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的作用
上一节笔者回顾并探讨在2007-2009年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中,小投资者该如何自处的问题,并以鲁A,鲁B,和 指数为例子,演示了如果分别在2006/12/31买入这三者,并一直持有到2009年年底的不同收益,以说明投资选股,并非盲目进行,而应根据实际环 境,选择合适的股票。期间,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是分红和估值。这一节,对这两者进一步说明。
下表显示了手持港币资产的投资者如果在2006年12月31日,投资69900港元,买入1万股鲁B,并一直持有到2009年底的结果,期间,股票价格上涨带来资产升值,同时收到分红派息,共累积了HK$ 13,178。占成本的18.85%。也即是说,持有该部分三年以后,累积分红及资产面值升值,共涨了103.52%,涨幅中,相对原始成本收益的18.85%是以分红现金的形式获得,而84.55%是以资产升值形式获得。
日期
|
收盘价
|
股数
|
股票面值
|
分红
|
累积现金
|
总值
|
2006/12/31
|
6.99
|
10000
|
69900
|
0
|
0
|
|
2007/12/31
|
20000
|
3800
|
3718
|
|||
2008/12/31
|
20000
|
4920
|
8638
|
|||
2009/12/23
|
6.45
|
20000
|
129000
|
4540
|
13178
|
142260
|
收益率
|
|
84.55%
|
18.85%
|
103.52%
|
如同Josh peters 在
从投资组合角度来说,分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在熊市中,如果投资者被逼长期持有,那么,相对于买入成本的高股息率, 保证了可以安心持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林森池1998年买入九仓的例子,当时林Sir除了早年购买的长债及物业,退休后手上并无股票,满手现金,在 1998年4月,恒指跌穿11,000后,林Sir将手上现金几乎全部买入九仓。林Sir说,“平均买入成本11港元,九仓每股派息0.78港元,每年收 7%的股息,高过美国政府长债(5%),值得长期持有,心中做最坏打算,长线投资。”
如同笔者先前所说,股票的即日交易价,实际上是无数独立行为人,基于各自的情景,对手上所持有的股票相对于现金进行 独立估价,然后在市场上交易而成,股市的最低价,乃是由最后一个股票持有者所愿意卖出的价格决定。而小股民受各种消息、情绪影响,常会被各种负面消息惊 吓,而将手上股票以极其低廉价格震出。理论上,只要有足够股票,而市场无人接盘,股价是可以被砸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所以,实际上,底无法预测,因为没有一 个“上帝”可以预知谁是最后一个卖出者,其开价又为何,就算经验丰富者如林Sir,也不知股价将何时回升。但策略上,却可以以股息率为准绳之一,来厘定买 入价,克服熊市中,不断看跌的心理,从而敢在大众最恐惧的时候,大胆买入并安心持股。林Sir同时解释,在香港当时诸多大蓝筹中,弃汇丰、和黄而取九仓, 原因是公司业务尚未老化,但笔者究其关键,高股息率的分红所产生的现金流,正是保证其可以安坐持股的最根本原因。通过手中所持有股票的现金分红,投资者一方面在市场股价及交易低迷时,慢慢将公司价值实现,另一方面,在买入股票之后,现金分红可以慢慢实现一种资金的重新配置,从而减少从一开始短期资金持有量,将更多资金投入于长期投资中,在一个长期通胀的情况下,这使得投资更有效率。
公司是否该发放股利,在金融学及公司治理研究上,一直争讼不休。作为金融学基石之一的M-M定理,主要的命题之一, 便是在理想市场的情况下,公司的财务决策,包括股利发放,对公司价值而言,无关紧要,折腾分红,多出了交易费用,是一种无效率的行为。相反,传统的金融理 论表则明,资产的价格是它未来所有现金流的现值,对股票而言,其现金流是股利而不是账面利润。戈登公式正是依赖股利以为资产价值定价,因此,股利是极其重 要的。
但事实是,自1981年以来,美国市场上,股息率从6%一路下跌到2000年以后的接近1%。如同西格尔说明,三个 原因,决定了在过去20年来,股利被越来越藐视,其一,是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发放股利的公司,丢掉了有价值的增长机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银行由于核 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发放股利,便减少了可能发放贷款的最大资产规模)。其二,是股利被征税,徒然减少公司价值,其三,管理层推广了期权激励以代替发放股 利。投资者更喜欢用巴菲特的封闭式基金组合,以及微软作为例子,来说明对于公司而言,持有现金而不发放股利,如果企业能做合理投资,可能更有利于公司股 东。
事实上,上述三个理由,都有很多值得反驳的理由和做法,比如说,股利事实上,只占公司利润的一部分,更只是公司总资 产的一小部分,一旦公司发现有价值的增长机会而资本不足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甚至直接融资来增大资本,典型的,比如汇丰便提供以股代息的办法,将 选择权交回给小股东,当一部分小股东选择股票以代替现金利息时,便相当于变相增发股票而增大了核心资本金,在不影响公司盈利增长的情况下,小股东获得了一 个额外的选择权,整体福利增加。
而股利被征税的问题,诚然是一个损失,但对于小股东来说,由于通过分红的形式,投资者增大了选择的权利,从经济学上 说,福利实际是增加了,只要所获得的现金流回到小股东手后,所创造的收益能够抵消税收的损失,那么,分红发放可能是更有利的。更本质上,如同西格尔所说明 的,相较于复杂的会计技巧所创造出来的账面利润,分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事实,以证明其利润的真实,钱留在股东手,总比留在管理层乱花来得更可靠。毕竟,类 似巴菲特伯克夏的公司,还是少数的。特别的,伯克夏同样是一个投资公司,巴菲特也需要现金流来购买更多的投资,而他的现金流,同样来源于旗下全资拥有的子公司的分红(及浮存金),只是他自己收到子公司的现金流并赚钱后,却不把母公司的利润分派给小股东罢了!
考虑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上,充满着大量骗子,各种欺世盗名之徒,占据了媒体及话语权,西装革履,在电视上侃侃而谈,而作为股东代理人的管理层,更未必会和小股东目标一致,甚至连有能力影响管理层的大股东,其目标,都未必会和小股东一致。因 此,无论关于分红的意见是如何有争议性,由于发放分红的决策是在管理层手中。因此,可以看到的,过去20年中,以现金的形式将投资利润实实在在的分派到小 股东的手上的行为,是越来越少,数量上,更从6%的回报率减弱到1%,这使得小股东只能通过变卖股票来获得现金流,从而被驱赶进各种市场的博弈行为中去, 而买卖时点与需要现金流时机的不匹配,造成了更多无谓的损失乃至交易费用损失。
简单的说,关于分红问题,小股东切不可为各种流行的言论所迷惑,需清醒的认识到这些流行的理念,均可能是各种别有用心者有意无意宣传的结果——–à小投资者应该时刻记着:长期下,只有实实在在分派到手上的现金,才是真的。
分红除了在熊市中充当保护器之外,在一个上涨的大牛市,分派股息所得,增大了单纯由账面价格增大获得的资本升值的收 益,如同一开始的例子,是从84.55%增大到103%。由于市场上很多只关注当年盈利的投资者,只采用盈利的数据来估算股票的合理定价,从而,在一个牛 市中,分红成为资产价格升值之后,额外的Bonus. 这就是西格尔说的,分红是熊市的保护器,牛市的收益加速器。
进一步的,如果投资者在收到分红之后,采用股利再投资的策略,如果长时间维持这个策略,在长时间下,一方面分红可以贴着通胀走,另一方面,再投资便接近于一种平均成本投入法。(Dollar cost averaging)便能以更低的成本的发挥时间复利的威力,具体的例子,笔者已经在《累积股利投资法》中说明了。
(附注:该篇文章写于2009年7月18日,当时笔者研究该策略时指出,懂得在高点炒卖的,获利最大。但如果股价跑 到港币6.95元,则方案二和方案三打和。因此,关键在于卖出后,是否在合适价格买回。单从现金流来看,则方案三的股利增长速度最快。到书写本篇时,鲁B 价格已经回到HK$6.63,离两个方案的价格平衡点甚近,也即是说,就算一个击球率甚高的炒卖高手,卖出后如果不能及时买回,长时间下,不如按照一个既 定方案,长期满仓并按计划累积省事省心。因为万一击球率变低,高买低卖,那么,效果便大大不如了,这再次说明:“在最后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不是股票进出时机的正确与否,而是这支股票在组合中的权数是否正确”—>就算卖出股票光拿现金,实际上也是在投资)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继续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股利的重要性:比较市场上,各类基金收益率的标尺,是指数及其衍生基金。 按照约翰伯格所说明的办法,低成本投资指数可能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策略。最新出现的代替产品,是ETF基金。投资者实际上并不能直接投资上证综合指数,只能 买入某种分类指数基金或者ETF基金。笔者以180ETF基金为例子,来说明股利的重要性。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5月18日上市,样本采用沪市蓝筹股, 并且仓位长期保持97-99%左右以贴近上证180指数。从2006年12月31日到2009年12月31日,180ETF基金收益如下,在该期 间,180指数大幅度跑赢上证指数,但仍跑输上一节所说的鲁A,鲁B:
2006/12/31
|
2009/12/25
|
增幅
|
|
上证指数
|
2675.47
|
3113.89
|
16.39%
|
180ETF
|
0.477
|
0.733
|
53.67%
|
上证180
|
4780.23
|
7393.67
|
54.67%
|
基金实质上是一种代小投资者购买股票的中介,ETF在美国创生,主要的功能是用以降低手续费,比如著名的先锋基金。 但也有一些冠以此一名称的ETF基金,实际上是个大杂烩,,手续费甚高,在David Swensen的《不落俗套的成功》当中,斯文森便列举了大量此类指数基金的例子,以说明投资者不可轻易听信这类名称,而要具体考察其手续费率。更有甚 者,基金实际上是由基金公司所创设,基金公司从中支付各种费用,包括管理人报酬、托管费、交易费、销售服务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等。其中最大笔的开支是 销售服务费,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基金规模越大,所能收取的佣金便越多,所以基金公司便雇佣许多销售人员,支付银行等各种渠道费用,甚至巧立名目,隐秘的支 出各种费用,以激励经纪公司销售他们偏爱的基金。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基金公司收取投资者更多的佣金,另一方面,这些隐性费用, 最终隐秘的转嫁到小投资者身上去了。
斯文森指出,在美国最大的五个基金集团中,只有先锋集团没有做这种可耻的事情,而其他四大集团,富达集团(林奇)、 资本集团(《长线》)、景顺集团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格罗斯)均支出了这些软性费用。斯文森更列出一个与这些集团合作的金融巨头清单,包括花旗、美林、 大都会人寿等赫赫有名的公司,可以说,想尽办法榨取小投资者的利润,将其从投资者口袋转移到金融中介的口袋,正是整个金融行业所玩的游戏。(《客户的游艇 在哪里》)尽管斯文森的投资成绩非常惊人,但他的书,却很少有基金公司推荐,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其讲述了基金管理业伤害资金委托人(基民)的行为,这几乎 是“倒米”的拆台行为了。
相对来说,ETF基金的费用较低,比如180ETF的基金,年报中便显示没有销售服务费一项,但仍然有其他费用。当基金代基民购入股票之后,由于持有股票,同样有红利收入,但却也有其他支出,下表显示了该基金在过去3年中,这2项的开支。
日期
|
份数
|
期末净值
|
股票价差收入
|
股利收入
|
费用
|
股利-费用
|
2006/5/18
|
|
|
|
|||
2006/12/31
|
83,022,674
|
399,827,256
|
148,660,155
|
10,237,359
|
2,412,706
|
7,824,653
|
2007/12/31
|
128,322,674
|
1,522,737,921
|
475,776,860
|
5,095,716
|
7,864,198
|
-2,768,482
|
2008/12/31
|
197,022,674
|
828,737,582
|
-561,597,432
|
13,030,042
|
9,624,189
|
3,405,853
|
2009/6/31
|
2,960,226,740
|
2,083,036,780
|
-2,597,573
|
10,015,837
|
3,860,668
|
6,155,169
|
汇总
|
|
60,242,010
|
38,378,954
|
23,761,761
|
14,617,193
|
既然无法依靠分红收益,那么,剩下的只有靠基金经理炒卖。ETF尚且如此,其他收取大幅度手续费的基金更甚。所以, 基民将小资金集结起来,购买基金进行集中投资,实际上,完全无法收取到任何股票所代表的企业股权的红利,因为该部分主要均集中用以支付基金的费用了。基民 要获得基金的净值增长,便只有靠基金经理的押宝。长期下,由于基金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资金,更大一些的话,本身便成为市场,如果企业红利都无法支付基金费 用的话,那么,便决定了市场中,输者的比例要大于赢家了。
Michael Chen 2010-Jan-2nd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https://gengw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