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股息的作用


股息的作用

上一节笔者回顾并探讨在2007-2009年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中,小投资者该如何自处的问题,并以鲁A,鲁B,和 指数为例子,演示了如果分别在2006/12/31买入这三者,并一直持有到2009年年底的不同收益,以说明投资选股,并非盲目进行,而应根据实际环 境,选择合适的股票。期间,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是分红和估值。这一节,对这两者进一步说明。

下表显示了手持港币资产的投资者如果在2006年12月31日,投资69900港元,买入1万股鲁B,并一直持有到2009年底的结果,期间,股票价格上涨带来资产升值,同时收到分红派息,共累积了HK$ 13,178。占成本的18.85%。也即是说,持有该部分三年以后,累积分红及资产面值升值,共涨了103.52%,涨幅中,相对原始成本收益的18.85%是以分红现金的形式获得,而84.55%是以资产升值形式获得。

日期
收盘价
股数
股票面值
分红
累积现金
总值
2006/12/31
6.99
10000
69900
0
0
2007/12/31
20000
3800
3718
2008/12/31
20000
4920
8638
2009/12/23
6.45
20000
129000
4540
13178
142260
收益率
84.55%
18.85%
103.52%
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也不考虑税收因素,或者更复杂的策略,比如以红利进一步累积投资,简单的以面值计算,3年 平均股息回报率为6.28%,远远打赢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以中国银行人民币存款,2008年12月23日新调整的利率计算,三年定存的年利率为 3.33%,尚要交税,如果是香港小投资者,存港币定存于汇丰银行,在过去三年中,在接近零息环境下,获得的利息收益更低,连一个菠萝包都买不到)。

如同Josh peters 在中所说,小投资者中,理解长期下,分红作用的投资者,是少而又少。上面的例子最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独立的分红,得以让投资者远 离市场价格波动。投资者如果每年都能获得比将资金放置在银行做定存高的分红收益,根本就不必去理会市场的价格波动,从而安心持股。这一点,对于退休人士, 或者需要从投资组合中获得现金流作为开支者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分红为投资者带来独立的现金流,而不需要去卖掉股权来支付其他必要开支。

从投资组合角度来说,分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在熊市中,如果投资者被逼长期持有,那么,相对于买入成本的高股息率, 保证了可以安心持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林森池1998年买入九仓的例子,当时林Sir除了早年购买的长债及物业,退休后手上并无股票,满手现金,在 1998年4月,恒指跌穿11,000后,林Sir将手上现金几乎全部买入九仓。林Sir说,“平均买入成本11港元,九仓每股派息0.78港元,每年收 7%的股息,高过美国政府长债(5%),值得长期持有,心中做最坏打算,长线投资。”

如同笔者先前所说,股票的即日交易价,实际上是无数独立行为人,基于各自的情景,对手上所持有的股票相对于现金进行 独立估价,然后在市场上交易而成,股市的最低价,乃是由最后一个股票持有者所愿意卖出的价格决定。而小股民受各种消息、情绪影响,常会被各种负面消息惊 吓,而将手上股票以极其低廉价格震出。理论上,只要有足够股票,而市场无人接盘,股价是可以被砸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所以,实际上,底无法预测,因为没有一 个“上帝”可以预知谁是最后一个卖出者,其开价又为何,就算经验丰富者如林Sir,也不知股价将何时回升。但策略上,却可以以股息率为准绳之一,来厘定买 入价,克服熊市中,不断看跌的心理,从而敢在大众最恐惧的时候,大胆买入并安心持股。林Sir同时解释,在香港当时诸多大蓝筹中,弃汇丰、和黄而取九仓, 原因是公司业务尚未老化,但笔者究其关键,高股息率的分红所产生的现金流,正是保证其可以安坐持股的最根本原因。通过手中所持有股票的现金分红,投资者一方面在市场股价及交易低迷时,慢慢将公司价值实现,另一方面,在买入股票之后,现金分红可以慢慢实现一种资金的重新配置,从而减少从一开始短期资金持有量,将更多资金投入于长期投资中,在一个长期通胀的情况下,这使得投资更有效率。

公司是否该发放股利,在金融学及公司治理研究上,一直争讼不休。作为金融学基石之一的M-M定理,主要的命题之一, 便是在理想市场的情况下,公司的财务决策,包括股利发放,对公司价值而言,无关紧要,折腾分红,多出了交易费用,是一种无效率的行为。相反,传统的金融理 论表则明,资产的价格是它未来所有现金流的现值,对股票而言,其现金流是股利而不是账面利润。戈登公式正是依赖股利以为资产价值定价,因此,股利是极其重 要的。

但事实是,自1981年以来,美国市场上,股息率从6%一路下跌到2000年以后的接近1%。如同西格尔说明,三个 原因,决定了在过去20年来,股利被越来越藐视,其一,是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发放股利的公司,丢掉了有价值的增长机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银行由于核 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发放股利,便减少了可能发放贷款的最大资产规模)。其二,是股利被征税,徒然减少公司价值,其三,管理层推广了期权激励以代替发放股 利。投资者更喜欢用巴菲特的封闭式基金组合,以及微软作为例子,来说明对于公司而言,持有现金而不发放股利,如果企业能做合理投资,可能更有利于公司股 东。

事实上,上述三个理由,都有很多值得反驳的理由和做法,比如说,股利事实上,只占公司利润的一部分,更只是公司总资 产的一小部分,一旦公司发现有价值的增长机会而资本不足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甚至直接融资来增大资本,典型的,比如汇丰便提供以股代息的办法,将 选择权交回给小股东,当一部分小股东选择股票以代替现金利息时,便相当于变相增发股票而增大了核心资本金,在不影响公司盈利增长的情况下,小股东获得了一 个额外的选择权,整体福利增加。

而股利被征税的问题,诚然是一个损失,但对于小股东来说,由于通过分红的形式,投资者增大了选择的权利,从经济学上 说,福利实际是增加了,只要所获得的现金流回到小股东手后,所创造的收益能够抵消税收的损失,那么,分红发放可能是更有利的。更本质上,如同西格尔所说明 的,相较于复杂的会计技巧所创造出来的账面利润,分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事实,以证明其利润的真实,钱留在股东手,总比留在管理层乱花来得更可靠。毕竟,类 似巴菲特伯克夏的公司,还是少数的。特别的,伯克夏同样是一个投资公司,巴菲特也需要现金流来购买更多的投资,而他的现金流,同样来源于旗下全资拥有的子公司的分红(及浮存金),只是他自己收到子公司的现金流并赚钱后,却不把母公司的利润分派给小股东罢了!

考虑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上,充满着大量骗子,各种欺世盗名之徒,占据了媒体及话语权,西装革履,在电视上侃侃而谈,而作为股东代理人的管理层,更未必会和小股东目标一致,甚至连有能力影响管理层的大股东,其目标,都未必会和小股东一致。因 此,无论关于分红的意见是如何有争议性,由于发放分红的决策是在管理层手中。因此,可以看到的,过去20年中,以现金的形式将投资利润实实在在的分派到小 股东的手上的行为,是越来越少,数量上,更从6%的回报率减弱到1%,这使得小股东只能通过变卖股票来获得现金流,从而被驱赶进各种市场的博弈行为中去, 而买卖时点与需要现金流时机的不匹配,造成了更多无谓的损失乃至交易费用损失。

简单的说,关于分红问题,小股东切不可为各种流行的言论所迷惑,需清醒的认识到这些流行的理念,均可能是各种别有用心者有意无意宣传的结果——–à小投资者应该时刻记着:长期下,只有实实在在分派到手上的现金,才是真的。

分红除了在熊市中充当保护器之外,在一个上涨的大牛市,分派股息所得,增大了单纯由账面价格增大获得的资本升值的收 益,如同一开始的例子,是从84.55%增大到103%。由于市场上很多只关注当年盈利的投资者,只采用盈利的数据来估算股票的合理定价,从而,在一个牛 市中,分红成为资产价格升值之后,额外的Bonus. 这就是西格尔说的,分红是熊市的保护器,牛市的收益加速器。

进一步的,如果投资者在收到分红之后,采用股利再投资的策略,如果长时间维持这个策略,在长时间下,一方面分红可以贴着通胀走,另一方面,再投资便接近于一种平均成本投入法。(Dollar cost averaging)便能以更低的成本的发挥时间复利的威力,具体的例子,笔者已经在《累积股利投资法》中说明了。

(附注:该篇文章写于2009年7月18日,当时笔者研究该策略时指出,懂得在高点炒卖的,获利最大。但如果股价跑 到港币6.95元,则方案二和方案三打和。因此,关键在于卖出后,是否在合适价格买回。单从现金流来看,则方案三的股利增长速度最快。到书写本篇时,鲁B 价格已经回到HK$6.63,离两个方案的价格平衡点甚近,也即是说,就算一个击球率甚高的炒卖高手,卖出后如果不能及时买回,长时间下,不如按照一个既 定方案,长期满仓并按计划累积省事省心。因为万一击球率变低,高买低卖,那么,效果便大大不如了,这再次说明:“在最后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不是股票进出时机的正确与否,而是这支股票在组合中的权数是否正确”—>就算卖出股票光拿现金,实际上也是在投资)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继续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股利的重要性:比较市场上,各类基金收益率的标尺,是指数及其衍生基金。 按照约翰伯格所说明的办法,低成本投资指数可能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策略。最新出现的代替产品,是ETF基金。投资者实际上并不能直接投资上证综合指数,只能 买入某种分类指数基金或者ETF基金。笔者以180ETF基金为例子,来说明股利的重要性。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5月18日上市,样本采用沪市蓝筹股, 并且仓位长期保持97-99%左右以贴近上证180指数。从2006年12月31日到2009年12月31日,180ETF基金收益如下,在该期 间,180指数大幅度跑赢上证指数,但仍跑输上一节所说的鲁A,鲁B:

2006/12/31
2009/12/25
增幅
上证指数
2675.47
3113.89
16.39%
180ETF
0.477
0.733
53.67%
上证180
4780.23
7393.67
54.67%


基金实质上是一种代小投资者购买股票的中介,ETF在美国创生,主要的功能是用以降低手续费,比如著名的先锋基金。 但也有一些冠以此一名称的ETF基金,实际上是个大杂烩,,手续费甚高,在David Swensen的《不落俗套的成功》当中,斯文森便列举了大量此类指数基金的例子,以说明投资者不可轻易听信这类名称,而要具体考察其手续费率。更有甚 者,基金实际上是由基金公司所创设,基金公司从中支付各种费用,包括管理人报酬、托管费、交易费、销售服务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等。其中最大笔的开支是 销售服务费,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基金规模越大,所能收取的佣金便越多,所以基金公司便雇佣许多销售人员,支付银行等各种渠道费用,甚至巧立名目,隐秘的支 出各种费用,以激励经纪公司销售他们偏爱的基金。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基金公司收取投资者更多的佣金,另一方面,这些隐性费用, 最终隐秘的转嫁到小投资者身上去了。

斯文森指出,在美国最大的五个基金集团中,只有先锋集团没有做这种可耻的事情,而其他四大集团,富达集团(林奇)、 资本集团(《长线》)、景顺集团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格罗斯)均支出了这些软性费用。斯文森更列出一个与这些集团合作的金融巨头清单,包括花旗、美林、 大都会人寿等赫赫有名的公司,可以说,想尽办法榨取小投资者的利润,将其从投资者口袋转移到金融中介的口袋,正是整个金融行业所玩的游戏。(《客户的游艇 在哪里》)尽管斯文森的投资成绩非常惊人,但他的书,却很少有基金公司推荐,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其讲述了基金管理业伤害资金委托人(基民)的行为,这几乎 是“倒米”的拆台行为了。

相对来说,ETF基金的费用较低,比如180ETF的基金,年报中便显示没有销售服务费一项,但仍然有其他费用。当基金代基民购入股票之后,由于持有股票,同样有红利收入,但却也有其他支出,下表显示了该基金在过去3年中,这2项的开支。

日期
份数
期末净值
股票价差收入
股利收入
费用
股利-费用
2006/5/18
2006/12/31
83,022,674
399,827,256
148,660,155
10,237,359
2,412,706
7,824,653
2007/12/31
128,322,674
1,522,737,921
475,776,860
5,095,716
7,864,198
-2,768,482
2008/12/31
197,022,674
828,737,582
-561,597,432
13,030,042
9,624,189
3,405,853
2009/6/31
2,960,226,740
2,083,036,780
-2,597,573
10,015,837
3,860,668
6,155,169
汇总
60,242,010
38,378,954
23,761,761
14,617,193
从该基金成立以来,规模一直在扩大,2009年1拆10,但规模仍然比上年扩大了近1倍。在过去3年,累积支出的费 用,占收到股利的62%。如果扣掉费用支出之后,剩余的来自股利收入,对比基金总净值。3年累积起来只有0.70%。有一年甚至是负值,比银行活期利息还 不如。

既然无法依靠分红收益,那么,剩下的只有靠基金经理炒卖。ETF尚且如此,其他收取大幅度手续费的基金更甚。所以, 基民将小资金集结起来,购买基金进行集中投资,实际上,完全无法收取到任何股票所代表的企业股权的红利,因为该部分主要均集中用以支付基金的费用了。基民 要获得基金的净值增长,便只有靠基金经理的押宝。长期下,由于基金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资金,更大一些的话,本身便成为市场,如果企业红利都无法支付基金费 用的话,那么,便决定了市场中,输者的比例要大于赢家了。
Michael Chen 2010-Jan-2nd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s Exam - Single Select

Last updated 4 Aug 11 Course Title: OWASP Top 10 Threats and Mitigation Exam Questions - Single Select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due to an injection attack? Spoofing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Denial of service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2) Your application is created using a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uppor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code and data. Which vulnerability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your application? Injection   Correct Insecure direct object references Failure to restrict URL access Insufficient transport layer protec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is most likely to cause an injection attack? Unvalidated input is embedded in an instruction stream.   Correct Unvalidated inpu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valid instructions. A Web application does not validate a client’s access to a resource. A Web action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without checkin...

CKA Simulator Kubernetes 1.22

  https://killer.sh Pre Setup Once you've gained access to your terminal it might be wise to spend ~1 minute to setup your environment. You could set these: alias k = kubectl                         # will already be pre-configured export do = "--dry-run=client -o yaml"     # k get pod x $do export now = "--force --grace-period 0"   # k delete pod x $now Vim To make vim use 2 spaces for a tab edit ~/.vimrc to contain: set tabstop=2 set expandtab set shiftwidth=2 More setup suggestions are in the tips section .     Question 1 | Contexts Task weight: 1%   You have access to multiple clusters from your main terminal through kubectl contexts. Write all those context names into /opt/course/1/contexts . Next write a comman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context into /opt/course/1/context_default_kubectl.sh , the command should use kubectl . Finally write a second command doing the same thing into ...