婴儿游泳训练及抚触对其发育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1188-1189.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